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媒介的复杂程度,这四种媒介应该这样排序: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也许还有其他排法,但是声音必然不在最后)
有人说移动互联 中这四种媒介的成熟程度是这样:文字——图片——视频——声音(也许还有其他排法,但是声音必然在最后)
声音被无情的甩在最后了。但是我觉得在这四种媒介中,声音是唯一一个可以脱离视觉的,也是唯一一个可能不被其他三种竞争应用。今天就说说声音类应用的优劣,每类举一两个例子。
同质化的音乐类APP
说到声音类应用,不得不提音乐播放类。但仔细一想,没什么好说的。这些音乐APP同质化越来越严重。随着大家对搜歌、下歌、收藏歌曲的诉求越来越弱,一些“新意”的功能产生并迅速因同质化。
自从豆瓣有了电台随机播放和利用算法推送你喜欢的歌曲以后,这些功能迅速蔓延到酷狗、酷我、虾米、多米……。然后真人秀场、音乐识别在各种出名不出名的音乐软件上都能找得到。
因为个人的感情,在我心中依然只有两类:豆瓣电台和其他播放器(虽然豆瓣也不能幸免变成现在同质化的样子)。在选择其他播放器的时候,我基本只考虑一个因素:你收录的音乐是不是对我的路子。音乐风格几乎成了它们最大的区别。
FM电台,不可避免脱离纯粹。
传统收音机的用户,听收音机的场景多半是在枯燥的工作、上下班的路上,没有电视,眼睛不能腾出来的时候。然后这些习惯完整的迁移到了FM电台产品上来。依靠 络的电台优势很明显:不受地域限制、可积累、丰富的互动。
蜻蜓FM是目前做的最成熟的FM电台类产品,他积累了很全面的传统电台和 络电台,也有很多优秀的功能:比如回听,闹铃(定时播放),实用的互动。
但是它还是没有放弃那些同质化的内容,比如音乐、有声小说、脱口秀、段子,反正一切声音类的内容都招呼上。这也是几乎所有声音类APP的通病。由此也导致了蜻蜓整个产品逻辑和交互的混乱,还好同类成熟的产品不多,大家默默忍受。
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因为FM电台的劣势也很明显:流量限制、抽象的操作、传统电台的衰落。
流量限制:FM广播时效性很强,实时收听耗费大量的流量。但是其他内容(比如有声小说)是可以积累,禁得住时间的考验。
操作的抽象:这是最有意思的一点。很多声音类APP都以自己可以解放双眼而自豪。但是真的解放了么?无论是PC还是手机,都以手眼配合为主。解放双眼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必须建立强大的手、耳、嘴的配合机制,者甚至需要硬件的革命来配合。有人说那不是有线控么?但是目前的线控操作,什么快点三下慢点一下长按什么的,根本记不住,实现的功能太简单。这点我在文章的最后会重点说一下。
传统电台的衰落:不必多说,想想小时候多少人听收音机,现在多少人听吧。但是那些有声小说、广播剧的热衷者可是大旗不倒哦!
声音配图,不伦不类
当我第一次用啪啪,我感觉这创意真是好!然后没用几次,就深刻的体会到啪啪绝对是绣花枕头的典型代表。啪啪最初的定位说白了就是:给图片配声音,但是这个定位忘了最重要的一点,文字也可以说明图片。反正图片是需要看的,我为什么不省出流量看文字。所以必然反本末倒置,转变为给声音配个图片,听的时候顺便看看图。
啪啪
声音APP做到极致,就要做到不用看!配个图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其他声音类APP不配图么?
