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了许多 交软件,但仍然孤独


曾经在地铁上见过一位小哥,他在用soul。他连续好几个对话框都是“你好”“在吗”“早呀”,但是并没有人回复。

他关了soul,打开了探探,把今日份喜欢的都点了一遍,却无人与他匹配。

然后他关闭了屏幕,放下了手机,眼睛呆呆地看着地面。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口罩后面的孤独。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打开聊天页面,刷新了几下,却没有新消息,又打开了朋友圈,但此时的朋友圈也被刷到没有人更新的状态。然后又转到了其他 交软件,或者打开应用列表又关掉。

这种孤独感是大多数人都曾经拥有过的感受吧。

我们生活在互联 时代, 交软件也越来越多,互联 明明是把人的距离拉近了,但是这些地铁上匆匆的背影,却越来越孤独了。

我们的孤独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 交软件这么多我们仍然孤独?

人在 络上的 交其实是有一定 交压力的,在熟人圈子里人都会给自己建立一个“人设”。因为人都喜欢体面。

我们分享在 交平台上的内容,几乎都是“体面的生活”:今天去健身了;今天去旅游了;今天吃大餐了……

朋友圈的文案改了又改,一张图片要修两个小时,朋友圈十分的精致,但是现实并没有达到精致的程度。

在熟人 交中,我们是充满考量的,也因此产生了 交压力。

再一点,互联 拉近的是时空上的距离,但是并不会真正地扩大人的圈子。

人的 交是有极限的,人可以经营的圈子是有范围的。这就是邓巴极限——以人为代表的灵长类动物的脑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个体可以维持 交关系的 群大小。

一个连队、原始的村落等最小化 会团体,都是保持在150人左右。是因为每个人最多能够保持经营的 交圈子大小只有150人。

而超过这个了这个规模,信息的传递就会出现损耗,群体间直接交流的效率就会降低。

你的时间和精力让你可以保持联系感的人就那么多,超过了这个数量,你的 交状态和质量都会下降,就会不可避免的感情淡漠化。

这也会直接影响 交欲望,从而带来 交压力。

还有一点,人的 交行为会被既有的认知限制。

比如在异性 交中经常会出现,没聊几句就把天聊死的情况。这现象的问题在于男女思维的差异。

从整体上看,男性会一定程度的忽视情感认同,更侧重理性的讲逻辑、讲效率,而女性则更感性,更需要情感认同。

在亲密关系中,女性生理期不舒服的时候,男性经常会说“多喝热水”。

其实男性是出于关心女性的角度,给女性提供当前认知下最优的解决方案,他的逻辑是希望女性可以尽快摆脱疼痛的现状。

而女性的感性思维会更希望得到男性来自情感上的认同和关心,再理性的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案。


“多喝热水”问题在于,一没有表现出情感认同,二没有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种种不符合对方思维方式的行为逻辑,都会直接给对方带来直接的 交压力。

一个 交APP的创始人认为:火爆的 交产品之所以能火,是由于其产品设计上的“灵性”。

或许他讲的灵性就可以理解为,这个产品从一个精巧的动物性角度解决了人类的孤独。

“孤独是通讯的原罪 ,在互联 逻辑之下解决不了,这是系统本身的问题。”

交就是一件没有终局的事,因为人人都拥有孤独感。

但也因为孤独感, 交产品才能不断地开出新的花。

配图:一工夫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4月11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