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研究手机拍照,原因很简单,相机1太贵,2是多出一个设备,谁都不想多带一个设备出去拍照,但是没办法啊,画质硬道理,无论如今的厂家再怎么吹,手机拍照比不过同代的相机也是事实,那么怎么办?有解决办法,那就是,靠软件,后期。
我经过长时间使用手机拍照和相机拍照的对比,总结出,手机拍照的几个硬伤,这个硬伤很可能是传感器面积太小,进光量不够的原因导致的
1、涂抹感
手机拍照,在手机5、6寸的屏幕上看还好。但是放大几乎都不可避免的出现明显的涂抹感,硬件越好的手机,涂抹感越轻,所以我推测,这是进光量多少所致,2年前的iPhone X无论怎么拍照,放大涂抹感都是很明显的;今年新上市的一些手机会好很多,但依然无法避免那种油画一般的质感;
2、噪点
暗光下噪点和涂抹感倍增,这一点也几乎难以回避,但是这些年手机用的夜拍模式可以在低光环境下也拍出纯净度不错的照片,这就是我后面要说的重点,计算机摄影;
3、细节模糊
手机的照片放在手机大小的荧幕上看,还是比较精细清晰的,但是经不起放大推敲,细节的差距是手机和大底相机成像非常明显的区别点;
那么这些问题,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有,有硬件,和软件两种思路。
而不同厂商,都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思路出了招
国内的思路非常明确——堆硬件。
之前一年还是4800万像素的传感器,今年一下子从6400万像素飞跃到了1亿像素,小米还宣传要把1亿像素的传感器手机给量产,平民化,让谁都有机会用到传说中的1亿,说实话,看到那个大底,我真是吓了一跳,这么大的底,想输给小底都难啊;
而我们看到另外一边:
谷歌公司在2019年的下半年,还用着去年旗舰机才用的摄像头,这个硬件可以被国产千元机都吐槽一番的配置,却想拍出比硬件更好的手机都更棒的照片,谷歌的思路很明确,他们显然认为硬件已经到了瓶颈,真正提升的空间,是软件……他们在用了已经普遍被认为落后的传感器上,拍出了清楚的银河……
而苹果也一样:
苹果10月29日更新了13.2,强调了自己的DEEP FUSION技术,通过多张合成的技术,实现更加优秀的细节呈现。
事实上,你可以观察一下,苹果iPhone11的拍摄,已经具备了各种光线环境下的多帧合成来提高拍照画质,强光环境下,开启HDR,一般的光源下,开启DEEP FUSION,弱光下,依然是用多帧合成来实现夜拍;
那么,这个多帧合成,或者说是堆栈,到底有多强呢?
先来让你们看一张,我用手机拍的照片:
由于上传有压缩,可能上传显得不够高清,我就放大了图片让你们感受一下这个细节:
看到这个低光的场景下,是如何实现如此清晰,并且低噪点,甚至连涂抹感都很小的拍摄的呢,我用的是Lightroom的长曝光模式,2秒手持拍摄的,但是光这样还不行,堆栈之后,虽然会消除涂抹感和噪点,扩大了动态范围和宽容度,但轮廓会变得过于柔和,因此之后再用Topaz 的后期软件(PC上的)进行锐化轮廓,让手机拍出来的照片也有了相机一般的锐度;
也就是说,简单的堆栈合成,可以实现扩大照片的动态,去除照片的噪点和涂抹感,但是会丢失原生的锐度,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手机的拍照画质还是没法提高;我想这才是为什么DEEP FUSION会选用更加复杂的算法,选取照片中的不同细节来生成一张细节出彩的照片,这恰好是完成了我需要在PC上完成的那一步,因此这个方案非常理想;
那么我现在来说说,国产的这个硬件的方案。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底大的手机不出意外肯定是比底小的手机拍照强的,但,过去就没有厂家往这个方向堆叠硬件吗?
还记得诺基亚808,和LUMIA1020吗?他们背后都装上极为突兀的大底,来突显拍照的素质,说实话,确实拍照比同期手机强出一截,同期样张可以说明一切,甚至,比现在的这些所谓旗舰都更强,但是诺基亚,还是死了,LUMIA也无影无踪,为什么?
因为,消费者不需要一台堪比相机的手机。
消费者需要的是,一个体验足够好的手机,然后在这个前提下,拍照尽可能更出彩,这,才是消费者想要的。从这个出发点去看,为什么苹果和一波智能手机厂商,把诺基亚已经造出来的巨大传感器的手机,疝气灯都装上了的手机,又做回了超小的传感器,很简单,为了轻薄……首先先要做的智能,再有轻薄,有了这些符合这个移动 络时代的体验,才有了把相机越做越好的决心;
所以诺基亚808,它拍照秒天秒地,真的媲美相机,而不是口 上的媲美相机,也没用,他手机本身的体验不过关;所以它成功不了。
从这个角度去观察,你会发现,如今国产厂家不断堆叠手机摄影的硬件,其实是走了老路,开倒车,不断更换更大的传感器,最后必定会碰到瓶颈
你看Mate30pro这个超级巨大的相机模组,横过来看简直就像一部相机……楞是让我想起了过,那些把手机做出了相机的厂家……
从这个角度你去想,手机拍照,比的,真的不该是硬件,而应该是软件;
甚至应该发现,手机拍照提高画质的思路,就不该是通过硬件去提升画质,而是靠软件,手机摄影的科学技术,已经和传统的相机技术,岔开了另外一条分支……软硬结合,才是真正弯道超车的捷径,当我发现,手机再怎么堆叠硬件,只要想把一部手机设计成一部手机而不是相机,它都不可能达到相机的高度,我深刻意识到,手机的拍照画质,只能靠软件来实行这一点,而不是一味的比拼高参数,高像素的硬件……动辄4800万像素,动辄6400万像素,而老美的两家公司还依然在靠软件打磨1200万像素的时候,我觉得思路上,国内厂商就已经落后了……我们应该做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硬件上,拍出更好的照片,做到极致,用样张来征服对手,而不是靠宣传的参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