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获利近千万?隐秘而疯狂的小学奥数竞赛“生意”背后

【编者按】

“自然研学营”“航天云端科技嘉年华”“思维挑战冬令营”……如果不是业内人士或“鸡娃”家长,一般人不会知道这些活动背后还有奥数的门道,也弄不清这些“马甲”到底指向哪项奥数比赛。

在“禁赛令”“双减”等政策背景下,小学奥数比赛的举办方式和隐秘程度大大升级。隐在比赛背后的主办者、作为中间商的培训机构、被家长追捧的命题者……在小学奥赛衍生的“地下教培经济”链条中,参与的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掘金“密码”,而为此“买单”的则是众多家长。

一边“被取缔”,一边“换主体”招募

“希望杯被取缔了?” “比赛还能参加吗?”

11月9日,教育部下发的一则通 在教培圈里激起巨大浪花。

在《关于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问题查处情况的通 》中,教育部直接点名了希望数学、数学花园探秘、华数之星、美国大联盟等多项违规竞赛。

教育部关于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问题查处情况的通 截图。图/教育部官

教育部在通 中指出,“希望数学”对外 称原名“希望杯”,相关赛事为彗星海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他企业违规举办。“目前,该竞赛已被依法依规取缔。”

众所周知,“希望杯”“迎春杯”“华罗庚金杯”和“走美杯”被称为四大杯赛,曾是小学领域知名度最高的全国性奥数比赛。在发展过程中,四大杯赛与小升初“升学”挂钩,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被裹挟其中。

这不是教育行政部门第一次出台“禁赛令”,但小学奥数比赛却屡屡换“马甲”重生。

正如一位业内知情人士所说:“‘小奥’从来没有合规过,也从来没有断考过。”

在“禁赛令”“双减”政策背景下,这些比赛的举办方式和隐秘程度大大升级:迎春杯被包装为“‘萤火之夏’北京自然研学营”;华数之星则包装为“航天云端科技嘉年华”。从对外公开信息中,很难寻觅到“考试”“比赛”的影子。

希望国际官 截图。图/新京 调查组

希望国际官 显示,“IHC思维挑战冬令营”活动主办方为“Hope Math World Committee”,活动时间为2023年1月14-15日。 站英文版介绍了“Hope Cup National Mathematics Invitational Competition(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自1990年发起后的历史,文中多次提及“Hope Cup”,文末还显示一枚印有“Hope希望杯”字样的金牌图案。

此次活动所称的“思维挑战游戏”是什么?登录该官 可发现一些端倪。在 站“下载专区”中,有多份资料供下载,其中包括2022年、2021年“思维挑战冬令营六年级真题”,内容为40道奥数题。

该活动不接受个人 名。根据官 要求,成为2022-2023 hopeMath国际会员(包括俱乐部会员)即可参与“2023IHC思维挑战冬令营”,但 站不提供登记通道,“学生登记只能通过认证的学校、组织、机构或老师进行,请联络给你此 站的授权会员单位或老师获得登记链接。”

教育部通 取缔后,希望数学的“2023IHC思维挑战冬令营”仍可 名缴费。图/新京 调查组

竞赛组委会与培训机构的“双簧”

就在 名2023IHC思维挑战冬令营的家长担心比赛能否举行时,已经参加完暑期奥赛的家长却已在等待孩子的获奖证书——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它会被家长们作为筹码之一,写进孩子的小升初简历里。

10月末的北京海淀黄庄,银杏叶落了一地。“双减”之前,这里被戏称为“宇宙培训中心”,自“双减”政策落实以来,驻扎于此的大多数培训机构已人去楼空。红极一时的标志性建筑银 大厦,如今也稍显冷清。

但是,位于大厦A座的一间办公室内却异常忙碌。两排办公桌上、椅子上摆着一沓一沓的获奖证书,三位工作人员正在将证书一一打包,准备向家长寄送。

纳约数学办公地,即将向家长寄送的奥赛获奖证书。图/新京 调查组

经与工作人员确认,此处为纳约数学办公地。从外面看,这里没有任何招牌、标识,但办公室大门上贴着一张疫情防控公示及健康宝场所码,显示该地为“中文未来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纳约数学为“北京知传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而“中文未来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其股东。

