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8日讯,撞车了,打开事故e处理手机APP,按照系统提示拍摄5张车辆照片,双方共同确认后,由交警远程确定责任,保险公司也可用APP上传的现场照片作为理赔依据,这让交警们节省了大量前往事故现场路上的时间,也让司机们能尽早将车子从车水马龙的道路中间挪开。
插图 王金辉/takefoto
自去年11月20日起,这款名为事故e处理的手机APP已经正式上线运行三个月了。最早开始应用这款APP的海淀交通支队中关村大队大队长向劲松说,以前发生交通事故,如果双方司机自行处理,经常会出现为了逃避责任,当事人故意写错驾照编 或车牌 的情况,如今,这些不诚信现象通过技术手段彻底解决了,让司机的利益受到保护。
截至2月15日,客户端注册用户达到19.6万。1.9万多起事故中,当事人使用它拍照取证,如果不考虑推送、下载和安装的时间,真正用来处理事故的平均用时仅为2分55秒,大幅缩短了事故占路时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受限于手机、信 和道路情况,在大风、大雨以及大雪天气里,这款APP应用起来还存在问题。
APP即时传送 警察远程处理
元旦前夕,双清路轻轨路口南侧,一辆黑色帕萨特和一辆灰色大众发生剐撞。正值交通高峰,两名司机为了不影响别的车子,将两辆事故车挪到一边才开始商量 警的事,可没想到很快就戗了起来。中关村交警大队手机APP快速交通事故指导席杨警官回忆说:“按他们的 警电话回拨过去,电话里,两个人在那头就开始吵,一个说‘是你并线’,另一个说‘明明就是你并线’。”
如果碰撞之后直接停车拍照,这么一起事故本来毫无难度。按照杨警官的建议,二人安装了事故e处理APP,可是拍来的照片里也看不出什么。
这种事情遇得多了,杨警官早有对策。他打开了实景地图,根据APP上显示的准确 警位置,调到了现场画面,对照着事故图片和实景地图里的环境,开始研究这起事故。这条路的北向南方向只有一条车道,从两车的碰撞部位上看,肯定是其中一辆车突然并线,才导致了事故。但是,究竟是谁在交通违法?
根据碰撞部位和两名司机的叙述,他很快判断出来,两辆车同向行驶,黑色帕萨特原本在后边,它为了超车,轧过了路中实线,驶入逆行方向,遇到对面驶来的车辆后向本侧车道内并线,撞在了灰色大众的车身上。“虽然没有现场,但是根据经验,只能是这个结果。”杨警官将他的判断依据向双方司机详述一遍,帕萨特司机虽然面子上不好看,但最后也认可了民警的判断。
对经验丰富的事故民警来说,远离事故现场,由坐在值班室而不是在路上执勤的民警处理事故,并不意味着判定责任的难度会增加,最难的其实依然还是去说服那些不愿接受事实,不认为自己有责任的司机。
警察赴现场处理 开出两项罚单
每遇到这种情况,杨警官都要绵里藏针地问问双方事故过程,听了双方的叙述,基本也就心里有数了。只要不是双方在飙车、互别,事故的原因就很清晰了。
“一般这种时候就让前车司机接电话,告诉他,按照前后车之间的间距,足够他变更车道摆好车子位置了。而且这时候我会让他回到后车位置,在后车碰撞位置附近找一找,看看地上有没有泥土,或者车上磕碰下来的散落物。其实每一起碰撞,车轮附近的泥土、车身上的某些漆皮或其他零碎都会被震下来一些,地面上出现的这些东西会比较突兀,在照片上肯定会有反应。只要放大图片,很容易观察得到。”
遇到实在矫情到不通情理的,就只好由民警现场处罚了。2月初,一辆宝马轿车在联想东桥与一辆公交车相撞,通过APP软件拍摄并发送过来的照片清晰显示,宝马轿车斜停着,轧着车道线,车子右前角撞上了公交车的左前轮。电话中,宝马司机始终强调:“是公交车撞了我。”几番争执不下,路面交警已经赶到,当即判定宝马司机全责。而如果非等到路面交警到场,就不是简单的定责修车那么简单了:先处罚一项司机不安全驾驶酿成事故的交通违法行为,再处罚一项不及时挪移车辆造成拥堵的违法行为。和定责单据同时给他的,是两项交通违法的处罚单。
APP技术进步 遏制不诚信现象
施女士的担心其实并不是完全多余。在这款APP投入使用之前,2007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北京市交通事故快处办法》是交管局试图缓解交通事故造成拥堵的一次重要尝试。如果事故发生在两名诚信公民之间,自行快速处理当然会非常便捷。但在现有的国情下,“老油条”们遇到新手或实诚人,能用的手段就多了。
以前,有的司机会在签订快处协议之后,隔上一段时间又对车子受损的部位发生争议,而事故e处理的系统直接要求对准车损部位拍照,这也很容易把实际车损固定下来。
如果遇到了非常复杂的事故,或者碰撞之后谁都没拍照,直接挪了车,负责处理的民警就要调出事故地点精确位置的街景地图,对照现场路面上的标志标线,确定事发地点的基本路况。“可惜现在这些街景地图还没有兼容到我们的系统里,我们只能把两个软件同时用,这可能会影响处理事故的效率。”向劲松说。
从去年11月20日到今年2月5日,从8点到17点,中关村交通大队的辖区内总共发生各类事故2659起,通过手机APP专席直接完成处理的共有459起,另有1254起由民警协助、指导,然后由双方协商完成。事故e处理软件参与工作的,已占到了所有事故的64%。
同时处理八起事故
警察不跑冤枉路
在这三个月里,基层交通队普遍遇到的警力不足的问题,终于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一定缓解。按照以往的经验,民警在早晚高峰事故高发时段,根本来不及依次处理事故,经常是第一个事故还没处理好,已经有3个现场在后边排队。加上许多当事人对现场周边环境并不熟悉,电话 警时说不清楚具体位置,民警在周围寻找时,当事人即使看到了警车也不知道是不是来处理自己事故的,不会主动招呼,这让一线民警的大量时间都浪费在无谓的跑路上。“事故e处理里面有定位功能,即使最后还是得让民警到场跑一趟,有了这个定位,也能节省下不少时间。”向劲松说。
APP使用有局限
风雨雪天气不好用
在真正接触这套系统之前,一线民警们也并不知道,天气竟然会对国人使用的手机有这么大的影响。民警们说,现在这套系统的软肋几乎都集中在恶劣气候上。“现在特明显,一旦刮大风, 络信 就不好。出了事故,我们推送软件,当事人就装不上。天太冷,有些品牌的手机刚一离开车子,立刻自动关机,把司机急得不行不行的。下雨,手机湿了也不好办,下雪,拍照片的时候又担心二次事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