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非:共同构建更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 络空间

络空间不仅涵盖 络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信息流动的软件和协议,还包括数据和信息流动本身,被视为现实世界的“镜像空间”,关乎政治安全、信息安全、经济安全、 会安全、个人权利等诸多领域,且彼此交叉、跨越国界,内涵外延均呈放射性动态发展。

在全球化时代, 信技术裂变式发展强劲推动人类 会进步、经济繁荣,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升级换代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信息时代各国面临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会和谐等诸多风险挑战。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随着人工智能、物联 、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创新和相互嵌入, 络空间与物理空间高度融合,地缘政治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 络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颠覆人们的安全观。俄乌冲突进一步表明, 络空间与物理空间同为重要战场,美国等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尤其是金融制裁凸显 络空间和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全球治理体系在地缘政治、病毒肆虐等冲击下已不堪重负, 络空间治理亟须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和原则,以国际法为基础,推动互联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 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 治理体系。这条道路说易行难,但国际 会必须高度重视,及早达成共识,进行有效治理。

中国为推动建立全球互联 治理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 络大国,有着成功的国内治理经验,应积极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 络空间和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 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 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提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并倡导以“真正的多边主义”来处理全球事务、应对全球挑战。这些新思想将在全球治理体系重塑,包括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 络空间和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 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 络秩序和治理实践看,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全球领先, 络空间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12月,中国 民规模达10.32亿,建成5G基站超过142.5万个。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提升,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至第14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8%。数字政府服务效能显著提高,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全球排名升至第45位。

中国 络空间治理形成系统性理念,颁布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 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后,《 络安全审查办法》也已实施。近年来, 络安全标准化在顶层设计、标准体系与效能、国际标准化方面也成绩斐然。

全球 络安全形势严峻复杂、风险增大

从全球 络空间国际格局、规则制定、秩序建立看,无政府、无序、缺乏规则是常态, 络安全形势严峻复杂、风险增大。

一是美西方国家处于 络空间权力架构的上端,凭借信息技术垄断和 络话语主导权,从意识形态和战略竞争出发,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采取压制政策,对中国的 络攻击从未停止。 络科技打压同样用于欧俄、美俄、美伊(朗)博弈。俄乌冲突中, 络战一直与战争本身同步进行,是各方参与、表态、施压的重要渠道。

二是参与全球 络空间治理的主体日益多元化,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个人都是“利益攸关方”,且视时空、议题作用各不相同。 络空间形成初期,规则制定和管理主要是 络服务提供方。随着 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相融合, 络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参与和管理深化,政府成为 络空间主导者。然而, 络空间运营依然靠服务供应商特别是大型高科技公司,它们掌握关键技术、基础设施和软件,并通过海量数据资源参与一国乃至全球经济、传播、 会活动。信息技术的普及使技术门槛下降、原材料唾手可得,在为民众提供便利和福祉的同时,也增加了 络安全风险。比如,恐怖主义、舆论危机、 络犯罪、加密货币泛滥等。

三是 络空间多头、多点、多层、跨境的特点决定其涵盖领域广泛。信息技术、大数据、产业政策、 络安全、人工智能都与各国政治、经济、军事、传播能力密切相关。如果 络空间无政府、无序状态持续下去,不仅国际 会难以开展合作,而且极易“滚雪球”般地触发政治、经济、军事冲突。

携手构建 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国际 会就建立 络空间秩序和相应规则做了尝试,形成了一些成果,但终因地缘政治、大国竞争, 络空间覆盖面广、参与方众多, 络攻击难以溯源,缺乏有效执行监督机制等原因,建立全球 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新秩序难以落地。

2010年至今,联合国信息安全部门及其专家委员会就 络空间治理提出多份 告,强调 络安全,明确 络主权原则。2015年,联合国大会制定十一大类非约束性、自愿的 络空间规则。然而,这些文件只具有道义约束力,未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治理规则。

国际 会亟须认清 络空间全球治理匮乏的现实和风险,可考虑以下行动。

一是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指引,坚持真正多边主义,排除地缘政治干扰,克服意识形态偏见,加强大国协商与协调,积极推进 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规则制定、体系和秩序建设。加强全球、区域、次区域以及专门领域一轨、二轨对话与谈判,达成建立 络空间规则的共识,以共建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清朗友善的全球 络空间秩序。

