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IT行业那些事——做个操作系统就那么难?

*南联盟成为导火索:

1999年,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提出了中国IT行业“缺芯少魂”,中国不能这样下去。这源于美国瘫痪了南联盟通讯系统,轰炸了中国大使馆,中国在IT行业的短板,会成为以后的危机。

2000年7月11日,国务院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选择Linux开源系统,进行定制开发成为选择方案。中科院软件所的中科红旗、国防科技大学的银河麒麟、中软Linux相继成立,成为三大操作系统国家队。

可能成立公司的目的,最初就是想借助政府政策,获得财政补贴、优待,先天就没有为商业化考虑。

2012年,红旗还在宣称连续七年蝉联中国Linux市场占有率第一并持续盈利。紧接着,2013年,红旗就宣告资金链断裂,坚持一年后,正式破产。

2010年,两大国产操作系统——民用的“中标Linux”操和解放军研制的“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在上海正式宣布合并,双方今后将共同以“中标麒麟”的新品牌统一出现在市场上,并将开发军民两用的操作系统。

2013年,工信部宣布:工信部旗下的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和Canonical(开发Ubuntu linux的公司)合力打造专为中国市场而设计的优麒麟(Ubuntu Kylin)操作系统基本架构。当时的宣传,使人以为是国产、独立开发的操作系统,后来在Ubuntu官 ,发现一个版本,名为Kylin,很疑惑。后来才知道实际是Ubuntu针对中国定制版。

Linux在国内一直处于边缘化,即使政府采购,将微软排除在外,经常是买了预装linux的系统的计算机,后来都换成了windows。

因为人们用的都是盗版的windows,不用花钱!!!而且还有一大堆软件可以用,linux没有。

*移动时代,同样的失落

2007年,苹果手机面世,触控成为新的交互方式,从此开始了其彪悍的生涯。

2005年8月,Google收购注资Android操作系统。

2007年11月,Google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随后Google以Apache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

第一部Android智能手机发布于2008年10月。Android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如电视、数码相机、游戏机、智能手表等。

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塞班系统,跃居全球第一。

2013年的第四季度,Android平台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8.1%。

2013年09月24日谷歌开发的操作系统Android在迎来了5岁生日,全世界采用这款系统的设备数量已经达到10亿台。

同一时期,国内IT行业,正进行各种互联 商业模式复制,还在热衷flash游戏的时候。欧美进入了移动互联 时代。

国产的第一部智能手机,魅族m8于2009年2月18日上市,使用的是windows CE系统,是mp3行业来的跨界者。

从2011年1月1日,魅族m9开始,Android系统开始横扫国内。

虽然IT行业有一些宣传,实际就是给自己的生态中增加一个设备,或噱头。没有考虑过移动操作系统,独立产业发展的可能,还是拿来主义。跟传统行业一样,做着来料加工的活。

*华为将被断供windows系统、Android

近两年,美国搞贸易制裁、技术垄断,逐步在锁紧套在中国脖子上的绳索。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对华为的制裁。2019年,华为就面临着被禁售windows和禁止使用Google Android服务的命运。华为的对策是:

桌面系统选择deep in linux(这是之前并不出名的公司,但是它的linux近些年进入了世界linux发行前十),作为后备;

移动端,华为提出了自研鸿蒙系统,替换Android。

虽然现在市场销售的,还是搭载windows、Android的设备,但为了生存,必须给自己留个后路。

在这方面,华为相比那些国家队,强的太多。

改革开发40年,基本也就是在同一个阶段,欧美IT行业发展出了Linux、windows、mac OS这些巨无霸的系统。我国基本也延续了来料加工的传统,IT行业也在低端徘徊。


  • 做个操作系统就那么难?
  • 传统教科书上在介绍我们自己的时候,总在说:我们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人杰地灵。。。

    为什么不能有一支像样的足球队?

    为什么不能开发出个自己的系统?

    静静想来,大概有以下原因:

    *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企业没能形成良性循环

    之所以把这个放在第一条,是因为,国内现在还是大量使用着盗版的windows。如果这是微软的阳谋,那么它成功了。通过培养大量使用windows的用户,为未来的垄断打下坚实基础。中国的自有桌面操作系统,就没有出头之日。

    红旗linux,曾经的中国第一,在缺少了政府补贴后,倒掉了。这种温室里的花朵,没有办法在大自然中生长。

    Netmarketshare 发布的2020年5月份操作系统市场份额 告

    上图为2020年5月的操作系统市场份额 告,windows占比86.69%,苹果系统占比9.68%,Linux占比3.17%。从数字中可以知道,windows占有觉得统治地位。Linux市场只有3.17%,这个可是包括世界范围各种Linux发行版本的。仅国内的版本,估计不下20个。分摊到每个厂商,收入几乎可以忽略。

    企业如何生存,如何发展???

    通用软件,容易被盗版,无法获利。企业只能把精力放在承揽项目,项目一般周期比较短,差异很大,很难深入挖掘积累技术,基本寻求的是快餐式技术。或者干脆成了国外软件公司的外包提供商,出售人力。

    *工程量巨大,规模成为限制条件

    系统开发规模与成本

    windows vista开发,代码规模为5000万行,投入1000人,用时3年,支出200亿美金

    同期,国内的银河麒麟团队,是修改Linux部分代码,支出4000万人民币。按照当时的汇率1:8估计。

    也就是微软开发vista支出人民币:200*8=1600亿,银河的项目支出为0.4亿。

    这种项目特征,也决定了国内无法靠科研团队模式搞这种巨型商业项目。

    *缺乏统筹,技术积累不足

    中国要发展本国的操作系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管理。中国的体制,擅长的就是统一调度资源。操作系统属于大规模、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项目,就更不应该搞万马奔腾,应该是集中人力物力,重点、持续投入。操作系统,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建设,不是玩笑。

    国外的程序员,50-60还在一线活跃,还在某个领域深耕。国内30岁的程序员,就面临职业危机。如果不转管理,基本就要淘汰。根本还是行业的良性循环没有形成,特别是短期项目的普及,企业里重要的是市场,是搞关系的人。

    快餐式的技术,必然形成的恶果是技术的浮躁。感觉开发有个人就能干,最近些年,国内的大量培训机构,塑造出了大量快餐化学员。企业就感觉,一个人不够,就上两个,然后加班,总能堆出来。于是996、007成为了福 。

    另外,系统核心开发,国内没有经历,很多高校、研究机构的人,也没有经验。但总是可以制作规范的。linux这些开源系统,就是有了框架、规范,然后由世界各地的人来维护发展。


    中国的操作系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鸿蒙的roadmap提出来了。

    在未来的技术竞争中,中国的基础设施–操作系统会怎么发展,我们在等候。


    基础设施一旦搭建完成,后来者无论如何也没有能力把世界推倒重塑一遍,只能等待下次浪潮。

    希望这次浪潮,是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 而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6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