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比研究院
2022年4月5日
如前文《元宇宙关键节点,厚积薄发待时日,机会来时非偶然?》所述,元宇宙还没有真正起步,目前还处在大发展的前夜,差不多就相当于移动互联 前的诺基亚时代。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元宇宙入口终端还没出现。
图三代互联 起步时间节点比较和预测
一、指引:天使之翼
凭什么说现在的设备成不了元宇宙入口终端?
在元宇宙全凭想象的今天,要准确判断它的入口设备应该什么样是非常困难的,但要判断它不应该是怎么样,则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因为这可以依靠显而易见的公理,或者说第一性原理来推导。
互联 发展的第一性原理,就是个人和 会对互联 的依赖不会降低。我们可以称之为“不倒退”原理。
这一原理,我们是可以通过回顾过去两代互联 的发展来验证的。
在PC互联 (2009年前,以下简称之为1代 )时,我们使用互联 主要是满足文字通信和资讯需求,平均每天使用时长只有两三个小时(《第24次中国互联 络发展状况统计 告》2008年末 民上 时间数据)。现在的移动互联 (以下简称之为2代 )时代,我们大部分人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 了,平均每天有五个小时都在互联 上。根据《第49次中国互联 络发展状况统计 告》,目前我国 民使用手机上 的比例是99.7%;使用台式电脑上 的比例仅为35.0%,作为互联 入口终端,2代 终端远比1代 终端更普及。也就是说,在2代 时代,用手机上 是必然的,用PC上 是偶然的。这种普及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门槛更低,使用人群范围更广;二是使用场景更多,使用时长更长。
那么依靠“不倒退”原理,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下一代互联 入口终端必须要满足的条件,就是其使用门槛不高于智能手机,使用场景不少于智能手机,否则就是倒退,拿它作为下一代互联 入口的终端就是不成立的。
按照这个推论,那么现在的一众候选设备是什么情况,相比2代 入口的智能手机是否具备优势呢?
表元宇宙候选设备与智能手机比较
设备 |
使用门槛 比智能手机 |
使用场景 比智能手机 |
AR眼镜+智能手机 |
稍高 |
略少 |
MR头盔 |
高 |
少 |
VR头盔 |
高很多 |
少很多 |
脑机接口 |
目前不可用 未来不确定 |
目前极少 未来可能多 |
很显然,以“不倒退”原理来看目前的设备没有一种能通过检验。而且相对AR,现有形态的VR和MR设备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太可能通过检验。所以说现在的设备一个都成不了元宇宙入口终端。
尽管如此,但元宇宙作为3代 ,其入口终端也必然会以目前的设备和相关技术为雏形发展起来。虽然预测最终形态很难,但我们依然可以基于现有设备进行推演。
二、路径:相会之梦
智能手机之所以能在使用门槛和场景上远超PC,核心是实现了“一多一少一不变”,即:交互方式多了,体积重量少了,用户干扰不变。
交互方式多了+用户干扰不变=使用门槛降低
交互方式多了+体积重量少了=使用场景增加
另外,价格大大降低也是一个降低门槛的重要因素。但对于电子产品,产量上去成本必然下降,并不是一个特殊因素。
按照“不倒退”原理,下一代入口设备可以在两种路径上演进。
第一种路径,延续智能手机路径,即交互方式更多,体积重量更小,用户干扰不变。
第二种路径,在智能手机基础上进化,即交互方式、体积重量、用户干扰都不变差,而某项功能显著提升。
第一种路径,按照现有技术,可能的形态就是,分布式系统,即系统各功能单元是分开的。头上、手腕上、服装鞋帽里,办公室和家里都可能存在部分单元。然后协同提供一个完整、连续的互联 应用体验。
蓝牙耳机、AR眼镜、语音助手、手机投屏等都是这个方向上的雏形。
第二种路径,目前还很难想象产品形态。也许是有超大柔性3D屏幕的手机,或者有全息投影功能的手机,或者手机与大脑能通过某种机制直接信息交换……
第一种路径需要产业生态整合能力,第二种路径则需要单点突破甚至颠覆性技术能力。未来3年甚至更长时间里,谁能推出元宇宙入口终端,谁就有望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苹果。
元宇宙,2025年再见……
元宇宙(未来走势)篇:元宇宙未来走势,海纳百川舞乾坤,欲言直恐泄天机?
元宇宙(关键节点)篇:元宇宙关键节点,厚积薄发待时日,机会来时非偶然?
元宇宙(入口终端)篇:元宇宙入口终端,犹抱琵琶半遮面,二零二五可相会?
科技媒体·企业演化科学·战略托管综合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