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汽车得了“智能病”:5G车机变4G、辅助驾驶失灵、OTA既慢还锁电

江先生的遭遇颇具代表性。根据近日经济观察 与腾讯汽车联合展开的汽车消费3·15问卷调查,在截至3月10日的573名受访车主中,有267名车主称其遇到过品牌或4S店虚假宣传产品的问题,占比达到46.6%,既涉及福特、大众、现代、奔驰、马自达等传统品牌,也包括蔚来、小鹏、威马等新造车品牌,其中不少车主遭遇到的是智能化功能方面的虚假宣传。

让江先生感到不满的,还包括车机本身使用层面的问题。江先生表示,车机系统是智能汽车的核心,但他的车车机系统卡顿,倒车影像延迟很高,其他软件还会卡死,4S店虽然表态可以为他更换车机,但不保证解决问题。

车机问题同样也是其他车主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在调查问卷中,225名车主称其遇到过车机系统的问题,占比达到39.3%。这225名车主中,72.9%的人遭遇与江先生类似,遇到过车机系统延迟卡顿或黑屏的情况。

车主们对车机系统问题的高关注度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智能化、 联化转型加快,智能 联汽车成为市场新主流。车机系统作为智能 联汽车的核心部件,不仅决定车辆的智能化程度,也影响车辆的安全性,其重要性不亚于传统汽车的“三大件”。

目前,与智能 联结合最紧密的车型是新能源汽车。中国智能 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L2级智能 联乘用车在纯电动车市场中的渗透率达33%,在插混车市场中的渗透率达51.2%,而在燃油车市场中的渗透率仅为19.4%。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越来越多车企为新能源汽车打造了新型服务模式,但新能源汽车在服务环节的口碑似乎并未表现得比燃油车更好。在调查问卷中,对直营店或经销商售后服务环节“不太满意”或“特别不满意”的燃油车主比例为33.7%,而新能源车主比例为36%。

感应雷达无故失灵

刘先生是2021年10月在河南南阳提的车,日常在重庆行驶。据他介绍,车辆除了主动刹车功能迟钝外,雷达冬天也可能无故失效,有时正在开车过程中,车辆雷达失效会瞬间导致辅助驾驶系统全部失灵,必须停车并重启车辆才能恢复正常。

让刘先生感到无奈的是,当他将车辆送到4S店进行检测后,对方表示车辆雷达有时突然失效可能是天气冷的缘故,并没有给予真正的解决方案。对于行人检测功能的迟钝,对方也只说这只是一个辅助系统,让刘先生不要完全指望这个功能。

刘先生遇到的辅助驾驶问题并不是个例。调查问卷显示,在车辆支持辅助驾驶功能的车主中,近半数车主遭遇过辅助驾驶问题,问题包括变道辅助及车道保持功能故障、行人及障碍物识别不及时导致安全隐患、功能开启时没有标识及声音提示等。

除了对辅助驾驶功能本身的问题,品牌和4S店缺少相关的用车培训、知识普及,也是令部分车主感到不满的地方。调查问卷显示,在购买车辆时,55.2%的车主反映其没有从销售人员处获悉辅助驾驶功能的局限性。

车机系统三年未升级

智能车机的一个重要技术是OTA(空中下载技术)。越来越多的智能 联汽车选择通过OTA方式,为车主持续在线升级辅助驾驶功能以及其他智能功能。不过,与辅助驾驶系统一样,OTA也正成为智能汽车用户的一个新投诉点。

孟先生表示,据他了解,AIONLX后续车型包括车机屏幕在内的硬件都改了,如果再要给AIONLX保持OTA升级,可能需要额外人手进行软件适配工作,但AIONLX保有量很少,埃安可能不想在这方面花费精力,毕竟其主推车型是AIONS和AIONV。

太平洋汽车 的数据显示,AIONLX目前在广汽埃安销量中的存在感较低,该车2021年销量为1003辆,而AIONS、AIONV、AIONY销量分别达到6.9万辆、1.5万辆、3.4万辆。

电池电量被悄悄“锁住”

在部分车主对享受不到OTA而感到不满的时候,也有不少车主反映O-TA给他们带来了“反向升级”的困扰。在调查问卷中,125名新能源车主中有25名车主反映其遭遇过新能源车机系统锁电,占比为两成。

据邹先生介绍,锁电导致车辆充电功率降低、充电速度变慢、续航里程减少。在锁电之前,欧拉iQ快充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而锁电之后需要两个小时才行。欧拉iQ官方宣称电量是48度多,但现在至少被“锁”掉了5-8度电,因此车辆续航也有明显折损。

有行业分析认为,“锁电”是为了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锁电的初衷之一就包括防止过充带来自燃。但也有专家指出,车企暗中锁电主要是此前追逐财政补贴一味提升续航里程带来的后果,消费者是这个过程的受害者。

实际上,锁电现象在行业内屡见不鲜,不仅涉及长城欧拉、广汽埃安两家。早在2019年,特斯拉就曾因“锁电门”被一纸诉状告上法庭。2021年以来,广汽丰田、上汽荣威、威马汽车等品牌都不同程度地收到了车主类似投诉,至今尚无一个品牌对此作出公开说明。

虽然众车企对锁电问题保持缄默,但监管部门已着手对OTA升级方式加强监管。2021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发布多份文件,要求车企在推动OTA升级前,要将相关代码上交备案,不允许车企“随意”改动车辆核心指标。

无处不在的隐私泄密隐患

根据调查问卷,针对联 汽车数据泄露问题,373名车主表示“担心”,其中62名车主反映其车机语音交互系统会进行隐私数据采集,涉及几何A、比亚迪宋、宝马iX3、蔚来EC6、极氪001、沃尔沃S90等数十款车型。

智能汽车在带来更加便捷的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从车内摄像头、车外传感器,到智能导航系统、语音交互系统,无不存在数据泄露的隐患。

针对如何保护汽车数据中的个人隐私,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在政策层面进行摸索,一个重要思路是剥离汽车数据中的个人信息元素。2021年7月,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倡导“匿名化”、“去标识化”、“脱敏处理”等汽车数据处理原则。行业期待更多的智能 联行业标准和规范到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2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