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学习类App全面“杀杀毒”

在暑假里,一些孩子会使用学习类App。如何更加健康地使用这类App?上周,中国青年 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 ,对1502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0%的受访家长表示了解孩子使用学习类App的情况。89.4%的受访家长认为家长应该对孩子使用学习类App进行监督和把关。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以及受到疫情的影响,线上学习的需求不断扩大,学习类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调查显示,78.2%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使用过学习类App。有的孩子“从小到大接触的学习类App就有五六个”。

由此可见,学习类App正在从校园内到校园外全方位地渗透进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一款优秀的学习类App不仅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教育工具,也当是可以令家长们放心的家庭教育小帮手。

但学习类App的火爆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挤进这个看起来可以博取红利的赛道。其结果,导致学习类App的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为获取更多市场,更多更快攫取利润,某些学习类App不惜铤而走险,走上了邪门歪道,成为学习类App乱象丛生的诱因。

譬如,下载的自习软件,成了孩子交友聊天的工具;学习类APP中被插入大量广告,甚至还有一些涉黄涉暴的内容;推送的“免费领取×××”活动等有诱导未成年人充值之嫌……这些学习类App存在的问题,不仅是令家长们为之忧心不已的烦恼,长此以往,学习类App“挂着羊头卖狗肉”,就不再是帮助孩子们学习的应用程序,而是异化成了坑害孩子们的“带毒软件”,是“披着羊皮的狼”。

有毒杀毒,既然学习类App沾染上了“病毒”,就应当及时运用杀毒工具进行杀毒处理。

88.6%的受访家长认为需要明确学习类App的准入机制和产品标准。这是家长们的呼吁,其实也是从用户的角度对学习类App提出的改进意见。学习类App不是一般软件商品,而是教育类产品,本就不当谁有钱谁就能够乱入。明确准入机制和产品标准,不仅能够使得家长和孩子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什么样的学习类App是合格产品,可以放心使用,也为学习类App行业自律提供了标杆,为监管部门执法提供了科学依据。明确准入与产品标准,相当于为学习类App筑起了一道拦截病毒的防火墙,有关部门当尽快立规建制。

法治 会,奉法为先。治理学习类APP乱象,还须法治祛邪扶正。早在2018年底,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教师不得随意向学生推荐使用任何App,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加强监管,杜绝有害App侵蚀校园。广东省也在2019年率先出台了《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这些行政法规,对规范学习类App良性发展,遏制学习类App乱象起到到积极作用。但与学习类App发展速度、乱象生成速度相比,健全完善相关立法也当提速。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当根据新的形势与情况,制定适用范围更广,全国各地都可以适用的法律法规。否则,管得了校园,管不了校外,管得了一地,管不了各地。只有织密法治安全 ,才能防止各种“病毒”侵入学习类App,将“病毒”杀得更彻底。

防治学习类App也离不开 会共治。监管部门、家长以及孩子自身都当提高警惕,营造出对问题学习类App“人人喊打,时时喊打”的气氛和局面,大家一起给学习类App全面“杀杀毒”,才能还青年人一个净朗的在线学习环境,保护好未成年人,也有益于学习类App行业自身的健康长远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