其中,“2022年‘数学花园探秘’研学夏令营”证书落款及盖章为数学花园探秘科普活动组委会,该活动即广为人知的“迎春杯”。“2022航天云端科技嘉年华”证书落款处显示为“‘华数之星’青少年科学思维俱乐部活动委员会”,工作人员确认称,这就是“华杯赛”。“2022 Math League International Summer Challenge”则是“美国大联盟”。

一位参赛者获得的“数学花园探秘”活动获奖证书。受访者供图

在过去的这个暑假和秋季,诸多为竞赛证书奔走的家长们,通过各种神秘的方式,完成了从 名、培训、考试、领奖的全过程。

《“萤火之夏”北京自然研学营》活动通知截图。图/新京 调查组

后经知情人士证实,此次考试最终于8月9日上午进行,其中一处考点位于“北京昌平盛华军训基地”。

紧随其后,“华数之星”(即原“华杯赛”)活动也悄然在线上进行。不同的是,此次活动被包装成“2022航天云端科技嘉年华”。

一位参赛者获得的“华数之星”(即原“华杯赛”)活动获奖证书。受访者供图

其中,最后一项“航天知识及综合素质问答”后面用括 标注了“极其重要”字样,同时强调:“关于素质问答的题型、分值、活动 址等内容,7月底组委会下发《操作手册》有详细说明(极其重要)。”最终的获奖证书上,不显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而是分别以“航天小博士”“航天小硕士”“航天小学士”代之。

8月底,有机构老师在家长群内发布“喜 ”,公布了其学员在各项比赛中的获奖情况。其中,共177位学员参加“萤火之夏”北京自然研学营(即迎春杯),共279位学员参加“华数航天科技嘉年华”,另外参加“希望数学2022国际精英挑战赛”个人及团体比赛的分别有505人及470人。

巨额收益背后的隐秘生意链

在重重政策限制之下,是什么样的动机驱动主办方变换名目、违反政策组织大规模比赛?奥数赛事到底有多大的获利空间?

仅就竞赛而言,活动主办方是首要获利方。

《“萤火之夏”北京自然研学营》活动通知截图。图/新京 调查组

以“迎春杯”为例,《“萤火之夏”北京自然研学营》活动通知显示,收费标准为4380元/人,并明确指出,其中包含接送车辆费、食宿费、保险费、物资、研学景点及内容等。

成本部分保守粗略测算如下:每个房间每天费用按400元计算(容纳2人),即每人每天住宿费用约200元;餐食、车辆、保险及物资,按每人每天200元计;景点门票按100元/人次计;另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活动负责带队的均为 名培训机构的教师(费用自付),因此主办方人力成本甚微。综上计算,活动三天成本仅1300元/人,即利润约3080元/人。

而与之关联甚密的培训机构,也能从中获取巨额利益。

上述“游戏规则”显示,主办方全程不直接接受 名,而是委托培训机构代为招募 名。而机构会派出领队带队参加活动,并在各个环节中与家长对接。同时,机构作为中间方,则会向家长加价收取费用,每个机构加价幅度不同。

以某培训机构为例,其向家长告知的“DSS”(迎春杯大师赛缩写)内部 名价为6200元/人。成本保守测算如下:共组织177人参加考试,4380元/人交给主办方(组委会);共派出总领队及领队共4人,每人3日行程费用由机构承担(按4380/人计),同时,招募10名家长志愿者协助带队(费用自付);给每个孩子订购一套队服,按每人100元计。粗略测算可知,该机构在此项活动中利润近30万元。

而 名费差价只是机构的一部分利润,还有一部分来自与比赛同步销售的考前冲刺辅导班课程。“每一环节都要赚取一波利润,而这些负担最终都会落在家长身上。”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道。

知情人士指出,线上活动不需要场地、不需要住宿,成本很低。 名费较低,但参赛规模巨大,面向全国范围组织 名,且很多学员会多次参赛。“虽然每次考试是自愿 名,但对家长来说,这就类似军备竞赛:‘我有一个一等奖,但大家都有一个一等奖,那就相当于大家都没有。所以,就算得了一等奖,下一次还要考。万一我不考,别人考,那别人的简历就比我多一行’。”

杯赛成“招生密码”,催生“地下教培经济”

事实上,围绕“奥赛”形成的利益链条还不止如此。

“相当于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是否违背考试命题工作伦理?考试的公平如何保证?如何保证不会出现泄题或者考后的不公正行为?”有家长提出质疑。

一般情况下,按照规范的试卷命题工作要求,命题人与“答题人”之间需保持必要的距离,以保证考试的公正公平。但大师赛为何不对命题人身份进行保密?

