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多年的上云之路后,不少医院正在慢慢“下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20年12月初,将互联 诊疗业务从云端迁移至医院本地。2021年底,阿里云因安全漏洞事件受到处罚,云厂商在医疗行业面临信任危机。
那么,医院为什么不想上云呢?
01需求侧重点不同
对于医院来说,相比于电商行业对于云服务中弹性因素的需求,医院更需要稳定、安全的存储和托管服务,其中,安全就是一个极大的考虑因素。
02安全考虑
安全是多方面的,存储上的安全、数据传输上的安全,控制上的安全。医院数据上云,也就意味着信息中心失去了对于数据的管控,一旦出现链路故障,灾害期间的协作时间也会拉长。
03成本衡量
云服务器的租用成本和自建数据中心的成本之间衡量,可能云服务器的租用费用还要小一些,但一旦把后期的维护、沟通成本加入考量,医院还是会选择自建数据中心。医院的数据始终要医院自主主导,医院无法担保云厂商的“大且不倒”。
04团队磨合
医疗信息化技术人员,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经验积累,还有医疗行业特殊性的经验积累,大厂机制下的人员高流动性,也给与医院对接人员之间造成了不确定性,为多次的团队磨合增加了时间成本。
当然,面对重重困难,互联 大厂依旧想尽办法入局:
2018年腾讯入股东华软件、阿里入股卫宁健康,想依靠医疗信息化厂商的引荐、配合,深度进入医疗信息化。
BAT投入大量资金设立研发中心、运营中心,从城市的角度出发去做战略规划,构建政务、金融、交通的“上云”,从而曲线推动医疗“上云”。
对于BAT来说,医疗之路还是长路漫漫,大厂无法触及行业的核心,习惯了的toC打发在toB面前并不适用,医院上云,需要改写医疗行业内的技术守成、价值格局,这将是一个艰深且漫长的博弈过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