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让人遗憾的事很多,特别是当看完历史剧之后,总想梦回历史中那些王朝,看《长安十二时辰》,想梦回唐朝,想劝谏唐玄宗与杨贵妃,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看《清平乐》想梦回富裕繁华的北宋,做一个王安石式的改革家,借助宋朝刚出现的商品经济萌芽,进一步增强国力,防止之后的靖康之耻出现;看《大明风华》,想梦回明朝,给朱允炆出主意,让其明哲保身,留有一命。
梦回清朝,想做什么呢?当然是想回到乾隆身边,奉劝和珅,不要成为千年“大贪”,这个文人出身,屌丝逆袭的历程,能够爬到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位置是多么的不容易;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电视剧的观众们,都对剧中大反派“和珅”恨得咬牙切齿。
在我们眼中,和珅就是这么一个极度贪财的巨奸,可是历史中的和珅可不止只会贪钱那么简单,能够一步步爬到康乾盛世时的清朝最高等级位置——文华阁大学生,和珅还是有很多过人之处的;接下来带大家深入探索乾隆名臣——和珅。
和珅自幼丧失双亲,与弟弟相依为命
和珅虽然是满清正红旗旗人,但这个人童年还是挺悲惨的,自己的老妈因为难产而去世,而这时候的和珅才三岁,才看了几眼母亲就天人永隔;到了自己九岁的时候,自己老爹也去世了,和珅和弟弟和琳算是成为了孤儿了;好在父亲生前的手下照顾他们,他们才能成长。
和珅从小开始就很早熟,家族里的人欺负和珅和琳没有爹妈,和珅为了保护弟弟,每次都将弟弟护在身后,对和珅来讲,自己是弟弟唯一的靠山了,但他从未想过自己的靠山在哪里?或许自己就是一座山。
和珅具有语言天赋,被称为“神童”
和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是非常努力的,当别的旗人小伙伴在大街上玩耍时候,和珅已经开始学四书五经和各种语言,他极具语言天赋,很快地掌握了多种语言(汉语、满语、藏语,蒙语),更是被别人称之为:“神童”。
原本属于自己父亲的家产在和珅、和琳长大后就应该归还,不过和珅的族人觉得他俩就孩子,无依无靠的就没必要还了,还说这么多年吃他们的喝他们的,这点家产根本不够。
也因此,和珅觉得自己受到极大的侮辱,他加倍努力;和珅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名士的喜爱,并倾尽全力去辅导和珅,后来更是在老师的力挺下,得到了当时直隶总督的赏识,并且还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和珅。
学而优则仕,和珅遇到贵人岳父
虽说得到了当朝大臣当靠山,但和珅天生就是那种没安全感的,他觉得最终还是得靠自己,别人是靠不住的;和珅的想法是对的,当和珅参加科举失败后,直隶总督并没有帮他找关系,反而还责怪和珅自己不努力。
不过还在和珅的成绩也不算差,并且还是满人的身份,于是就成为了三等轻车都尉,虽然是小官,但至少这样也算有个官职了,这时候的和珅才十九岁,家徒四壁,和珅感觉自己如同浮萍一般任世事漂浮。
做了三年的都尉,周边的有权有势的小伙伴都升官了,自己没有什么依靠,媳妇的爷爷直隶总督也不怎么帮和珅,和珅只能自己靠着自己;平时闲下来的时候就看书深造,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乾隆在一次南巡江南时候,和珅恰巧是跟班的侍卫,很恰巧的在皇帝守护在皇帝身边。
乾隆南巡,和珅得到赏识,人生开始逆转
按道理来讲,在皇帝身边的守护是最好的活,可是因为白莲教盛行,民间反叛力量也特别多,反而在皇帝身边的侍卫们不长命,不是被偷袭杀死,就是因为不会说话被乾隆惩罚,所以,这份差事其实并不怎么好,没人去干的时候,和珅站出来担当了皇帝车驾的侍卫。
在南巡途中实在是没劲极了,乾隆随意的和旁边的侍卫聊起天了,开始乾隆抛出了一个包含深意的问题,周边的侍卫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和珅自然大方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一回答让乾隆眼睛都亮了,高手在侍卫中。
乾隆就陆续问了许多问题,都是一些稀奇古怪和疑难杂问,和珅用自己理性独特的理解一一解答,并且还懂得示弱请教,原本一些问题自己可以回答出来的,但为了顾及皇帝面子,反而以学生的姿态向乾隆请教,就这样一去一来,乾隆皇帝十分喜欢这个侍卫,不仅收了和珅当徒弟,还让他当人仪仗队的侍从,从这次开始,和珅开始了人生的逆袭之旅。
随着南巡的结束,和珅每天的任务就是陪在皇帝身边保护和陪学,皇帝正把和珅当成自己的学生,有时候做诗时会让和珅点评,而闲暇时候还会教和珅一些典故;当南巡结束后,年仅二十多岁的和珅就被乾隆发去当管库大臣,也就是宫里的账房先生那种类型。
乾隆南巡期间发现和珅的经济理财头脑特别好,就煞费苦心地调他去专门学学管理布库,和珅对待每份工作都是十分的努力,很快的他掌握了理财知识,并且还把布库管理的井井有条,乾隆一看和珅放在布库就糟蹋了,先让他到我宫房当侍卫,正好考考他最近所学的。
和珅本没有贪污的欲望和初心
和珅就干了一个月的侍卫,立马就被任命为御前侍卫,摈弃还是正蓝旗的副都统,这份荣誉是非常可贵的,这直接意味着和珅成为了皇上跟前的红人,也因此,各路的大臣开始巴结和珅,各种贿赂他。
和珅其实开始并没有那种贪污的欲望,他只想努力做好本分就行;但随着和珅思想不断成熟,他觉得如果自己太过优秀,没有任何的弱点,能让皇帝一根手指就可以扳倒的话,那么自己的仕途是不会远的,有缺陷的大臣这才真正让皇帝能够放心的用。
