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BIM草根 告2021出炉,54张分析图,行业的54个年度真相

人生在世最困难的一件事,也许就是单纯地观察并接受真相。我们总是会依着自己的希望、预期和恐惧来扭曲影像。

——约翰·斯坦贝克

从2019年年底开始,BIMBOX就发起了一个「每个人告诉每个人真相」行动,向来自全国设计、施工、业主、咨询、高校、研发等机构的小伙伴收集了2千多份问卷,针对人们普遍关注的行业问题,进行了完整的调研,并在随后发布了《中国BIM草根 告2020》和《行业BIM软件调研 告》。

很多从业者大多数时间都是生活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圈子,有固定的同事和业务,很难站在一个全局视角,去看看其他人在关注什么方向、应用什么技术、对行业持有怎样的观点。而一份覆盖了上千家不同业务、不同规模企业的调研 告,虽然不能让我们得到全部真相,但至少能比每个人只看到自己的城市、自己的企业情况,离真相更近一些。

所以,我们把这件有意义的事坚持了下来,在今年继续完成了年度调研工作,把数据和我们对数据的理解整理成这份《中国BIM草根 告2021》。

如果你想查看这份足有48页详实数据的 告高清源文件,可以私信回复学习,找到BOX直接拿下它。

相比于前两份问卷,我们在问卷设计上做出了一些改进,比如去年只是询问了人们是否使用云平台,今年则是进一步追问使用的人解决了哪些问题、放弃使用的人为何放弃;去年我们会询问企业把BIM用于什么方向,而今年则会追问具体哪些方向能落地并产生价值。

此外,在进行数据整理的时候,我们也加入了很多交叉数据分析,尝试得出一些更具体的答案。比如:不同性质的企业更偏好使用什么软件和硬件?不同岗位的人收入水平如何?

调研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关注:

? 个人职业情况

? 企业的BIM应用情况

? 行业里最有争议的问题

? 企业的软件使用情况

? 人们对未来的看法

01 个人职业情况

本次调研,一共收集了2739份问卷,受访对象来自于施工、设计、咨询、软件研发、高校、业主、政府、建筑运维、投资、市场、培训、媒体等机构,其中施工企业(32%)、设计企业(29%)、咨询企业(16.9%)人数最多。填写「其他」选项的还包括制造业、自由职业、EPC、测绘、监理、构件厂等企业。

受访者个人职位方面,以设计师、工程师、一线人员占比最高(42.7%),管理、主任、经理级别的受访者占四分之一,技术负责人及总工占比17%,其余覆盖的还有学生、实习生、软件工程师、教师、市场、销售、运营、企业创始人。

填写「其他」项的受访者还有实施顾问、商务、科研人员、技术员、产品经理等。

受访者所在地区,覆盖了中国除澳门、青海、台湾以外的31个省、直辖市和行政区,其中受访者人数最多的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四川等地区。

个人收入是人们普遍关注的方向,针对所有受访者的税前月收入分布,以6千元至1.5万元居多,其中6至8千元和1至1.5万元是两个明显的高点,超过2万元月收入的人数不足10%。

通过数据交叉分析,我们进一步得到更多的答案。首先是工作年限对收入的影响。横坐标为税前月收入,纵坐标为受访者的人数占比,不同颜色的线条分别代表不同的工作年限。

图中可以看到,工作年限为3至5年的人群,多数收入在6千至1.5万之间平均分布,超过1.5万的数量明显减少;6年至15年的人月收入也在1.5万元达到占比高峰,工作年限越高曲线下降得越平缓;而工作15年以上的人,在1至1.5万元和2至3万元各有一个占比高峰,这两档收入可能是职场老人的两道坎。

收入和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则显得更加明显。

设计师、工程师、一线人员的月收入,在达到6至8千元后,人数比例开始下降,1.5万元之后更是迅速下降,可见一线人员的待遇在8千元左右最为普遍;技术管理岗以1至1.5万元的人群分布最为集中,而像是主任、经理这样的管理岗位,虽然峰值也是在1至1.5万元,但更高收入的人群比例明显高于技术管理岗。

从一线技术走向技术中层、再过渡到纯管理岗位,还是提升最为明显的路线。

哪些企业的平均收入更高呢?我们也做了进一步的交叉分析。

设计、施工、咨询三个行业分布曲线比较类似,都是在6至8千元和1至1.5万元各有一处波峰(人数最多);运维、业主则是在6至8千元、1至1.5万元、2至3万元三处出现了人数波峰;最为特殊的是软件开发与科研,在2至3万元月薪处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人数波峰,做研发工作还是普遍收入较高。

针对不同收入状态下,人们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我们也做出了交叉数据分析。

下图中横坐标代表逐渐增加的收入,三条曲线代表对工作的不同态度,纵坐标代表填写了对应态度的人群比例。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对工作表示满足(深蓝色曲线)的人逐渐增加,不满足的人(浅蓝色曲线)逐渐减少,在税前1.5万元月收入这个点出现了曲线交叉,表示在这个收入点上,满意的人数开始超过不满意的人数,当达到1.5至2万元的时候,满意的人数达到了一半。

