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蝶变展新颜

改造后的大巴扎步行街。(资料图片)

十七户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后增加的街头绿地。(资料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新疆第一村”变成繁华商圈,青峰路片区改造后不断创新基层治理,二道桥片区提升后更有“国际范儿”……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老城区(棚户区)改造还是老旧小区改造、自建房改造,乌鲁木齐在城市更新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一场“以群众所想、所盼、所需为导向”的老城改造,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居民的生活。

老城有机更新,着力提升城市功能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十七户、二道桥、黑甲山、跃进街、青峰路等地因为房屋质量差、环境卫生脏乱差等原因成为棚户区。随着乌鲁木齐的快速发展,这些棚户区的存在已成为城市进一步提升功能、协调发展时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

色彩鲜艳的楼房、宽敞的马路、便利的出行条件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如今的黑甲山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面貌,过去的“城中村”已向现代 区转变。

阳光雅居居民刘伟说:“十年前,这里都是曲折的巷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柏油路、路灯、水、电、暖、供排水等设施一应俱全。”

十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乌鲁木齐老城改造已从早期的拆“旧”建“新”转变为提升城市整体机能,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2017年乌鲁木齐启动了规模最大、范围最广、难度最高、情况最复杂的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提升工程。2017年至2021年,全市共实施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征收46万余户。

数据变化的背后,是个体在时代进步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房屋小半间,抬头能望天;三世同堂住,睡觉肩靠肩”到“华灯初上,大街小巷,商场楼房”……这些打油诗道出了受益居民的心声。

新建幼儿园、卫生服务机构、绿地广场、文体中心、 区服务设施、公共厕所、停车位、拓宽主次干道……这些都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老城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从保护一条巷、珍视一座房,再到谋划整个城,乌鲁木齐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脉络——重视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留住记忆”“记住乡愁”。

“不到二道桥,就不算到过乌鲁木齐。”始创于1881年的二道桥市场,经过140年的发展,已从昔日的马路市场演变成首府旅游贸易黄金商圈。

作为老城更新的城市地标,二道桥片区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既让老城区整体品质与发展活力逐步提升,也打造了一张“一街走遍新疆,一日畅游今昔”乌鲁木齐旅游金名片。

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变化,越来越多人深刻感受到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老旧小区改造,撬动基层 会治理

一座城市的新气象,不仅体现为气派的高楼、美观的建筑,也弥散在温馨有序的老小区、井井有条的旧街巷里。

房屋破败、道路坑洼不平、无停车泊位,设施老旧、公共管理服务落后……老旧小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历了城市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烦恼。城市要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势在必行。

从2019年起,乌鲁木齐根据各老旧小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分步骤、分阶段因地制宜开展室内外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在整个改造过程中,以需求为导向,坚持整治前“问需于民”、整治中“问计于民”、整治后“问效于民”,让居民真正参与其中。一个个“订单式”改造,激发了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

沙依巴克区新通小区居民刘向前说,改造前相关单位就征询过大家的意见,也都提出道路破损、管 老化、设施不全等问题。

复古休闲凉亭、智能饮水设备、拓宽修平的道路、楼道里粉刷一新、分类垃圾设施有序排列、整齐的停车位……经过改造的油脂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米黄色的墙体,平整的道路,蜘蛛 电线“收”进了地下……在头宫 区一运司家属院内,很难想象,这里的楼房已有30多年的历史。

天山区光华路居民张丽说:“老旧小区改造了,还加装了电梯,父母上下楼也方便了。”

从2019年到现在,我市共实施了977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筑面积为1079.86万平方米,惠及14.6688万户居民。从升级“硬件”满足居民“订单需求”,到再造“软件”建立长效管理,乌鲁木齐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改造机制、管理机制、服务机制,一系列“升级版”改造的新思路新做法不断推陈出新,带动城市空间、城市功能和城市质量的提升,也“改”出了居民的新生活。

老旧小区改造仅仅是其中一个开端,依靠“建”“修”,解决的只是基础条件的问题,如何让老旧小区“颜值常在”,加强常态化管理是关键。

2019年起,乌鲁木齐将老旧小区改造和物业管理两项工作统一推进。2020年,通过定期考核物业服务质量、设置“红黑榜”等措施规范小区物业管理。2021年,通过开展星级物业创建活动,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物业服务市场监管体制。今年乌鲁木齐试点尝试将“物业城市”项目与老旧小区改造结合起来进行。同时,以街道、 区为单位,统筹实施片区内周边小区联动改造,打造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共建、共享的环境,最终实现项目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新格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9月10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