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小时”新规,能否让孩子不再沉溺 游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 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 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 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 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 络游戏服务”。

通知发布后引起 会各界的支持,同时也引发全新思考:一纸禁令能否真正防止未成年人这一庞大群体沉溺游戏?是否会出现“绕过”防沉迷规定的“对策”?新规对 游行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厂商的迅速响应与暂时缄默

8月30日,通知发布当天,国内游戏行业头部企业腾讯即发布声明称,腾讯从2017年至今,一直自觉建立、完善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机制,并积极推进各项新技术、新功能、新措施在该领域的探索与应用,未来,腾讯将基于主管部门的最新规定,进一步关注、投入未成年人保护与发展事业。

与此类似,《使命召唤手游》《阴阳师》等热门游戏,也于9月1日对版本进行了更新,加入了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限制以及消费限制。

仍有漏洞可“绕过”防沉迷系统

王涵(化名)是苏州一名即将升入初一学生,她在腾讯游戏实名制的时候,用了父母的身份证注册,所以一直以成年人的身份玩 游。

“防沉迷这个系统真的越来越严了,本来只要成年人的身份证就可以,后来玩一段时间就会跳出来一个人脸识别来核验身份。”王涵说,父母对她的管理比较松弛,比较相信她的自觉性,所以每次跳出身份核验,她就让父母扫一下脸。“一周3个小时真的太少了,做完日常任务就被强制下线了,没法好好玩。”

宋宇波表示,就技术本身来说,想要做到全程监管或严格防范未成年人使用他人账 进行登录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常见的手法是在账 登录时采用生物认证,如面部识别技术等,从而确认登录者是否为账户注册人;此外,在打游戏的过程中, 游平台也可以随机进行真实身份认证,防止账 被盗用。”

电竞行业震动不小

新规出台,电竞行业震动不小。

知名手游《王者荣耀》职业联赛赛事委员会9月1日发布了关于《KPL和K甲选手年龄限制的调整通知》,通知第一条就新增了“KPL和K甲选手必须年满18岁”的要求,并于9月6日重新进行选秀大会,对于KPL和K甲所有流程重置。

“电子竞技已经变成正规的体育赛事了,但是现在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受限制,很多俱乐部的青训活动也都终止了。”罗逸轩说,电竞职业赛事选手的黄金年龄在16岁到18岁,若每周只有3个小时的训练量,又不准他们在18岁之前参加比赛,不知道以后诸如LPL或者KPL这些大型游戏赛事会不会就此没落。

在他看来,后续国家可能会推出一系列电竞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比如电子竞技运动员等级考试。“凡是通过考试的人员,即使是未成年人,也可以注册比赛账 ,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场地进行训练。这样一来,电竞选手选拔和参训的年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在被问及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新规对 易游戏的影响时, 易CEO丁磊表示, 易未成年人游戏流水占比不到1%。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国家最重要的未来利益之一,作为企业要着眼大处, 易积极拥护和支持这一决定,并严格落实。

8月18日,腾讯曾在其第二季度财 中首次披露,12岁以下玩家的游戏流水占比仅为0.3%。

对此,资深游戏玩家赵刚表示这些数据并不能反映出实际影响。他认为,对游戏厂商来说,未成年人贡献的不仅仅只是流水,更多的是提供了庞大的活跃游戏用户,使得整个游戏运营环境和知名度大大改善,为厂商带来了更多附加值收益,“这些利益,远远不是在流水 表里能看到的。”

“戒 瘾”仍需多方合力

“包括实名制认证在内的一系列从严规范,对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利好的。”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主营游戏发行、代理的汇智互娱董事长孙志明谈到,2019年,相关部门收紧了“游戏版 ”的发放,就对之前鱼龙混杂的游戏市场进行了一次“大浪淘沙”,具有更高品质、且有长期运营策略的企业才能获得审批,而此次的政策则又一次发挥引导作用,相信未来“精品游戏”会更多。

“防范未成年人沉迷 游,需要家庭、学校以及企业等各方形成合力,但我认为,家长应更积极有为。”省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副会长王贤波认为,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沉迷 游只是表象,问题的根源可能是爱的缺乏,如果沟通、陪伴不充分,青少年很有可能精神空虚,转向虚拟世界寻找心理慰藉。在这种情况下,“堵”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他认为,家长通过强行阻止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或许可以阻断孩子的 游行为,但不能解决“瘾”的问题,这个“瘾”可能会转移到沉迷短视频、刷直播等其他方面。

“治理未成年人的‘游戏瘾’关键在于游戏开发者要有着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担当。”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办公室工作人员高杰认为,未成年人的校外时光如何度过,关键在于家庭。尤其是节假日,家长一方面要切实履行应有的家庭教育责任,特别是对于电子设备的管理,从源头上减少孩子接触游戏的时间;另一方面,要增强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如果家长总是“手机不离手”,又何谈向孩子提要求呢?对于学校而言,要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过度沉迷游戏的危害,并通过丰富课程供给的方式,发扬学生个性,让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在南京市科利华中学铁北分校校长汪磊看来,对于孩子热衷 游的普遍现象,一味地去严堵还不够,关键是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对话。

南京市秦淮区实验小学校长贾芸丽说,这次游戏禁令出台之后,学校立即通过家校沟通平台及时向家长们传达,正式开学后也将加强一系列宣传活动、主题教育,让孩子们自己明白沉迷游戏的坏处,吸引孩子们参与各类课外活动。

链接

关于未成年人 络游戏防沉迷,国外也有不少的相关措施。在美国,游戏娱乐软件实行分级制度,将所有 络游戏按照年龄段分成7个级别,并以游戏适合的年龄段英文首字母来命名。德国建有 络游戏“黑名单”,对一些宣扬杀人、暴力内容的游戏进行封杀。对于获准发售的手机游戏,德国有类似游戏评级的“娱乐软件自我监控”(USK)系统,如12岁等级的游戏可能注重于战争或者打斗,但会被控制在最小程度内;16岁等级的游戏中可以有频繁的枪战,但不能有流血等暴力内容场景。日本政府要求游戏公司监控每一个玩家每天的登入次数和游戏时间,如果在游戏中耗费的时间过长,游戏公司应主动要求其退出休息。此外,游戏公司还会提醒玩家投入金额不要过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8月3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