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的子弹短信已升级为“聊天宝”。
1月15日,字节跳动发布了 交产品多闪。受访者提供
再过5天,曾经那个象征“新潮”“好玩儿”的微信(WeChat),将迎来8岁的生日。8年来,“加个微信吧”成了人们常挂在嘴边的短语。8年来这款新潮的聊天工具成功取代短信成为居家工作必备,一会儿不看可能会感到焦虑。
过往几年时间, 交领域只有两类产品——微信和渴望成为微信的产品。超过10亿的月活跃用户,让微信成为国内 交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
交霸主地位不是生来就有的,自它诞生之日起便遭到诸多对手的挑战,小米科技的米聊, 易的易信,阿里的来往,还有陌陌和飞信。然而,几年下来,微信一家独大,其他的则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微信独大久矣,但不是没有人觊觎它的位置。眼下,就发生了一场剑拔弩张的紧张时刻。
1月15日,“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广州发表完长达四小时的演讲之后仅6天,张一鸣的字节跳动、罗永浩的快如科技,以及原快播创始人王欣的云歌人工智能,在同一天发布了自己的 交应用程序——多闪、聊天宝和马桶MT。
这次三大“门派”仿佛是提前商量好的,同一天发布 交产品,着实耐人寻味。就现状而言,三款 交产品都有自己的杀手锏,它们谁最有可能撼动微信地位, 交“王国”格局如何演变,现在言之尚早。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得用户者得天下”这句话在 交领域最适用。
沙场点兵,三款 交产品同日齐发
张一鸣终于出手了。
一直以来,字节跳动,也就是更名前的今日头条,都被视为腾讯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其与 交布局有关的一举一动也最受关注。
1月15日,在 交产品发布会前,字节跳动对这一项目的保密,吊足了市场的胃口,以至于发布会前一晚,这一产品的定位和名称都没有流出。发布会当天,会场几近爆满,现场不乏行业分析师、投资人、产业链相关人士。
发布会上,抖音总裁张楠宣布推出首款 交产品“多闪”,定位“短视频 交”,并将以独立应用程序的形式运营。这意味着头条系踏进了 交领域。
今日头条CEO陈林在现场称,“ 交肯定是我们的重点,我在微头条上说自己对 交有想法,这(多闪)只是一个想法,春节后可能还有另一个想法”。这或许暗示字节跳动未来还将在 交领域有大动作。
同一天,王欣的匿名 交产品马桶MT登场亮相。
马桶MT因王欣的身份而备受期待。一方面,这是他在出狱后的回归之作,大批希望“还快播一个会员”的 友对此热烈欢迎;另一方面,骨子里流淌着“产品经理”血液的王欣,希望借此新作再次证明自己。
在王欣眼中,马桶MT只是熟人匿名 交中的一个狭缝,打听消息亦是一个相对低频的场景功能,“机会就在狭缝里,狭缝中往往能够看到更大的一片天地。”在王欣看来,匿名 交是刚需,而且是一个已经被证明有需求的市场,但一直没有见到有产品做得很好,因此他决定下场参赛。
如果说马桶MT是王欣东山再起的武器,那么子弹短信的更新可能就会是罗永浩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去年8月,子弹短信一经推出,便在App Store免费排行榜蹿升到榜首的位置。罗永浩也高调宣布快如科技在短短6天时间内,就得到51家VC和7家科技巨头的战略投资部的关注。如今,子弹短信已经跌出App Store免费排行榜前200。
微信不淡定了?
在多闪之前,“马桶MT”的下载页面也无法使用微信打开。
正面挑战微信吗?
把“微信之父”张小龙叫做“张大叔”的多闪产品负责人徐璐冉现场称,做多闪的原因有两个:经常想发一条状态前思后想之后放弃了,因为朋友圈变成了工作场,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 交压力;由于好友列表的不断增长,总是会错过最关心的人的动态,有了越来越多的点赞之交。她希望多闪可以是“一个无压且有温度的熟人 交产品,帮助用户缓解日益沉重的 交压力,找回日渐疏远的亲密关系”。
她重点介绍了多闪的“随拍”“世界”两个功能。随拍定位是72小时“阅后即焚”,强调时间属性,好友仅在72小时内可以查看“随拍”。对于“世界”功能,徐璐冉称,是希望用户可以透过别人的眼睛,看到不同圈层的世界。
王欣打造的马桶MT,强调的是匿名 交产品,但它有着更加独特的功能:发红包打听消息。具体而言,用户可以在马桶MT上发布“悄悄话”,通过投放红包的形式吸引通讯录上的朋友回答问题。
王欣认为,这一功能是目前市场上并未出现的新玩法,有可能撬动庞大的潜在用户。
除了“悄悄话”,马桶MT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发起群聊,但群聊的时限只有一小时,时间结束后聊天记录也随之消失,可理解为是“阅后即焚”的临时聊天群。
市场普遍认为,相比同日发布的马桶MT和聊天宝,头条系的多闪最具竞争力。资深互联 独立观察人士唐欣称,“背靠头条这个巨大的流量池,冷启动完全不成问题”,但无论是头条还是抖音,它们的用户群之间都没有明确的关系,并且内容上更多是一对多,而非多对多。这种模式下,建立一个类似微信这样的牢固 交 络,并非易事。
受访的 交行业分析人士和短视频领域分析人士认为,微信的强大在于对人性和 交关系研究的深入,从这个层面上讲,短期内张一鸣、罗永浩和王欣对微信都没有挑战能力,他们只是希望通过 交来沉淀原有的流量、名气或者是资源,把原有的优势保持下去。但微信也只满足了通讯功能、支付功能等刚需,就细分市场,比如老人 交、年轻人 交等,还是可以起量的。
短视频MCN机构人士也认为,抖音推出 交产品是对头条产品的延伸,也是用户留存的重要手段。但他并不看好抖音 交产品,主要是用户群体对抖音 交不一定买账。
