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暑期“三下乡” 会实践活动,西京青年在行动

2022年暑假,西京学院以助力精准扶贫为核心,以扶志、扶智、扶老、济困、助孤、助残、助医、助学、禁毒、防艾等为着力点,组建科技支农实践队、教育支援实践队、医疗宣传实践队、敬老助残实践队、扶贫调研实践队、科普文化宣传实践队、二十大宣讲实践队、红色文化宣传实践队等多个类别的暑期 会实践队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 会实践活动,在 会实践活动中探索总结实践育人新机制,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陕西追赶超越贡献青春力量,以优异成绩和良好风貌肩负起强国一代的使命。

2022年暑期“三下乡” 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

西京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成胜,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主任马璐、团委书记王英博一行前往宝鸡市凤翔区张家沟村看望我校 会实践师生。

追忆渭华起义,助力乡村振兴

——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 会实践

7月15日-18日,传媒学院以“追忆渭华起义,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组建 会实践团队,赴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江村开展暑期“三下乡” 会实践教育活动。

参观渭华起义纪念馆,汲取奋进民族复兴力量。实践团参观了渭华起义烈士纪念碑,缅怀壮士的革命故事。通过听讲解、观看实物、历史资料图片等,师生们深刻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走访慰问江村村民,普及宣传党的政策。实践团在村支书和驻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访村民、慰问困难群众、宣传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决策,鼓励村民积极响应国家 召,团结统一、齐力奋进,不断发挥村集体经济发展合力,巩固脱贫成果,用勤劳和智慧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实践团在充分了解江村的基本情况后,根据乡村振兴宏观政策,结合江村情况和自己所学专业特点,对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提出建议。他们认为在产品的销售上要充分利用 络新媒体和电子商务载体,拓宽销售渠道,发挥品牌效应。

建立大学生 会实践基地,实现劳育教育和乡村振兴共赢。经过为期4天的江村走访调研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与江村达成一致,建立了“西京学院大学生暑期 会实践教育基地”,今后将持续开展暑期三下乡 会实践活动,源源不断为该村乡村振兴提供智慧和力量。

绽放青春,服务家乡

——人文学子“返家乡” 会实践活动

人文与教育学院学生充分利用暑假时间积极参与“返家乡” 会实践活动,在深入基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热情中感受家乡变化、提升 会技能,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做贡献,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英语专业丁小玲、崔雪莹同学,暑假期间回到家乡做疫情防控志愿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刘秀芳参加陕西省十七运绥德站志愿者,负责维持现场秩序,保护火炬,宣传十七运的相关知识。英语专业陈紫宣、程艳蓉同学,暑假期间给同村学生辅导英语,指导督促学生完成暑假作业。

坚定理想信念,奉献青年力量

——商学院“菁创+红色筑梦”暑期实践

商学院组建“菁创+红色筑梦” 会实践团队,围绕乡村振兴实践、志愿服务、岗位 会实践、文化振兴等方面开展 会实践。

“绿巨人” 会实践团。7月16日“绿巨人”实践团队出发前往马嵬驿民宿体验馆,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活动。通过观察、走访、交流,深刻体会到继承传统文化、延续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岗位 会实践。城市管理专业学生郭佳怡在中铁十八局进行实践。通过亲身接触工程资料员岗位,她深刻体会到在岗位中严谨求实的重要性。苏琳在八所镇小岭村村委会进行实践,从整理村委会图书馆到为乡亲们服务,她深刻意识到任何一个工作或岗位无大小之分,只有认真实践,才能有所收获。

乡村振兴实践团。实践团先后去榆林市榆阳区崇文路街道办、榆阳区青山路街道办、榆林市定边县等地开展实践活动,学以致用帮助当地乡村农户解决问题。

青春与实践共舞,青春在实践中闪光

——电子信息学院暑期 会实践

青春与实践共舞,青春在实践中闪光,电子信息学院开展大学生暑期“专业实践”活动。

工作见习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各专业学生积极落实见习工作。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马文杰在粤嵌公司参与实习、高嵩在宇航电子参与维修工作、李禹墨在西安市未央区参与安全秩序检查工作、田晨在家参与电子信息学院组织的实习、景硕祚在家参与认知实习、倪昊民在乌鲁木齐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参与见习。通过本次专业见习活动,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成熟,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潜力。

阶段训练,沉稳备赛。同学们留校丰富自身文化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电信专业同学研究小车、画电路图、焊接电路、修理小车等,自动化专业同学在炎热的暑假,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暑期学习,提升自我。他们利用假期提升自我,利用电脑资源学习,他们自学代码、视频剪辑、办公软件。他们积极 考驾校,考驾驶证。备考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专业证书,有目的、有规划提高自己的能力,提升自我。

百年芳华正年轻,回望来时延安路

——计算机学院暑假实践

“百年芳华正年轻,回望来时延安路”党史学习团暑期 会实践小分队以“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延安精神”为主题,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进行“沉浸式学习”。

不忘初心,探寻百年红色党史。计算机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团来到洛川会议旧址、瓦窑堡、东征会议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梁家河进行实践学习。体会革命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感悟伟大的延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百年大计,让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党史学习实践团走进延安市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与延安市延长县第二中学开展定点结队教育帮扶,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专项实践活动。通过读、画、演、写等艺术形式启发学生,讲好延安精神,把红色基因注入到乡村教育和学生的血脉当中,激发内在动力,让学生们在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中得到成长。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机械工程学院“三下乡”“返家乡”实践活动

机械工程学院积极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以“暑期‘三下乡’ 会实践活动、‘返家乡’ 会实践活动”为主的劳动实践教育,通过假期打工、服务 区(村委会)、企业实习、家庭劳动等形式,引导青年学生更好地感知 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本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何基鑫、陈浩暑假期间回到家乡 名做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协助防控部门医护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工业设计专业韩紫玉利用暑假期间在政府部门进行岗位见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黄明宇参与“返家乡” 会实践,在乡镇人民政府扶贫办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

回望百年奋斗路,青春接力新征程

——会计学院暑期“三下乡” 会实践

回望百年奋斗路,青春接力新征程。会计学院暑期 会实践团队前往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参观了陕甘宁边区医院、抗日军政大学等旧址展览,深刻感悟和学习了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延安地区的革命斗争史。

聚焦公益助学,促进民族团结。“羌塘迷蓝”西藏公益助学实践团赶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特殊教育学校。利用民族携手公益助学与投身乡村振兴等手段教育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团结爱国意识与价值取向。

石榴花开一家亲,各族人民共佳节。学生前往新疆、云南等地开展爱心帮扶、公益服务和 会调研等活动,以实际行动感受时代脉搏,参与时代奋进。


主编:姚启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6月17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