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四成政务软件使用难 指尖上便民工程如何变成了“形象工程”?

一个省级政府的政务软件,首页中,就亮出了自己的成绩单,上线不到一年,访问量2.6亿,下载量超过千万。看起来,各种服务都挺齐全。

这款软件的满分5分的评分系统里,只得了2.4分。

用户点评是这样的:“各种加载、各种跳转、没做好为什么要放上去”。

测评 告显示逾四成省部级单位政务软件使用难

前不久,中国软件测评中心,针对70多家国家部委和32家省级政府、 站政务软件的建设情况进行测试。

政府工作人员:我得找个应用市场查看一下,都没查到。

政府工作人员:我们平时只是管理,没有用过,你这么喜欢用这个APP吗?

政府工作人员:我看你打几次电话了,(像你)这么执着用的不大多。这款软件办不了事,办理不行、申 都不行。谁告诉你这款软件能办事的?

某政务软件APP开发公司: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比较强大的APP可能都要上百万。

某政务软件APP开发公司:我们也跟客户说了,你这个东西如果这么挂出来,老百姓过来看,本来有这个功能,他打不开,它会有些负面的东西。但是有的领导就认为,这个东西我放在这儿,具体的后期再逐步去完善。

某政务软件APP开发公司:我们这边市政府办公厅在负责,他们说有要求,上面要求必须要做,我们这边领导说是首先解决有无的问题。

专家分析:政绩至上 便民工程成形象工程

设想一下,如果是一个民营企业的软件,遇到这样的评分、这样的反馈,可能团队早就急坏了,因为没有用户,就意味着没有收入,公司一定难以为继。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政务软件上,工作人员却显得习以为常。认为这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汪玉凯:确实有一个原因就是跟风,别人都搞我们也要搞,而且可能上面对这个考核还有一些要求,新手段、新手法,你采取了没有啊,这也是很大的推手。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孟庆国:我们强调APP一定是整合式的,不是每个部门建一个APP,到时候我们会眼花缭乱,我们不知道干什么事,要到哪个地方去下载什么样的APP,反而会引起混乱,让老百姓感觉不便利。

不仅仅热衷于政务软件的数量,浏览量、下载量也是被看重的数据,很多政府,都把些写进了工作文件。但是对这些软件稍加调查,就会发现,与漂亮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用户评论中大多数用户只给出一分的评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孟庆国:我认为大多数(政务APP)都是供给式的,咱们政府部门或者技术部门,感觉大家会需要,所以就搞了很多的APP,就是咱们行政部门和技术方两方的“二人转”,并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老百姓的诉求,听听老百姓的声音,是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月9日
下一篇 2018年1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