通过这个交叉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群中有大概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比例的人(粉色曲线),他们的不满足程度并不在高收入区间明显下降,无论收入到达多少,这一比例的人都坚持通过私活、投资等方式满足生活需求。

此外你会看到,人群中对生活不满足的人中,在各个收入阶段都是抱怨者(浅蓝色曲线)多于行动者(粉色曲线),直到月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单纯表示不满的人明显减少,而行动派还是在为生活做出行动。

如果站在企业的视角,这反过来会带来一个坏消息:企业需要支付到平均1.5至2万元的税前月薪,才能让超过半数的员工表示满意;而无论怎样提高待遇,都有相当比例的人(20%~25%)不会满足,并且会在其他方面满足自己对生活的需求。

BIM发展至今,涉及到的技术和思想已经越来越丰富,相比五年之前,对人们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近80%的人表示很愿意持续学习,也有16.1%的人表示为了生存,不得不学习。对新技术知识无感的受访者只占不到6%。

要不要考BIM证书,考了之后到底有没有用,一直有比较大的争议。这次调研中,有61%的人已经拿到了证书,19%的人未来打算考证书,不打算考证书的人占到20%。

在所有拿到证书的人中,超过半数觉得并没有实用价值,对于找工作的帮助和技能提升各占三分之一,9.4%的企业会给拿到证书的人提供奖励,只有3%的人找到了挂证的额外收入。

在BIMBOX的用户群里,经常看到有人抱怨,所在企业不给于新技术足够的重视,或者公司业务得不到客户的认可,于是我们询问受访者,他们和团队、客户分别怎样看待BIM?

将近三分之一的人确实遇到了自己公司不够重视的困境;24.3%的团队相信BIM的价值,但还没有找到太多价值点;同时,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已经认可BIM的价值,也能得到客户的认可。

对于自己从事BIM方面的工作,40%的人表示并不后悔,将近一半的人还在探索中,并没有考虑过是否后悔的问题,7%的人认为无非是一份工作,并没有太大所谓,只有4%的人表示后悔了。

02 企业的BIM应用情况

调研中涉及到部分企业,比如培训、市场、研发、高校等,并不直接使用BIM,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我们先询问企业是否直接把BIM技术用于生产,以下所有问题,都是针对88.7%填写了「会使用」选项的人展开的。

关于BIM在企业内部的普及程度,我们向受访者提问,有多大比例的人用BIM替代了原来的工作方式,数据结果和2020年相比有两个变化:

企业内部少于10%改用BIM的受访者,从59%下降到54%,意味着极少数人使用BIM的企业尽管还是多数,但数量有所减少;而大于80%的人从传统方式改变到BIM方式的企业,从2%增加到10%,意味着几乎全员普及的企业虽然还是少数,但有所增加。

调研显示,应用BIM技术最多的项目类型是商业综合体、住宅、办公、医院、学校、大型基础设施和工业厂房,路桥、高铁、轻轨等项目占到四分之一,而尽管比例不高,但我们看到景观、园林和古建筑也开始在10%左右的项目中出现。

在本问题下回答「其他」选项的,还包括精装修、农业、石油、码头、电力、隧道、产业园等项目。

很多企业并不是所有项目都使用BIM,实际上调研显示只有27.4%的企业尽量在所有项目中使用BIM。那么他们根据哪些因素决定是否使用呢?从多到少分别是根据客户要求(53.2%)、项目复杂程度(45.6%)、政策要求(39%)、 奖要求(33.6%)、项目经费(32.9%)和项目体量(31.9%)。

企业会在哪些方面投入金钱?

首先投入最多的是电脑设备和建模软件,设计、施工和咨询单位都有六成以上的企业在这两个方面投资,施工方在智慧工地、无人机、VR、AR、激光扫描等领域投资明显多于其他企业,更多的咨询企业把资金花在云平台、插件方面。

而运维和业主方在绝大多数领域的投资都明显少于其他各方,仅在智慧工地的投入与施工单位数量持平,在云平台的投入与设计和施工持平。

同时我们也看到,还是有8%左右的企业在BIM方面没有任何投资。

去年的 告,我们曾经询问企业是否有BIM中心,今年我们在问题下加设了两个选项,选择「曾经有,现在解散了」的占比5%,选择「已经大面积普及BIM,不需要BIM中心」的企业则8.8%,这两个新增选项占比都不算高。超过6成的企业有BIM中心,不到五分之一的企业没有BIM中心。

我们进一步追问那些填写了「有」的企业受访者,BIM中心在在企业中起到什么作用?

七成的企业会由BIM中心直接参与项目,六成会参与标准和制度建设,一半的BIM中心起到了科研探索、项目策划与管理的工作,46.6%的BIM中心主要是培训和指导其他部门与子公司。

从基本面上来看,使用标准来指导工作的企业在40%到50%之间,自己编制的标准的企业,数量超过使用国标或他人标准的数量,对标准完全没有接触的企业在10%到15%之间,数量已经明显少于去年。

交叉数据分析显示,设计院更愿意使用自己编制的标准,使用国标或他人标准的咨询公司明显多于其他类型的公司,更多的施工方曾经编写过标准,但没有很好地执行,对标准从没有接触过的企业中,以运维、业主单位居多。

国家和地方在近些年相继出台了很多与BIM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真的能对企业的决策产生影响吗?