有知情人士给出答案:“依靠命题人身份,授课招生就会招得好。”

同理,担任命题组组长则拥有更大的影响力。据知情人士,迎春杯内部组织架构中,初赛、复赛、总决赛(即大师赛)分别设有不同年级命题组组长。“组长职位的影响力可以形成一个生态,一部分家长会特别追捧他。基于这一身份的影响力招生,将带来每年大几百万元的收益。”

除“命题人”外,奥数也成为部分违规培训机构的招生开班的“密码”。毫不夸张地说,奥数竞赛催生了“地下教培经济”。

北京卓越优才工作人员出示的五年级授课大纲。图/新京 调查组

该公 曾发文,自称海淀区卓越优才培训学校。据悉,2021年5月18日,北京市教委通 ,“优才教育”(海淀区卓越优才培训学校)面向小学生举办线上学科类选拔考试,违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北京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标准(暂行)》相关规定。同时在调查中发现,该机构存在超前超纲培训问题,并涉嫌将培训考试(测试)结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

纳约数学也仍在招生培训。该机构一名工作人员向家长介绍称:“刚接触奥数可以 我们创新体系的课,速度永远都比校内要快半年左右。学习这个课程,另外这些竞赛也要参加一下。”

专家建议严格依法治教、斩断利益链

“参赛的孩子中,五年级学生居多,主要是小升初群体,参赛是为了升学。”一位从事奥数教学的教师说道。在他看来,实际上真正对数学感兴趣的孩子,不到十分之一。

长期以来,竞赛获奖证书被家长们视作小升初“上岸”、争夺优质教育资源的筹码,因而热度不减。2018年起,教育行政部门多次发文“禁赛”,学前教育阶段各类竞赛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竞赛被叫停。竞赛数量大幅削减,竞赛横生的乱象得到遏制。

“受利益驱使,违规竞赛仍时有发生,这些违规竞赛扰乱了教育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和家长负担,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在今年11月9日的通 中,教育部如是表达。

违规竞赛为何屡禁不止?为何仍有家长趋之若鹜?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原因之一,是少数学校还存在将招生与竞赛挂钩的现象,导致家长在追捧正规竞赛的同时,认为违规竞赛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升学竞争优势。要彻底斩断利益链,就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严格依法治教,叫停并问责学校存在的违规行为。

他指出,原因之二,有少数家长希望通过竞赛来“打造”孩子的特长,并展示育儿成就,受这种心理支配,他们容易成为被违规竞赛、“山寨竞赛”收割的“韭菜”。对此,熊丙奇认为,盲目让孩子参赛,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压力,反而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得不偿失。

实际上,对于竞赛的规范管理,教育部等四部门曾印发《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教育部门依法依规对违法违规开展竞赛的行为进行监管查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对竞赛活动主办方违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民政部门对竞赛活动主办方违反 会组织登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行为。

针对“希望杯”更换主体、境外注册的情况,上述办法也有明确规定:境外国际性竞赛在中国境内举办时,应由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中方机构合办或承办,并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五条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组织主体(主办方)应为在中央编办、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正式机构,必须具有法人资格。主办方必须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具备较强的专业影响力和学术团队。举办竞赛过程中经查实有违法违规行为,致竞赛活动被教育部终止的,其主办方不得再次申请举办竞赛。”

对于参与竞赛组织活动的培训机构如何处罚?2022年11月23日教育部公布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给出了答案方向。第二十一条明确,校外培训机构擅自组织或者参与组织面向中小学生的 会性竞赛活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退还所收费用,予以警告或者通 批评;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关于链条上违规招生培训的个人、机构,上述《办法》中明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审批开展校外培训,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公安、民政或者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责令停止举办、退还所收费用,并对举办者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一)线下培训有固定的培训场所,线上培训有特定的 站或者应用程序;(二)有2名以上培训从业人员;(三)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对于违规竞赛的规范与管理,教育部强调,有关市场主体要合法合规经营,不要违规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对于违规竞赛活动,教育部门将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据悉,教育部设立了专门的举 投诉电话(010-66092315、66093315),同时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投诉举 电话,广泛接受 会监督。

新京 调查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