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码标价”的付费实习背后

“6000元一个月,可提供中金公司投行部、行研部和量化岗位的实习,全程线上即可完成实习。”又到大学生求职季,不少学生相信,一个名企实习的经历,能让自己的简历更漂亮,从而为日后求职增色。然而,学生这样的心理却被不良商家盯上。

在闲鱼、淘宝等平台搜索“实习”等关键词,有不少商家 称自己有大公司的实习资源,只要学生交钱,就能远程“入职”大公司。有商家不但明码标价,甚至表示如果学生不愿参加远程实习,可以直接购买“支持背景调查”的实习证明。

2020 年,腾讯曾发布官方声明,提醒学生注意“付费实习”等骗局。 络截图

在学生收到的“毕马威重组咨询”项目证明上,导师署名为Vivian Y He,但在毕马威全球系统中查询该名字,显示无此人存在。受访者供图

令人心动的“大厂”实习“机会”,异常顺利的“面试”

“花了8000 块,除了教训,什么也没买到。”2021年2月15日,结束了为期近1个月的付费线上实习项目后,大学生周林(化名)觉得,“教训”是自己唯一的收获。

周林是北京某重点财经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大一学生。2020 年10 月,他在学校里参加了一场关于“远程实习”的分享会。分享会上,学长的一番话让他有了紧迫感,“现在就业竞争压力很大,以后咱们学校几千人拿同一个毕业证,腾讯这样的公司为什么要你,不要其他人?”

“现在很多实习,尤其是好的实习,都是靠内推……之前一个参加腾讯远程实习的,因为表现好,被导师直接内推(工作)了”,学长对于名企实习机会的描述让周林心动了。

学长给周林推荐了“大学生远程实习项目(Global Virtual Internship Program)”,该项目由北京斯雅中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现在找实习这么难吗?不但不给实习工资,还要交钱才能进去……”怀着通过远程实习获得职业体验和一份漂亮简历的憧憬,周林 名参加了斯雅的“腾讯产品运营管理”项目。

“斯雅”在给周林发送的申请确认邮件中提到,该远程实习项目需要先进行12-15分钟的电话面试,并要求周林缴纳850元的电话面试申请费用。“若申请者未通过电话面试,850元费用将全额退还;若申请人中途退出或因个人理由终止申请,申请费将不予退还。”

让周林没想到的是,“面试”内容很简单。周林回忆说,10月28日的面试属于行为型面试,不涉及任何专业知识。“全部是斯雅‘国际项目面试指南’上的题目,比如举例说明自己经受过的最大挫折是什么、如何面对别人的批评、目前坚持最久的一件事是什么等,跟大学 团的面试题目相似。”

周林说,面试官自称是腾讯的员工,但真实性存疑,“我查了面试电话的 码,显示不是腾讯公司。”“面试”结束后,周林很快接到了被该项目录取的通知。异常顺利的过程让周林起了疑心:学长口中 名人数众多、进入难度很高的“大厂”实习,为什么这么顺利就通过了呢?

周林隐隐觉得,这个项目可能有问题,他给公司发邮件,称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希望退出这一项目。但对方给周林回复邮件再次强调,面试费用不退。拿不回申请费的周林,思虑再三之后决定还是参加实习,“既然面试费不能退,那就争取在实习中多收获些知识吧。”

2020年11月5日,周林再次向郭丹锐的个人招商银行账户转账7980元。

学长和周林的聊天记录。受访人供图

内容注水的“实习”,身份存疑的“导师”

没有常规入职所需的相关流程,周林的“实习入职”非常简单,2021年1月17日,“在腾讯会议上和其他实习生,还有项目导师、助教,一起开了个会,就宣布项目开始了。”

“入职”后,“斯雅”给周林发来了“实习须知”,其中明确,“腾讯产品运营管理”项目工作组由1位行业导师、1位助教、1位项目经理和22名实习生构成。行业导师名叫Shirley,现供职于腾讯CSIG云与智慧事业群。

然而,“Shirley”的真实身份却让周林备感怀疑:周林询问“Shirley”的中文姓名,“她却说叫她Shirley 就行”;周林以索要推荐信为由,想让“Shirley”提供腾讯工作邮箱,对方却称“我签推荐信只签英文名,发腾讯邮箱会被过滤掉,用导师个人邮箱推荐是完全可以的”。

在周林看来,所谓“实习”高度注水,最多只能算是线上培训而已。

周林后来才知道,早在2020年8月18日,腾讯招聘团队就曾发布声明,称从未与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进行过任何形式的合作,腾讯“内推”并不产生任何费用。