所以你看啪啪现在在做什么,再做其他声音APP都做的事情,汇集那些同质化的声音内容。
抬杠,这朵奇葩
抬杠是一款很小众的 交类声音应用,这个产品创意我还是很佩服。无论是名字还是产品特征都很奇葩。虽然粘性差,但是我对它充满了好奇,时不时用一用。
看抬杠官 给自己的定义:”抬杠”是一款引爆大众观点碰撞,有情绪的 会化娱乐软件,基于全语音进行交互,让沟通更快,更方便,更真实。
抬杠
抬杠最核心的功能是一个人发表一个观点,然后别人去抢着反对。这些都是通过录制声音进行的。我只能把他总结为:论坛的声音化。抬杠是基于陌生人关系的 区。它的主要问题:
1、 无论是话题还是观点都没有什么针对性,用户层次良莠不齐,几乎很难产生优质的声音内容。
2、 抬杠是我所知的对流量的依赖最大的一款声音APP,它的内容完全无法积累,非常情绪化,随意性太强。
3、 无法产生粘性:这些情绪化,质量低的声音内容,怎样抓人?抬杠的奖励机制已经到了骚扰人的程度,但是依然很难留住用户。也许是因为陌生人的交流越来越不吸引人,也许是因为和陌生人争辩本就是具有偶然性和被情绪左右的一种行为。
所以,抬杠慢慢的也在干这件事儿:把一些优质的有声小说搞进来,引入一些知名的DJ,主持,CV开个人电台。。。。。。。为什么所有的声音APP都在干这事儿!!
YY语音,本以为你会是即时通讯的大拿
YY是比较老的一款软件,最开始是游戏玩家组队交流的工具,在游戏界非常流行,那时候语音界能和YY匹敌的不多,据说有很多很棒的创意,非常能抓用户痛点。
YY语音
现在他是怎么定位自己的: “来 页YY,就能感受到极致的互动直播体验,娱乐直播、游戏直播、美女视频,更多精彩等你来发现。现在打开YY语音APP之后,一大堆俊男美女在那里秀。即时通讯似乎还是停留在游戏那一片领域。
也许这样并非不好,他的真人秀场还是很火的(再啰嗦一句,怎么都在干这事儿),但是我真的觉得好可惜,好可惜。看看现在的即时语音通讯做的多Nb吧
把新闻给你读出来吧,窄播
新版窄播的的交互很有个性,其实他以前的版本更有特色。这家的交互设计师肯定是个很有创意的人。
窄播最特色的功能就是语音播 文字新闻,用的应该是自己的播音员,而不是收集的内容。这点他在市面上的竞争很少。
但是所有用户都有可能去选择多如牛毛的新闻类APP,而不是费流量去听,这样看来它的竞争对手还真不是一般的多!而且应用的场景稍显严肃,娱乐性很低,用户群和使用场景必然很狭窄。
此外新闻类的内容,基本没什么积累的必要,以前的内容基本就没用了,比FM电台节目失效的还要迅速还要彻底。
PS:它也正在做其他APP都做的事儿……
优质内容集结的喜马拉雅
我很佩服喜马拉雅的运营,那里集结了很多知名的嘴,贡献了很多优质的声音内容。
他的 页版也做的很认真,体验做的又不差(虽然乱但是还算面面俱到,并且稳定),尤其是评论带着时间属性很贴心。
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没有什么特别的,也是集结大而全的内容,但是就是内容优质。并且他避免了以上所有声音应用的不利点:不把重点放在时效性很强的内容,不做即时语音,不打 交牌,不做烂内容,重在分享优质声音,而不是大家都去UGC。
简直是靠避免错误成功的!
做的靓不等于做的棒,荔枝
荔枝
用了才知道,荔枝的定位一点都不明确,在他纯粹洁净的外表下是一个大杂烩,上边几款应用做的事情荔枝几乎都在做,反过来他在做的别人也在做。不是说做别人都做的就一定不行,但是你出的晚呀,太晚了,你的前辈就算没什么创意单页占了坑了不是?
题外话:可穿戴设备和盲人设备对声音应用的启示
有很多人认为以声音为主要媒介的应用是最不好的,因为没法看,因为不直观。但是我反而觉得声音类应用的出路就是脱离视觉,不要去看,不要依赖双眼,从众多依赖视觉的媒介中独立出来。
声音类应用跨不去的坎是硬件,它需要支持耳、手、嘴的设备的鼎力相助。我们可以借鉴盲人设备来进行改进。另外可穿戴设备的飞速发展很可能给声音类应用带来生机。这些我们以后再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