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从古至今,技术的每次进步都会催生 会应用层面的变革,继而影响 会向前发展的步伐。信息技术更新了通信、办公和娱乐的含义,我们充分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和精彩;现在学校里有了校园 ,信息技术也成了一门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被大力提倡,无数的教师便投身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革新当中。
随着精彩而来的还有不可回避的麻烦和困扰。青少年对电脑游戏的沉迷就让我们这些教育者头痛不已,为此我们开始对现行的教育现状进行了思考:如果让孩子们象迷恋电脑游戏那样迷恋学习那该多好,于是如何把电脑教育游戏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成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
一、游戏在教学中的基本作用。
1.借助指法游戏功能,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指法游戏有一般游戏的特点,具有电子游戏趣味性、娱乐性强的优点,又不同于一般电子游戏含有大量暴力、色情等不健康成分,它寓教于乐,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所以毫无疑问,指法练习游戏在小学的信息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我们提出了“以游戏练基础,以游戏促提高,以游戏养情趣”的活动思想。在活动中提倡将练习内容趣味化、儿童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玩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与发展。
2.依托智益游戏特点,培养学生思维发展。
一是围绕教材内容,适当进行补充。让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既温故了已学内容,也开阔了眼界,锻炼了思维。如上三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习鼠标的操作与练习时,教师在活动课中可让学生玩《大鱼吃小鱼》的游戏,既丰富了学习方式,也练习了鼠标操作能力。
二是适当拓展游戏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此游戏并不需要很高的鼠标操作与键盘练习难度,更多的是在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游戏《名侦探柯楠》,让玩家作为一个侦探来参加游戏,根据自己的认识,依次寻找线索,最终找到凶手,完成案情。
三是挖掘游戏内涵,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一个好的教育游戏,并不仅仅是能吸引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有教学意义上,也应能有较好的主题与品质内涵。如《金山打字通》中内含的《青蛙过河》,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更多地要关注我们身边的小动物,不能对一些有益的小动物乱捕乱杀;又如《警察抓小偷》,则寓意学生,见到 会上的不良风气要敢于站出来与坏人坏事进行斗争等。像这样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剖析,从而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3.发挥游戏教学特点,凸现课外活动特色。
我们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丰富了活动课的设计,活泼活动课的形式,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在活动中,不管是鼠标练习模块、指法练习模块、还是软件练习模块,我们既要挖掘教材的游戏内容,又要考虑游戏的可行性。让学生在轻松愉乐的氛围中,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体验中让技能得到提高,素养得到发展。把“以游戏练基础,以游戏促提高,以游戏养情趣”作为活动目标,创设趣味、学习、娱乐的环境,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享受生活,此外我们应努力从活动目标、游戏内容、操作形式三个角度体现学校课外活动的游戏化特色。
二、构建游戏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电脑教学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①利用电脑游戏进行课堂导入教学,营造学习环境、激发学习欲望。
我们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往往在教学的引入阶段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或者安排了三五分钟的基本练习。虽然这样的设计与安排有一定的科学性与道理,但长此以往,每上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就会产生“疲劳”,最终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如果有那么一堂或几堂课,在刚开始的教学引入部分,教师能出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脑教育游戏,就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如:在指法练习课中,教师在课前可演示《金山画王》中的《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就能很好地激励学生。
②利用电脑游戏进行新授知识示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的操作,我们往往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不管学生是否有需求,全都统一接受学习。虽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采用此法,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此时,如果能在操作教学中利用游戏动画,使学生边看flash动画边学操作,或边操作边看flash动画,使flash动画游戏与操作具有一定的联系,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学习。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记忆,又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轻松活泼。
③利用电脑游戏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中英文输入的教学过程,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法技能的练习。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指法练习游戏,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操作。在练习过程中,既可进行竞赛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适当变改练习软件,让学生在枯燥的练习过程中寻找“快乐”的学习体验。教师可适度地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评价、讲解,从而提升游戏化练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④利用电脑游戏创设故事情境,使课堂更富有情趣。
在课堂教学前,先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挖掘,生成一条“暗线”,再设计一个合理的故事情节作为“明线”,最后动手制作一个或几个(片断)游戏,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衔接点,把各个部分串成一条主线。如:在教学文件与文件夹时,教师把一个游戏分成几个小片断,放在不同的地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查找与分类进行整理,最后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
2.电脑教学游戏在兴趣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虽然电脑教育游戏,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适合在课堂内开展,相对而言,兴趣活动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游戏教学。
① 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确定练习游戏,进行强化练习。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先要确定本次活动的一个主题,如:《乖乖熊打字》――指法练习。就要求学生统一玩此游戏。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适当评价部分学生的指法,是否正确,那些是最容易出错的,从而来提高学生的中英文输入能力。
② 借助练习游戏,进行擂主竞赛,提高练习兴趣。
活动一开始,教师先随机设立一位学生作为“擂主”,其它学生向其发出挑战。如:《大鱼吃小鱼》――鼠标操作练习。看看哪位学生自告奋勇,上台进行挑战。胜了的便成为新“擂主”,败了,则其它学生继续挑战。没有能力挑战的学生,可自主练习,提高操作技能。
③开放各类游戏,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智趣。
每个学生所掌握的技艺是有差异的,有些学生英文输入相对较快,中文输入相对较慢:有的则相反,那么如何来提高能力和平衡差距呢?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指定不同的游戏内容,并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最终达到一个“因材施教”的效果。当然,其间教师要加强评价与监督。
三、设计教学应用过程,形成游戏化教学模式。
如何借助电脑游戏的特点与优势,来丰富和拓展传统学科教学的方法与模式,是探索游戏教学法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把电脑游戏的娱乐性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成了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的基本思路是:
1.认识理念
我们认为电脑教育游戏教学的核心是理念,而不仅仅是运用游戏这一外在的形式。我们以“追求趣味性和娱乐性,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实现教学方式变革。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或组织活动过程中既要挖掘教材中的游戏内涵,也要挖掘游戏背后的一种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要把学习的兴趣性、娱乐性和学生个性化成长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进去,表现出来。
2.模式建构
挖掘教材的游戏功能,把电脑游戏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有机地融合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在兴趣活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重点的研究,探索出了利用电脑游戏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利用电脑游戏来呈现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重点和难点;利用电脑游戏来巩固教学内容,化枯燥练习为快乐学习这三种运用形式和“挖掘教材——收集游戏——设计活动——游戏体验——交流评价——拓展延伸”这一基本应用模式。即:在具体教学中,根据教材实际,围绕教学内容,挖掘教材的游戏化内涵;搜集或研制与教材内容相关游戏作品;设计教学活动,让电脑游戏自然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组织教学,借助游戏作品,让学生体验娱乐性学习;自然切入教学内容,在交流评价中体验收获;激发学习兴趣,延伸教学时空,引导课外学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