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调查|被严管之下的物联卡:电商滥售,隐患重重

“9.9元100G流量、0月租、随充随用、永不限速。”你是否也会为这样的“物美价廉”所心动?

今年“双十一”电商购物节活动前夕,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接到消费者投诉称,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购买的所谓流量上 手机卡,实为“物联卡”。按卖家提供的教程激活并预充购买套餐后,遭遇商家跑路,充值费用打水漂的情况。

物联卡作为物联 的核心载体之一,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医疗、车联 、智能穿戴设备等需要无线数据传输的智能终端设备,但各大运营商仅支持企业客户办理,不对个人用户销售。

近年来,有关部门接连出台相应法规文件,对物联 卡行业“拉闸限电”。公安部 安部门也持续部署“净 ”“断 ”等行动,集中打击整治 络账 黑色产业链。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物联卡”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也均被明确列为禁卖商品。

一位从事反电信诈骗工作多年的公安机关人士向澎湃新闻介绍,物联 卡流向 会主要存在两个隐患,一是流量限制技术不成熟,被人破解后会变成无限制上 卡;二是伪实名制的问题,和普通电话卡流量卡一样,如果犯罪分子用这种卡作案,公安机关追查成本非常高,难度非常大。

消费者称买卡预充后商品下架、商家跑路

河北邯郸的张先生向澎湃质量 告投诉平台(https://tousu.thepaper.cn)反映,九月中旬他在拼多多平台首页刷到一款流量上 手机卡,售价9.98元,月销超过10万件,该店铺内还有多款相似的手机卡在售。

河北邯郸的张先生提供在拼多多平台购买的物联卡及交易截图

他表示,当时该商品页面介绍,购买这款流量卡后,每月只需充值9.9元即可享用100G流量(包含定向及非定向流量),随充随用,不限年限。使用超过6个月后,该卡还能从纯 卡自动变成电话卡,可随时拨打电话。

中国移动官 上明确显示,目前移动物联卡仅支持集团客户办理。中国移动官方客服向澎湃新闻表示,企业用户采购物联卡需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文件,经办人需持本人身份证,非企业法人需提供单位授权证明。

张先生激活该卡并按要求首充120元话费后,账户页面显示该卡余额为110.1元,但始终处于停机状态。张先生联系该店铺客服,对方“已读不回”。他还发现,该店铺已经下架了所有商品,“现在已经查无账 ,原商品购买链接也打不开了。”

澎湃新闻注意到,该店铺在拼多多平台上公示的 店营业执照显示其主体为“烟台百分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丹,经营范围包括电子技术研究开发等。但微信支付凭证显示,该笔话费的收款商户为“莱山区徒嫣电子经营部”——该经营部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成立于2022年1日29日,个体经营者为张根生。同日,张根生还在同一大楼内成立了另一家“电子经营部”,同样提供电子批发零售等业务。

张先生表示,他多次与拼多多官方客服协商沟通后,平台方退回了该笔订单及120元充值费用。

同样遭遇店铺关门,商家跑路的情况,河北黄骅的何先生非但流量没用上,还白白损失了百余元。今年4月24日,通过搜索“流量卡”这一关键词,何先生在一家名为“希特 络”的淘宝店铺购买了一张联通流量上 卡,花费5.8元。页面介绍称每月充值9.9元可用100G流量,后期可更换套餐。收到卡后,他发现这实际上是一张物联卡,无法激活使用。

何先生表示,他先后多次向淘宝平台举 并反馈被骗信息,但淘宝客服称未见商家违规,无法处理。截至目前,何先生仍维权无门。

卡贩子揭内幕:首充预存是行业套路

“卡可能本身就被设定为停机状态,这就是‘割韭菜’呀,充进去就是他的(钱)了。电商平台上卖这些(卡)的店铺,一般活不过七天。卖得狠一点,三、四天就会被关店,因为现在线上严禁售卖。”

对于前述两位消费者的遭遇,来自深圳的“卡贩子”汤皓(化名)直言,用低价吸引用户购买,要求首充后使用的情况很常见,“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一个微信名为“全国流量℡”的卡贩子同样表示,“那就是套路”。