交金矿不可能只有一位玩家
如果有人提问: 交市场有多赚钱?一句话回答:微信占据了腾讯一半的市值。
在微信诞生8年后,张小龙也不得不面对年轻用户的新挑战,包括对 交压力的释放,以及微信负载过重等问题。在年轻人越来越成为 会主流之际,像多闪、马桶MT这样的新产品自然能迎合新用户的需求。
曾几何时, 交是互联 创业的一块热土,从早年的QQ到人人 ,到后来的微博、微信, 交产品的形态在PC和移动互联 两个时代交接中不断迭代,因此大量的创业者试图在技术或产品功能上突围,其间既有像易信、来往这样正面对抗微信的失败者,也有陌陌这样绕开微信寻找生存空间的幸存者。
随着微信的异军突起,这8年来,“不投 交”成了越来越多风险投资人常说的话。微信背靠超过10亿的用户生长起的这棵巨树之下,几乎寸草不生。
作为腾讯进入移动互联 的最重要船票,微信的意义不可谓不关键。虽然微信并不是腾讯的盈利核心,但通过 交进而产生的用户黏性和 络效应,才是使腾讯对游戏、音乐等数字内容拥有强分发能力的关键。
也正因如此,2015年汇丰银行曾发布研究 告称,微信的市场价值估计高达836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几乎是腾讯当时市值的一半。
不过, 交这片金矿注定不可能只有一位玩家。
张毅同时指出,虽然微信存在不少问题,但这三款产品接下来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选择在春节前这个时间点发布是为了在春节场景中获得更多用户,未来一个月内将是它们能否站稳的重要时间点。”
微信并不完美,随着功能越来越多,体验也会越来越复杂。同时,用户确实需要一些更多的 交路径。这也是其他比如陌陌、脉脉等 交产品存在的原因。
挑战微信究竟有多难?
“在微信最擅长的领域里挑战微信,成功率基本为零,”资深互联 独立观察人士唐欣认为,15日亮相的三个后来者都不可能挑战微信,“微信现在已经基础设施化,就这一定位而言,它是不可撼动的。”
很显然张一鸣和王欣知道挑战微信的难度。
今日头条CEO陈林在发布会上表示,“它(微信)是基础设施,承载了太多东西,内容生态、小程序生态,太多的东西。我们不做这一部分,我们只是把亲密的人拿出来。希望他们不要把我们当竞争对手。”
在陈林口中,多闪更像是对微信部分功能的简化或者补充,而非替代。
毕竟,腾讯建立这个 交帝国,用了整整20年。
从1999年的“滴滴滴”开始,QQ的前身“OICQ”诞生了。2000年,QQ迭代历史上的经典版本QQ2000上线,标志性的红围脖,胖嘟嘟的造型一时间伴随着互联 的普及名噪大江南北。
很快,QQ的用户量突破1亿,并在即时通讯领域一骑绝尘。即使是微软MSN的强势进攻也没能阻挡这只外表人畜无害的企鹅坐上 交的第一把交椅。紧接着,QQ空间上线,2013年末,QQ空间被列为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 交 站。
2011年1月21日,微信发布针对iPhone用户的1.0测试版。该版本支持通过QQ 来导入现有的联系人资料,但仅有即时通讯、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等简单功能。
经过了短时间的落后,微信“查看附近的人”这一陌生人交友功能以及“摇一摇”和“漂流瓶”相继上线,这些功能在让微信受到广泛争议和调侃的同时,迅速推动了用户的增长。“摇一摇”功能上线四个月后,微信在2012年3月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
2013年1月15日深夜,腾讯微信团队在微博上宣布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成为全球下载量和用户量最多的通信软件。
如今,微信用户突破十亿。微信对于腾讯的意义也从一个产品,变成一个基础设施。微信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吸纳并承载着腾讯的一切。
微信的成功,是腾讯值得骄傲的,与此同时,也是腾讯最应该感到担忧的。
■ 调查
超八成受访者愿意尝试新 交应用
“微信里的人已经太多了,”初入职场的95后女生刘佳说出了不少微信用户的心声,“朋友、同学、家人、工作全在一起,信息太多就会找不到,就不便捷了。”
这一趋势在早些时候“朋友圈三天可见”引发讨论时就已经凸显。
微信于2017年在安卓和iOS上陆续迭代了代 为“6.5.6”的新版本,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在隐私选项下增添了“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这一设置,选项包括三天、半年和全部。
这是微信上线五年后,首次允许用户把自己的分享“藏”起来。
腾讯官方从未对为何增加这项设置、又为何把最短时间点定在三天做过任何公开说明。但这项功能显然满足了很多用户的需求,以至于在过去的两年间,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朋友圈设置成了“三天可见”。
随着微信用户的成长,每个人的朋友圈都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因为微信的存在,工作和生活很难分开,让我无时无刻‘被’在线。”96年的叶九妹认为,“不是微信本身有问题,而是微信发展这么多年后,每个人的朋友圈都变得很冗余。使用体验正在变差。”
其次,一直以“克制”为信条的微信,已经开启了商业化的脚步。无论是精准投放的朋友圈广告还是规模已经达到3000万的微商群体,无不在挑拨着微信用户的敏感神经。“微信的广告投放得太精准了,让人有点不安,”微信用户杨先生说。
可以看到,用户期望看到微信以外的新 交应用出现,正如用户杨先生所说:“商家之争,必将受惠于使用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