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广东风劲 新时代下的广东改革开放故事不止步

文/易扬

广州无线电集团:改革发展推动老国企获得重生

1956-1977:度过了计划经济期的辉煌。1956年,广州无线电装修厂诞生,1958年更名为“广州无线电厂”,1960年,第一厂名定为“国营第七五〇厂”,1965年,基于国家保密管理需要,对外厂名定为“国营南华机械厂”。作为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华南地区建设的唯一从事军用无线电装备生产的部属整机厂,曾先后隶属于国家第一、第四机械工业部,定点为我国海军提供舰载通信、导航装备。其间,在通信领域,国家将短波双边带、单边带、舰用电台以及语言保密机定点为七五〇厂制造;导航领域先后承接“长河三 ”及其配套设备,甚低频超远程导航接收机等研制任务,为后来我国水下导弹和洲际导弹发射、同步卫星发射取得成功,在导航定位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1978-1986:经历了改革开放起步期的短暂亮丽。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到来,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中国军工企业开始大规模“军转民”。1985年12月,七五〇厂由国家部属企业下放为广州地方政府企业,并先人一步进入民用电子领域,是电子部首家“军转民”企业,成为我国最早生产计算器、卡式录音机、引进电视生产线的厂家之一,产品供不应求,经历了“改革开放起步期的短暂亮丽”。

1987-1992:遭遇到市场经济初期的阵痛。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七五〇厂由于旧体制的束缚与落后观念的羁绊未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企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 络建设严重落后、成本递增,生产的民用家电产品(包括电视机、录音机、收录机、音响等)销售一落千丈,产品大量积压,七五〇厂经营跌入低谷,至1992年资不抵债,成为广州国企亏损大户,被戏称为“十万负翁”。

1993-1999:迎来了市场经济初期的曙光。1992年底,在市政府主导下,七五〇厂易帅重整,开始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解困转制。通过资源置换、减员增效、划小核算单位、内部模拟市场机制、生活后勤 会化剥离、产品结构调整、重塑主业、奠定军工基石、三改一加强以及战略调整、战略定位、战略布局等一系列代表着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创新举措,关停并转了20多家企业。企业奠定军工基石,并布局金融电子、高端物业管理服务、房地产等领域,生产经营状况改观,1994年开始盈利,1995年成立了广州无线电集团。

2000-2006:开始了市场经济深化期的深化布局。2000年前后,集团在广州国企内率先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实施经营层及骨干员工持股,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命运共同体(长期)、利益共同体(中期)、责任共同体(日常)”。同时,通过技术攻坚、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措施,奠定了集团以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的强大基石,在市场经济深化期不断巩固主业、深化布局。

2007年至今:资本运作期的倍增式发展。在深化科技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集团积极开展资本运作。集团作为一级投资控股平台,二级上市企业逐步向二级资本运作平台转变,三级、四级成为独立的资本运作主体,搭建起多层次资本平台,以科技+文化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夯实高科技制造业的产业基础,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动能,开启了“拓展与扩张期”的做强做大存量、拓展扩张增量的转型升级。

天河CBD:砥砺七载 数说发展

七年来,天河CBD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11年的1503亿元到2017年的2991.22亿元,每平方公里范围内的GDP从2011年的125.5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249.3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7年,天河CBD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91.22亿元,总量占全区的69%,同比增长8.9%,全年新增企业共16832家,其中内资16099家,外资733家;1亿以上的230家,5000万以上的597家,1000万以上3001家。目前,天河CBD发展势头良好,发展能级和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目前天河CBD拥有118座甲级写字楼,总建筑面积达1250万平方米,平均楼高40层以上,已建成的200米以上楼宇共20栋。天河CBD内税收超1亿元的楼宇51栋,税收超10亿元的楼宇15栋,楼宇经济效应非常突出。在这片南中国最密集的甲级写字楼聚集区内汇聚了143个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的191家项目机构,跨国公司总部13家,境内500强企业20家以及广州市认定的370家总部企业中106家进驻,总部效应和财税贡献在全市首屈 一指。

2017年,天河CBD在第三届中国楼宇经济峰会上获评“2016年中国最具活力中央商务区”称 。

广东金融高新区:新时代新机遇 积极融入粤港澳湾区战略

13日,采访团来到位于佛山市的广东金融高新区。据了解,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07年授牌成立,历经十年发展建设,始终秉承《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及《广东省建设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坚持“金融后援基地+产业金融中心”双定位,在金融后援支撑、产业金融引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及支持创新创业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及实践。

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下,广东金融高新区正借力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据悉,金融高新区已引进汇丰、东亚、恒生、大新4家港资银行,以及友邦保险集团亚太区后援中心、汇丰环球运营中心等港资金融后台及服务外包机构,成功打造现代金融服务业粤港“前店后厂”的模式。2015年,金融高新区依托成熟的金融服务产业基础,与毗邻华南交通枢纽(广州南站)的三山新城,共同打造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致力成为港澳高端服务业后台基地与其走向西南腹地的“桥头堡”,以及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者乐园 ,助力佛山打造“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

目前,示范区已被列入广东省首批13个“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之一,并与广州天河、深圳前海及珠海横琴共获“2016年度优秀示范基地”荣誉。

从老国企的改革重生到新时代下金融新区的创新发展,从立足于本地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机遇中,这些跟随时代车轮的见证者矗立在这块敢于改革、敢于人先的开放热土上,细微知著,无声的讲述着不同寻常的发展和变化。接下来,采访团还将走进中山、东莞、深圳等地,天地广,东风劲,广东的改革开放故事不止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0月11日
下一篇 2018年10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