和珅自坏品行为的是获取皇帝信任
于是乎,和珅也开始大肆的接受贿赂,并且还故意把事情暴露在皇帝面前。乾隆是什么人,人精!他一眼就知道和珅的小心思,不过这样也好,乾隆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就默认和珅贪污了,比较这个大臣非常的好用,给他什么任务,都能给你干得明明白白还没一点问题。
御前侍卫没干1年,就立马升为了户部右侍郎,这个户部职位还没坐热,立马被升为了军机大臣,后来立马又成为了内务府大臣,后来又成为了户部尚书、直隶总督兼任刑部尚书;和珅的仕途是一片光明,这其中就有他自坏品行的一角来,换取乾隆的信任。
和珅对付贪官手段高明
和珅虽然会贪污,但他对待贪官的手段也是十分了得,乾隆发现江南有官员大肆贪污,和珅就被派去那里检查;和珅这个人十分懂得经营,他知道如果直接把所有贪官都抓来的话,皇帝估计还会怪自己,毕竟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不是随便就可以安插的,一个处理不好就引起当地的民愤。
和珅去了江南后,每到一个地方,就只抓了几个首犯,就是主官,那种贪污的十分厉害的官员,通过抓捕他们来达到震慑的作用,并且要求贪污不重的官员们,把贪污的银子都用到地方建设去,自己表示还会回来视察,也因此和珅去检查贪污,只抓回来了十几个人,但是江南自此一片清明。
在平贪一事,杭州知府很鸡贼,把银子全部都被藏起来,然后编造出一部分假账,假账做的天衣无缝,因为假账上的数据都是真实的,这些银子用在哪里,假账上就有;那么这又为什么叫“假账”。原因杭州知府直接把亏损的银子,都写成上交给北京当贡银了,导致了假账看起来没有一点问题。
和珅是什么人?贪污他是鼻祖,简单的看了一会就发现问题,就质问知府:“你说这些这么银子上交给京城了?”知府回答:“是的!”和珅于是将计就计就说:“真是好官啊,我回京城后一定好好核查一下,一定会上书皇上给你赏赐的。”
这个知府一听就吓坏了,一旦去查那不得完蛋,知府就下令赶紧把所有银子上交给京城户部,可是倾尽家产也光补上了7成的银子,没办法知府把自己的家产变卖了才顶上这个数额,谁知道一切做完,银子运走时候,和珅带兵把杭州知府带走了。和珅的手段真的是很厉害,什么也不多说,就让贪官把银子都拿出来,最后还得补贴一些进去。
和珅巧妙赈灾,赢得世人研究
和珅不仅在治理贪官很有一套,在赈灾任务中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当时河南闹灾荒,和珅前去河南视察,到了那里,和珅发现当地的灾民基本上都是没有粮食,而在这些灾民中,和珅发现了很多人开始疯狂地抢夺别人的粮食,更是形成了一股股黑恶势力。
鉴于这种情况,和珅于是让所有的河南官员不要派发救灾粮食,而是选择每天煮米粥来供应,朝廷拨的救灾粮全部分发到各县,并且强调让各县官府派兵镇守施粥点,还需要每天去维持秩序;和珅这一做法让一些官员和不理解,更是得到了一些清官的抨击。
直到后来和珅说出实情:“如果选择把粮食发下去,那么一些老弱病残手中的粮食,不到一天就会被抢光,人在饥饿环境下会丧失理智,而选择粮食交给当地官府管,第一个穷民也不能穷官,我们要靠着他们来赈灾,施粥的方式至少能够保证百姓都活的下去,而给官府粮食目的是让他们自己贪一点,从而赈灾下力赈灾。”和珅的赈灾做法还得到后世很多人去研究。
乾隆皇帝夸奖和珅境界高
乾隆皇帝曾经评价过和珅:“和珅生活奢华一点,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至少他不结党营私、他不会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只是贪财”从这一点看,和珅的境界是真的高;其实乾隆的看法是对的,和珅被杀后,清朝的腐败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官无不贪,吏无不恶,无以复加。
后来的历史,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乾隆死后,嘉庆仅上位15天就将和珅一 打尽,这也是嘉庆皇帝为数不多的引以为豪的事,而和珅却留下了“和珅颠倒,嘉庆吃饱”的历史骂名。
结尾
我们纵观和珅的一生,父母双亡,学而优则仕,他就是靠着学业和能力屌丝逆袭的典范,他能够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完全靠的是自己出色的能力,他能走向贪污的末路,也与取悦皇帝不无关系。
和珅在临死之前那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而“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这说明和珅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悔意,由此可见,在他心中只要皇帝认可,他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包括贪污,这真是固执的一念之差,让他误入歧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梦回到清朝,谁会告诉和珅,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朝不用旧朝人,那个“固执的信念”应该改变了,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