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比研究院
2022年2月17日
仅靠流量与技术,或许并不适用行业数字化。
日前,天眼查、企查查等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显示,中电信医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租赁;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互联 数据服务;智能机器人销售等。
该公司股权穿透图显示:其三大股东中电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天翼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以及四川公用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均为中国电信控股。
事实上,这家位列国内公有云市场第四的云服务商已不是第一次布局医疗健康领域。半年前,中国电信成立了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养老服务、远程健康管理服务等。
再往前追溯,早在2018年7月时,中国电信便面向医疗行业客户正式发布了医疗云专区”。截至2020年8月,中国电信医疗云专区便在全国18个省挂牌成立,形成了4大类30家以上合作伙伴库,涵盖数字医共体平台、全绩效系统、云HIS、医疗云桌面、5G远程医疗、云HRP系统等方面,合作落地项目超过100个。
跳出中国电信看整个云服务市场。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医疗健康都成为云服务商竞相追逐的热门领域。不过不同于此前的“云服务商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即便是国际巨头的IBM,也在医疗保健领域犯了难……
一、兼并收购:巨头巨资布局
2022年年初,微软以687亿美元现金的“钞能力”收购动视暴雪一事无疑震惊全球。而熟悉企业服务市场以及微软的人士一定知道,在此之前,微软还完成了一次巨额的收购:2021年4月,微软宣布以197亿美元(约1251亿元)现金收购Nuance(不得不感慨,微软的“钞能力”)。
具体看下微软收购Nuance,后者是全球最大的语音识别软件公司,如苹果siri、三星的S-Voice均由Nuance提供技术支持。微软之所以收购Nuance,当然不是想在智能语音市场独占鳌头,而是看重了Nuance的医疗健康领域的能力。
凭借着语音、图形识别技术,Nuance既可以为医生提供语音识别及转录服务,又可以解读医疗影像 告,直接提升了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能力。而微软同样看重医疗健康领域,早在2020年便宣布布局行业云,其在2020年10月发布的首个行业云便是医疗健康云MicrosoftCloudfor Healthcare。
自然,微软希望通过收购Nuance,将其技术直接与云服务整合,直接提升自身的医疗健康云能力,并抢占数字医疗赛道。这一点从MicrosoftCloudfor Healthcare 2020年发布时便直接嵌入了Nuance的DragonAmbient eXperience全流程语音识别解决方案便可看出。
这一点与同样将医疗保健行业作为重点关注领域的甲骨文如出一辙。在2021年12月,甲骨文宣布以283亿美元(约1797亿元)的价格收购电子医疗信息化商Cerner,这也将成为甲骨文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收购。
Cerner是美国医疗信息化的巨头,提供电子健康记录、简化和自动化临床和工作管理流程、改善医护人员体验等数字医疗服务。
对于此次收购,甲骨文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LarryEllison表示:“Cerner和甲骨文的合作,将为医疗人员提供更好的信息技术,改善医疗健康服务,使他们能够做出更好的治疗决定,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果。”
除了微软、甲骨文,国外AWS、GoogleCloud、IBM以及国内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云服务巨头无一例外均在医疗健康领域有布局。
二、严峻挑战:医疗保健业务
早在2015年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指出:积极应用移动互联 、物联 、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 +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种种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国家推动医疗行业数字化的决心。
市场研究公司CIMSS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球医疗云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15.9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52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5%。
上有政策推动,下有市场需求。这也是为何当全球IaaS、PaaS市场趋于成熟后,云服务商纷纷将目光对准了医疗健康领域。但医疗健康领域的数字化,似乎并非像云服务巨头们想象得那般轻松。这不,连IBM都犯了难。
为了发展医疗健康业务,在2011年时IBM便开始并购策略,包括斥资1亿美元收购SocialProgram Management、2015年斥资10亿美元收购MergeHealthcare、2016年斥资26亿美元收购TruvenHealth Analytics……
多年来,IBM在其医疗健康业务WatsonHealth花费了大约40亿美元。但IBM最终收获的,却是只能10亿美元“贱卖”WatsonHealth。即便是这一价格,IBM整整出售了一年,最终由私募股权公司FranciscoPartners接手。
据悉,FranciscoPartners将收购WatsonHealth的HealthInsights平台,该平台可帮助医疗保健组织分析运营数据。这家私募股权公司还收购了许多用于处理医学图像的软件产品,以及临床开发、 会项目管理和Micromedex产品线。
不止是IBM,AWS、GoogleCloud两家国际云巨头在医疗保健业务上也遇到了难题。如AWS公开承认其在扩展AmazonCare业务上存在挑战。国内阿里云、腾讯云在尝试医疗保健业务时也夭折了不少产品。
三、综合较量:姜还是老的辣
将目光望向更广阔的数字医疗市场。数字医疗市场的玩家,除了云服务商外,还吸引着AI明星企业、传统软件公司。先看AI明星企业,以“AI四小龙”为例:
依图科技无疑是较早进军医疗领域的AI明星企业,其在2016年便成立子公司依图医疗布局医疗业务,并率先将AI技术用于医学影像分析,如肺结节筛查、胸部CT;
商汤科技于2018年发布AI医疗平台级产品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后又陆续发布SenseME平台、SenseMARS平台,覆盖心脏、肝脏、肺、胃、肠和宫颈等多个身体部位和器官的诊断。
相比依图、商汤的重点布局,旷视科技与云丛科技更多依靠自身的CV能力,从疫情防控、合作伙伴需求切入医疗领域。
如同IBM一样,依图科技在医疗领域的投入也付之东流。或许是因为缺钱需要回血,依图科技在去年将依图医疗出售给友商深睿医疗,而后者在2017年才成立。
相较而言,国内数字医疗的赢家,更多还是推动医疗信息化的软件厂商,包括东软、东华、卫宁健康、思创医惠等,这些软件厂商多在医疗信息化领域耕耘一二十年甚至更久,且多已上市。
如东软面向大型医疗机构、中小医疗卫生机构和卫健委三类客户,构建了RealOneSuite、CloudOneSuite 和HealthOneSuite三个行业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超过400家三甲医院、2700多家大型医疗机构,入选Gartner2021年全球电子健康档案市场指南《MarketGuide for Enterpris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olutions》,是唯一入选该指南的中国厂商。
卫宁健康业务覆盖智慧医院、智慧区域卫生、互联 +医疗健康等,服务60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用户,其中三级医院用户400余家。仅2021年,卫宁健康便获评“2021年度医疗健康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前50名”,并在IDC《中国医院核心管理系统市场份额,2020:基于数字化转型平台构建新一代核心系统》 告中排名第一。
科技媒体·企业演化科学·战略托管综合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