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物联卡”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均被明确列为禁卖商品。以《淘宝平台违禁信息管理规则》为例,其明确规定禁售“集团卡,如物联 卡”。但该规定提示,商家可以随硬件设备(如Mifi、车机、儿童手表等)赠送物联 连接服务,“但必须确保其所提供的物联 卡服务能满足手机淘宝物联 卡机卡绑定、实人认证等强制性要求。”

二来,通过赚取激活充值赚钱。汤皓表示,月销售流水越大,运营商就可给予一定的优惠,如月销流水达500万,第二个月可免20万张卡板费等,“只有激活多,才能赚得多。”因此,要求开卡首充、预存也成为了行业常规套路。

“实名卡”可随意购买,卡贩广收代理铺货

除此之外,上述这样的营利模式还造就了市面上广收代理铺货、低价卡高虚量等乱象。

名“腾衍通讯”的贩子主推移动物联卡,他介绍,2元一张未经实名的三切卡,一件代发,每单返35%。还可根据拿卡数量按比例返佣,200张以内按套餐金额返30%;200-500返40% ;500张以上返45%。需要实名卡,可帮忙介绍。

“全国流量℡”和汤皓则称其出售的“工作室卡”,可随意更换设备,不锁卡、不限速,支持代理定制更改套餐。

“卡贩子”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招募代理、购卡交易截图等内容

汤皓则介绍,工作室卡提前做好了相关数据、 速稳定,“但必须量大,能保证安全。”他透露,目前工作室卡主要提供给从事抖音等平台“养 ”、电商刷单、游戏平台刷买卖任务等团队,他手上这样的团队有三四个。不过,他的工作室卡无法提供佣金,需要实付卡板费和相应套餐费用,“至于你卖多少钱,你自己决定。”

此外,低价卡高虚量,也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汤皓简单算了一笔账,1GB流量的成本约0.5元,100GB套餐的非实名卡,成本就要50元,还需要给代理返佣,“卖你39块9,如果你流量还用完了,是不是就赔大了?”汤皓直言,市面上根本没有不虚量的物联卡,“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敢这样去赌。”

物联卡流向 会隐患重重

5G时代来临,移动物联 规模应用不断提速。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末,我国窄带物联 达到75.5万个。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移动物联 终端用户16.98亿户,较移动电话用户的16.78亿户还多出2000万户——移动物联 连接数首次超出移动电话用户数。

物联卡作为物联 的核心载体之一,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医疗、车联 、共享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需要无线数据传输的智能终端设备。随着5G 络覆盖不断完善,物联 产品应用日益丰富,物联卡市场也持续火爆,吸引各色“淘金客”争相涌入。

“蓬勃向上却又鱼龙混杂,是这个行业目前的现状。”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如是评价。

过去几年,因资费低、可批量办理、尚且无需实名认证等特点,物联卡一度在市面上泛滥,被“羊毛党”、不法人员尤其是电信诈骗分子钻了空子,行业乱象频现。公安部 安局公布的2020年十大典型黑产案例多与“物联 卡”有关,如2020年6月,湖北荆州警方破获一大型QQ“养 ”黑产链,该涉案团伙利用非法购买的7万余张物联卡累计销售恶意注册、非法获取的QQ账 达270余万个,关联涉诈涉赌案件1700余起。

对此,目前有关部门已接连出台相应法规文件,对物联 卡行业“拉闸限电”。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加强物联 卡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信厅 安〔2020〕9 )等文件,以及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 络诈骗法》等法规要求,明确物联卡只能用于约定使用场景,禁止超范围使用;要求机卡绑定,禁止突破定向访问限制;严禁二次转售;禁止终端访问 交类、游戏类、购物类等人联 应用;通用大流量卡须实际使用人个人实名,且一证十 等。公安部 安部门也持续部署“净 ”“断 ”等行动,集中打击整治 络账 黑色产业链。

该人士进一步介绍,伪实名就是实名登记开卡后,物联 卡再被转卖,通过 上交易后,购买者信息就难以确定,会增加追查难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7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