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我们该如何教孩子敬畏生命?

新冠疫情,让多灾多难的地球少了许多生命,添了许多意料之外的离别。202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

《通知》指出: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开展课外阅读。

这是近年来教育部公开文件中首次提到生命教育,这说明一个个逝去的生命,一天天变化的数字,既让人痛心揪心,也让人反省反思。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反思是,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我们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一直以来,人类在与疾病的斗争中都致力于如何消灭病毒。然而今天我们知道:病毒从来都不能被完全消灭,它们是一种古老顽强的非细胞生命形态,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

因此,当面临病毒带来的灾难,我们努力研究如何不让病毒杀死人类的同时,也许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建立更好的和病毒以及各种生命体共处的方式,并且也告诉我们的孩子。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许正是生命教育的好时机。当前发生的,就是深刻的生命教育。

国外学者利用皮亚杰所做的儿童对生命概念的认识的实验,推断出“儿童对死亡理解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5岁)

这个阶段对应的是皮亚杰提出的前运算阶段相似,此时的儿童的认知以自我中心,泛灵论,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花朵、月亮、兔子、桌椅都能说话。将死亡看成一种睡眠或者暂时的状态,将“死亡”拟人化,此阶段的儿童不能认识到死亡的不可逆性。

第二阶段(5-8岁)

逐渐认识到死亡是人类最终的结果,但是此时的儿童将死亡看成是变化莫测的,暂未形成对死亡真正的理解。

第三阶段(9岁以上)

此阶段的儿童处于皮亚杰理论中的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进行推理意识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任何人都要经历的。

生命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以“爱”和“尊重”的信念来面对生命。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认识生命、爱惜生命、欣赏自己、关怀他人、拓展正向的人际关系,同时还能与自然和谐共存。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增进生活智慧。

那么疫情当下,我们该如何开展生命教育?

下面一些例子可以供大家思考,例如:

  • 引导孩子感知生命、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热爱生命我们要趁严峻的疫情形势,让孩子进一步明白生命极其脆弱,进一步学习维护生命安全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学会保护自己,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命的顽强与坚韧,热爱生命的神奇与丰富,热爱生命的善良与美好。
  • 引导孩子树立全球意识。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我们都是人类中的一员,任何一个人的损失,都可能是共同的损失,任何国家的不幸,也都可能是共同的不幸。如同此次肺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 因此,我们也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共同保护好我们的生存家园。引导孩子敬畏自然干旱加剧,火山剧烈,极端天气频发,融化的冰川水全部汇入海洋,海平面在上升……这些不是灾难片里才会出现的镜头,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真正的现象。

    冠状病毒的爆发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都是命运共同体。人类生活在与其他物种共处的大自然中,必须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对待与我们共存的野生动物,应怀有一份敬畏之心,自觉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敬畏自然的力量。

    哈佛大学前校长詹姆斯·B·柯南特曾经说过,教育是当你忘记了所学的一切之后所存活下来的那一部分。人首先是生命体,才是智慧体。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精英,但如果,他成长为一个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生命人,一个在困难面前不放弃自己的人,一个不需要伤害他人才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人,那么,教育的基本目的就达到了。

    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生命教育课?

    首先,孩子应该知道生命是什么?

    不要惊叹于一个12岁女孩的早熟,也许在成长的某个时刻,她也曾经问过父母“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显然她没有得到答案,生命意识的缺失必然导致她不能也不会对自己与其他生命负责。

    性的好奇是孩子对“生命是什么”的原初探索,科学的性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基本的生命观,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由来,帮助他们珍视生命价值,帮助他们建立保护生命的原则,帮助他们认识生命所指向的责任与爱。性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

    第二,孩子应该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认识生命,更要珍爱生命,安全教育与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最具实用价值的部分。我们当然可以提供给孩子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但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健康生活是他们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

    一个有安全意识与自护本领的孩子,自带一颗强大而安定的心脏,他们有能力也有自信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第三,孩子应该知道任何生命都值得尊重。

    孩子应学会关怀与尊重,应知道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任何生命都值得善待。如果有小虫子误闯了孩子的床,你会怎么办?

    观察孩子的表现,耐心引导他认识这些小生命并学会善待它们,要比大惊小怪或立即清理好得多,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比如与他们一起领养小动物,一起参与公益助人活动等。

    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还会帮助孩子加强对他人生命和 会的理解,树立更为健康的品格。

    第四,孩子应该学会悦纳自己,不惧挫折。

    生命教育包含对自我的认知与接纳,生命教育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生活观与良好心理品质。一个自信乐观的孩子有能力应对生活挑战,不会在挫折面前手足无措、否定自我,甚至否定生命。

    最后,孩子应该了解死亡的意义。

    让孩子适当理解死亡,正确看待死亡,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缺少对“死”的认知,也就缺少对“生”的敬畏。

    正确理解死亡的孩子,不会因恐惧而产生过多负面情绪,更不会受 游影响视死亡为儿戏。健康的死亡观完善了孩子的生命观。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疫情当下,我们更应该抓住机会,进行深刻的生命教育。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