就全球 络空间治理而言,大国合作是关键、大国共识是基础。可考虑与联合国、G20、亚太经合组织、东盟10+1(+3)等国际、区域、次区域组织合作,增加和强化 络空间议题,调动 络空间专门机构积极性,从战略、技术、安全、 会等诸多方面探讨建立 络空间治理规则与标准。

中美在 络空间要加强沟通,通过对话增进了解与合作,加强 络空间冲突预防与危机管控。当前,两国在 络治理、打击 络犯罪、促进数字经济合作等方面需求不断增加。中俄在 络空间包括 络安全上主张相近,强调 络主权,应保持合作与沟通机制化。中欧 络空间理念虽有差异,但合作需求“波浪式”发展,宜结合自由贸易、供应链安全、疫情防控等共同利益诉求,合作制定规则、达成共识。

二是充分发挥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机构的平台与桥梁作用,努力在全球、区域、次区域和专业层面建立包容、平衡、非意识形态化的新平台,在 络空间规则制定产生初步成果基础上,结合 络空间和信息技术新形势、新特点,尝试形成和固化已有共识的 络空间治理框架和规则,为达成有约束力、可执行、可监督的 络空间国际条约奠定基础。

2015年联合国大会确立的原则意见以及专家委员会多份 告是 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良好开端,有了规则,对相关各方遵守规则、承担责任就有了共识和期待。当然,规则制定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复杂敏感的 络空间尤其如此。

这些困难其实是制定 络空间规则、建立秩序的动力。缺乏规则、无政府、无序的 络空间危险性、破坏力巨大,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以核武器军备控制和防扩散为例,核武器诞生时,各国对其可能毁灭人类十分恐惧。核武器作为战略威慑难以销毁,于是各国迎难而上,自第一颗核武器在日本爆炸以来,历经20多年艰苦卓绝谈判,终于达成《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核不扩散条约》,建立了全球核武器军备控制和防扩散机制。虽然屡有违反,但至今还是国际 会在该领域进行全球治理的框架。

2020年,中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强调各国增强沟通,建立互信,以共谋数字治理之道。该倡议在国际 会赢得广泛支持,并与阿拉伯国家、俄罗斯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可推动倡议具体化,形成可行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推动建立全球数字治理规则。

三是非国家行为体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已成为 络空间及该领域治理重要参与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至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物理世界与 络空间日益融合, 络空间利用率和影响力日益凸显。政府主导趋势不仅没有改变,甚至还在加强。同时,高科技企业、非政府组织乃至个人等非国家行为体、非政府行为体,都深入参与到各国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之中。高科技公司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海量数据, 络空间影响力难以估量,其参与 络空间全球治理,包括对 络空间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各国 民数量巨大,他们对 络空间规则制定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 络空间覆盖面空前扩大的今天,任何 络空间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与体系建设都离不开 民参与。

四是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 络空间和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 治理体系需要新思想、新理念、新路径。在这方面,有关非政府组织和智库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要努力创新、解放思想,建立和做强中国 络空间非政府国际组织和智库,多出台 络空间健康有序发展的新方案,并以相互尊重、共享成果为原则,增强与他国 络空间非政府组织和智库合作,形成 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治理体系建设、 络秩序形成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络空间非政府组织和智库参与 络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有助于形成 络空间治理相关理论系统化,进而为 络空间全球治理、国际秩序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推动国际 会形成优化 络空间的观念合力。

五是鉴于 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的至关重要性,国际 会有必要先集中解决一些威胁人类生存的 络空间难题,特别是 络安全中对 络攻击构成战争行为的界定。目前,各国对此有不同解释,各国亟须就此进行对话和谈判,以尝试达成共识,防止发生意外,产生 络空间“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进而演变成为全球 络空间危机。

当前错综复杂、严峻危险的 络空间现实与治理赤字,需要各国、国际组织、企业、个人等 络空间参与主体齐心协力,共同应对。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 络大国,将积极作为,倡导“求同存异、休戚与共、平等尊重”,与各国加强沟通与合作,探寻 络空间治理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携手构建 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4月16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