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在滴滴快的联姻的第97天,滴滴专车在京举行发布会,首次分享滴滴快的合并后的美好时光,会议宣布从25日凌晨起,在全国12个城市实行“每周一免费坐快车”,从26日起,滴滴将在出租车领域试行“100%应答”,6月1日,其推出的顺风车正式上线。而易到用车抢在滴滴之前推出搭便车服务,明显有“截和”之意,与此同时,外来土豪Uber也在打车领域掀起不小风波。中国的打车软件烽烟再起,谁胜谁败一时难辨,但中国整合营销第一人、索象策划集团董事长卢永峰认为,将移动互联思维融入日常交通,一定要懂用户、懂市场。
(索象策划集团董事长:卢永峰)
三足鼎立,血拼到底!
卢永峰认为,中国的互联 打车之所以发展迅速,一方面取决于移动互联思维的快速普及,另一方面取决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出行需求,中国一天有4.5亿人要出行,其中有3000到5000万是出租车和专车用户,还有1.5亿自驾,将近2亿的公交或者地铁用户,显然这个单一市场的潜力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庞大的市场空间让竞争者垂涎欲滴,经过几番厮杀,如今的中国打车领域呈现三足鼎立的状态:老牌易到、舶来品Uber、合并后的滴滴快的。从市场份额上看,2015年第1季度中国专车服务订单量占比前三名分别是滴滴专车、Uber和易到用车,占比分别为78.3%、10.9%、8.4%,也就是说,滴滴快的用一年的时间颠覆了易到五年打下的江山。截止2015年5月,尚不满3岁的滴滴快的拥有了135万活跃司机,渗透率达到70%,1.6亿的用户在用滴滴或快的打车,每天提供400万次出行服务,专车每天提供150万次出行服务,以每天接近600万的订单数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出行平台。再来看Uber,2014年Uber扩张了6倍,获得了24亿美元投资,营收20亿美元,2015年的目标是百亿美元,而滴滴快的2014年的合计收入只有2500万美元左右,差不多也就是Uber两天的收入,显然,滴滴快的的直接竞争对手已经不是本土易到,而是席卷了全球,估值高达400亿美元,和Airbnb 称共享经济两大鼻祖之一的Uber。
烧钱大战,是否理性?
以上三家的共同之处就是都采取大肆烧钱的策略抢夺客户,明摆着告诉后来者——这是一场玩钱的游戏,没钱就别来玩!那么这样的烧钱达到何种程度,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合并前,滴滴是8亿1800万美元,快的是7亿9016万美元,总计16亿816万美元,烧钱时间是两年半。这次滴滴快的推出“每周一免费坐快车”的预算是10亿元人民币,10亿元能烧多久?答案是4天,平均每天花掉2亿5000万,这个烧钱速度确实令人咋舌!再来看Uber是如何烧钱的:5月份,在专车市场一度被诟病水土不服的Uber利用人民优步向滴滴快的发起猛烈的反攻,5月4 这一周,司机接满70单,就可以收入7000元。仅仅一周时间,人民优步新增三千多辆私家车,导致有些人直接就请假不上班,就为了这个“诱惑”,说明Uber的大胆和出位确实很有效。对此,卢永峰认为,烧钱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用户习惯,但烧钱不是长久之计,培养用户习惯最重要的是懂用户、懂市场。
如何懂用户、懂市场?
最后,卢永峰告诉我们,不管滴滴快的是否只是把出租车作为汽车020的切入口,无论这几家的020故事如何继续上演,有一点是确定的:这场游戏不是靠单纯的拉拢顾客和聚集资源就能制胜的,它最终要达到的是包括车主、平台、用户、合作伙伴在内的四方利益的共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