周林表示,缴费前并无斯雅工作人员提醒他这只是一段“虚拟实习”,导师只是在远程实习的最后一天,告诉他们这段经历只能算作课外活动,不能写到简历的实习一栏。

3月14日,周林重新翻看了斯雅的项目宣传资料,发现“项目介绍的开头部分用中文写明是远程实习,且明确表示,虚拟实习也可以被称为是远程实习、在线实习、远程办公”。周林认为,斯雅的项目介绍中存在严重误导。

一位学生也表示,向她推荐斯雅华为远程实习项目的校园合伙人(学姐)曾在微信中向她反复强调该项目有官方背景。

疑点重重的项目证书,不被认可的推荐信

同样付费参与了斯雅远程实习项目的刘霓,经历了跟周林一样的面试和录取过程。因此前 名的香港项目受疫情影响无法成行,在无法拿到退款只能改选远程实习项目的情况下,刘霓于2020年8月参加了斯雅“毕马威重组咨询”项目。

对此,胡先生表示,斯雅自成立以来,一直运营香港项目和美国项目,因疫情等原因,公司经营受损,才开设“虚拟实习”项目,以此让公司维持经营。

对于实习内容,刘霓也认为有“注水”成分。她回忆说,“实习导师”给他们讲了讲毕马威的前世今生和基本的公司重组知识。一个月中,只上了四节课,每次上课时间在两小时左右,其余时间,一起“实习”的同学都在完成“导师”布置的小组作业。“还不如我去 上看论文有意义。”

实习结束后,刘霓发现,她收到的项目结项证书上,除了一段关于毕马威公司的介绍外,并无毕马威盖章,亦无任何信息表明该证书出自哪个公司。项目结业证书落款署名为Vivian Y He,职务是毕马威重组服务经理(Restructuring Service Manager, KPMG)。

根据刘霓提供的导师推荐信,Vivian 在推荐信正文中自称是毕马威重组与诉讼助理经理(Restructuring and Litigation Assistant Manager),在落款中署名变为毕马威重组服务经理(Restructuring Service Manager)。

此外,Vivian 所留邮箱的后缀是“intern.org.cn”,而毕马威公司的邮箱后缀应为“kpmg.com”。

事实上,早在2020年4月,毕马威中国就已发布声明称,“毕马威中国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对外提供有偿的毕马威面试和工作机会,也从未提供任何远程在线实习或工作项目,所有被录用的实习生或雇员均需向毕马威中国的相关办公室 到、办理正式入职手续后才能开展工作。”

那么,无公司抬头纸打印、推荐人邮箱非公司邮箱、推荐人身份无法验证的推荐信,在申请留学时,会被认可吗?

“付费实习”的套路

该客服人员表示,“你的情况无法走人事,因为专业不对口,正常走人事,没有哪家券商投行或者银行会要自己不需要的人。”“券商投行四大八大我们都有,你需要哪家可以说。”

在知乎上,就“远程实习靠不靠谱”“该不该参加付费求职项目”等问题,不少大学生发帖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也不乏学生对某些中介机构“付费实习”陷阱的投诉。

上述无论哪一种行为,都是被正规“大厂”明令禁止的。去年,除毕马威和腾讯之外,同为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安永和普华永道也发表声明,称没有与其他任何第三方求职或培训机构合作,提醒学生不要迷信内推。

肖钰称,他周围不少在“四大”或知名大公司工作的同学、同事,都被类似的中介机构联系过,需求包括提供公司邮箱、帮助修改简历、带学生“远程实习”等。

“只要有供需,就会出现第三方产业,即内推中介这一灰色产业链。”北京某连锁教育咨询公司工作人员李君(化名)认为,很多大学生不了解行业情况,盲目认为只要花钱就能实习成功,给了他人可乘之机,“资本运作下,机构唯利是图,必然有很多坑”。

对于“付费内推”这一现象,北京安理律师事务所律师包华认为,这不光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而是违反职场规则的行为,“这种行为,大概率不是违法就是犯罪。企业不会存在有偿招聘的业务,没有得到企业的授权或认可,使用企业的商 、商标进行牟利,属于违法行为;如果事件本身就是假的,根本没有‘内推’实习这回事,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诈骗。”

对企业内部员工而言,收钱“内推”涉嫌商业贿赂。“即使头部企业职员能将付费的学生内推进来,一年能有几个名额?相信很多人不会为这点利益背书。”包华就此推断认为,“黑中介”并没有能力将学生内推进企业,却还打着旗 进行收钱,其行为涉嫌诈骗。

包华劝告大学生不要贪图捷径。“如果真有捷径可走,那这一定是坦诚、真实,认认真真地把手头的事做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2月11日
下一篇 2021年2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