1000年前,中国的“极简”才是真得美

“极简”源自西方二战后兴起的艺术。可要说“简”,远没有中国人说得好。

因为求“简”本就是中国骨子里的追求。

因为声色犬马,所以要“简”

老子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照这样看,“五色”、“五音”、“五味”、“难得之货”我们全都占了个遍。刷不完的短视频,铺天盖地来自四面八方的 会声音,随处可见的各地美食,还有 上买不完的衣服、化妆品等。随便打开一个软件,都是琳琅满目的信息。

另外,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你只要做一件事,就会冒出非常多的程序,常常是1+1+1+1+1+1+…,搞得人筋疲力尽。

这些东西堂而皇之地占领了我们生活的海面,使我们没办法完成本应该做得深潜,完成生命的大航行。我们常常被裹挟着前进,把各种意识形态捏造得“好”当成了宝。

朱光潜曾说“所谓低级趣味就是当爱好的东西不去爱好,不当爱好的东西偏特别爱好。”现代人过得太杂乱啦,而宋朝人恰恰相反。

宋朝的“简”,至美至淡

宋画,宋瓷,宋词,都可谓将“简”拿捏得恰当好处,简约,留白,含蓄不尽,可谓是领先世界美学一千年。

美学家宗白华说:”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且空而后能简,简而练,则理趣横溢,而脱略形迹。”

不信就来看看这两幅传世名画。一为马远的《楼台观景图》,隐隐重山,烟波浩渺,留白处仿如一片湖面,荡漾着两三只细小船只,船动水起,远方的“一字”鸿雁也跟着动,在观者看来,山水无限,自然成趣。其妙处就是一个“简”,由简而生无限想象。

一为郭熙的《早春图》,冬去春来,山石林立,淡淡雾气,淙淙流泉,群山之中,人影若隐若现,而留白之处则生起了一股春风灵气,它自由游荡在山林之间,或停在崖下,或停在水潭,或流荡在松林之间。

“简”在宋瓷。什么叫“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看宋瓷就知道。

每次去逛博物馆,从远古的鱼纹夔龙看到宋朝的瓷器,总会大为感叹。外表流光圆润,内在沉稳内敛,可谓是将宋朝人出世脱俗、端雅大方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汝、官、哥、定、钧五大瓷器,美得让人挪不开眼。哪有其他朝代的纷繁颜色,宋瓷只取一色,而尽得风雅。

中国诗词本就讲究和谐、留白、含蓄不尽,至宋词更甚。不同于唐诗的蔚为大观,宋词转向了士大夫的内心世界。抬头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低头望,“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人中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在象外,情于景生,流畅百转,含蓄不尽。

从宋人中,我看到了“简”。

大道至简,取一个“简”字

林清玄曾说“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关系,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将“简”融入各自的生命,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解读,实在不必要拘泥某种特定形式。

只要知道什么是“声色犬马”,什么是“简约自在”,就知道自己该怎么选。

一个家最贵的装潢,是窗明几许,光影流转。

一个人最好的衣裳,是清爽的外表,满满的精气神。

一个人最美的样子,是心无杂念,专注梦想。

三千弱水,只取一瓢;罗马大道,只走一路。是时候把内心的灰尘清一清,把生活整理干净,然后专注一件想做的事情,最后,把阳光邀请来。

我们中国人骨子里可是求“简”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14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