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外挂」来了~
ID:mediaart
原文标题:广州美术学院90后姑娘用“外挂”装置扩展人类的认知
朱伊湄是一位96年出生的汕头姑娘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她最近创作了一个可穿戴项目:“感官共生体”
期望通过为人类增加可穿戴的“外挂”装置
增加人类的可能性,增强人类原本的能力
从而带来新的观看世界、感受世界的方式
在从前,可穿戴设备主要用于修复人体受损的部位,比如近视可以佩戴眼镜,骨折了要佩戴康复矫正器,流血了需要贴止血胶布,但慢慢地,可穿戴设备开始从修复肌体迈入增强人体功能,比如通过手表感受心率、用望远镜看远方,再比如此次疫情期间,很多巡警都会用热感成像来观测人群中是否有人发烧,事实上,蛇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所看到的热成像十分接近,它们通过热感小炕来感知猎物。
伊湄说: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超凡人类已有感观的期待是强烈的,否则宇航员去不成宇宙,无线 络也不可能进入人们的视野,“脑电波学习法”也不会风靡一时,她认为:为人类增添感观有无限的可能,因为还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探索的盲区,就好像在鞘翅瓢蜡蝉的大腿内圈发现生物齿轮之前,人们一直以为只有人类在使用齿轮结构。
一开始,朱伊湄通过搜索一些动植物的信息来补充自己对自然的认识,然后从中挑选有代表性又有可能性做成作品的器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搜寻了一些已经被创造出来的仿生的可穿戴装置,比如学习壁虎爪设计出来的手套;模仿袋鼠的尾巴帮人们恢复了尾部保持平衡的作用,为需要的人提供了便利;除此之外和找到了一些针对残障人群有关的作品,比如一些帮助骨折患者恢复的康复工具;针对盲人设计的体感皮肤、眼镜、义肢和呼吸器等等。
《感观共生体》作品参考
其中最难的是技术实现和外化设计,每一个小装置的设计过程都要经过,搜寻资料、设想材料、手绘草图、尺寸图、电脑建模,最后才是寻找技术人员和交给工厂进行制作,在实物拿到手之后要进行打磨和调整。
△《感观共生体》第一次头部设计
△《感观共生体》第二次、第三次头部设计
△《感观共生体》第四次头部设计
眼睛是这次创作花费精力最多的部分,用了9个月才实现视频的导入和做出互动,视频中冷血动物的瞳孔动画都是一帧帧手绘的,从修改到最后出品一共绘制了5000多张。
△《感观共生体》眼睛实验过程
△《感观共生体》眼睛过程
在此次创作中,她一直处于一个实验的过程,从材料选择的实验到做成品技术的实验,不断地接触新的材料不同工种,比如模仿穿山甲制成的手套是通过CAD软件绘图画出需要的形状后交给工厂进行激光切割,再人工进行弯折与编织制作成的。
△模仿穿山甲制成的手套
除了模仿穿山甲的手套,关于手部也进行了其它尝试,像手肘部攀岩用的袖套,水下感应温度的尖角,增添第四指节的指套等。
△《感观共生体》第四指节
△作品《感官共生体》
致谢名单
邓碧文、刘庆元、杨小满、张晓静、杨简茹
陈妙君、蔡雄贵、李雪茹、潭淦泉、王培生
李嘉昕、刘盛铭、肖堡仁、郑松耿、魏敬坤
黄昕予、梁小珊、赖泽欢、 秦子乔、Ryan(U.S)
特别鸣谢
广州高捷模型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创客出手
陆龙激光切割
广州艺格设计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
邓碧文
朱伊湄
朱伊湄(Emair),1996年生于广东汕头,2020年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创作领域涵盖:行为、影像、互动装置等。邮箱:emair-z@qq.com
伊湄说她一直“在路上”,下一步计划是让自己从“输出观点”转向“艺术治疗”的介入,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她的每一次蜕变吧。
朱伊湄更多作品,可以链接:
https://www.manamana.net/peopleCenter/329865/home#!zh
设计:Chris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