调研显示,有半数企业对政策产生了很敏感的反应,四成企业表示有影响但不大,只有13.3%的企业表示政策对自己的决策没有影响。

关于企业需要的人才,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将近半数的选票都投给了跨界综合人才,其次才是懂设计和施工的专业人才,对BIM人才的需求依然旺盛(40%),软件开发人才在我们的工程行业需求量也达到了三成。

而与之相对的,造价人才,运维人才、商务和市场人才的需求量都不足20%。

构件库和模型是企业实施BIM的核心,调研显示,超过六成的企业都会自己建立构件库,或者在 上收集,一半的人会使用软件自带的构件库,企业有自己族库的情况只占四分之一,极少数的人会花钱雇他人为企业建构件库。

将近70%的企业在项目中还是要工程师和设计师自己建模,这与去年的数据基本一致。不过作为多选题,选择成立专门的部门建立模型的企业增加到45.5%,外包的企业增长到18.8%,从上游单位接收模型的企业也从3.6%增长到16.1%,这背后反映出着更加广泛的分工与合作。

BIM从施工走向运维,越来越多的项目对信息编码的要求逐步提高。

今年的数据显示,在项目中涉及到BIM信息编码工作的企业由8.6%增长到20.8%,这里面增长的12%,基本来自于去年正在研究的企业开花结果(由44.7%下降到33.1%),而那些不涉及编码工作的企业,基本在将近一半的范围内保持不变。

用BIM,到底在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被人们选择的回答,由高到低分别是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了专业协同能力、提升了设计质量等,三成的企业能通过BIM真金白银赚到钱,而实现工期缩短、更好地控制造价等场景,数量都不到15%。

这些价值都是在哪些具体的场景中实现落地并创造出来的?

被人们选择最多的还是管线综合与机电深化,净高与建筑性能分析今年来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65.5%),半数以上的人选择用BIM模型出图,与现场施工相关的细部交底、进度模拟、场地模拟等占到了四成,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装配式设计、合规性检查、方案必选与投标。

与这些应用点相对的,选择合约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机电系统调试、造价成本管理、运维管理的人都只占到四分之一以下。这些方向有人选择,就代表它们并非不能创造价值,而选择的人较少,则说明实施的难度较高,或者对企业的整体数字化环境有更高的要求。

03 行业里最有争议的问题

这一章主要涉及到那些我们经常看到人们热议、甚至产生争论的话题,希望通过数据统计,看看多数人是怎样看的。

BIM给哪一方带来的好处更多?

最多被选择的还是业主方或政府,选择施工方的人占比紧随其后,认为BIM对设计方有好处的人只占不到半数,三成左右的人认为软件商和系统集成商得到的好处更多。

与这个问题相对应的是,究竟哪一方该承担BIM的费用?与去年的数据相比,认为费用应该由业主方和政府承担的人,从79.2%下降到61.6%,而认为每一方应该各自承担成本的人则从14.3%上升到33.8%。

BIM发展在很多公司遇到瓶颈,最多的人选择阻碍主要来自于公司的管理模式,其次是由于BIM无法带来持续的盈利。缺少人才、缺少可执行的标准、软件问题和培训问题也是相对比较多的原因所在。

BIM正向设计在前几年是人们热烈争论的话题,而在2021年这样的争议减少了很多,调研同样显示,认为正向设计完全不靠谱的人只占到3.6%,认为它实现起来有难度的人占到28.7%,已经在实践正向设计的人占11.2%,接近半数的人认为它是正确的方向。

加班问题也是过去一年被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我们猜测对待加班的看法或许会因为职位不同而有所区别。

交叉数据分析显示,因为公司加班很多而产生反感的人,以设计师、工程师和一线人员(35.8%)最多;认为待遇有提高、加班可以接受的人,以管理岗位和软件工程师居多;同样有30%至38%的人认为,项目进度要加班也没办法,以技术类管理岗的人数最多。

智慧城市是一个值得看好的未来吗?过半的人认为很值得看好,三成的人不了解或持观望态度,只有6.7%的人明确表示不看好。

元宇宙作为2021年现象级的话题,也进入了BIM行业。调研显示,35.1%的人认为未来BIM在元宇宙领域大有可为,19.5%的人虽然看好元宇宙,但不认为BIM与它有什么关系。32.2%的人表示不了解元宇宙,也有13.3%的人不看好元宇宙的未来。

04 企业的软件使用情况

为保证调研的准确性,我们首先询问了受访者的企业是否会使用BIM软件,排除市场、投资等性质的公司,本章所有数据统计都来自于回答了使用软件的受访者。

在所有受访企业中,全部使用正版BIM软件的企业不到四分之一,超过一半的企业部分使用正版,也有16%的企业全部软件都是盗版,综合来看,比起国外,国内的版权环境还不算很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1月27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