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侵犯用户隐私?AI换脸惹争议!ZAO们还能继续“造”吗

这两天,一款新推出的AI换脸软件火爆 交 络,只要一张正面照,就能把明星脸换成自己的。一夜爆红之后,换脸技术暗存的风险,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ZAO涉嫌侵犯用户肖像权以及影视著作权

南京大学法学教授邱鹭风表示:“毫无疑问构成了霸王条款,在这种状况下,用户隐私可能被不法利用,形成一个很可怕的盗用用户信息,还有可能侵犯财产权益。”

东南大学 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宋宇波说:“软件方索要的权力是过大的,国家现在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软件应用在获取个人数据时,要明确界定它的使用范围、使用用途。”

而企业未经授权使用并改编已有影视片段,在专家看来也涉嫌侵犯了著作权。邱鹭风说:“如果是出自明星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涉及到侵犯影视作品权利人,也涉及侵害到演员本身创作人物时候的,相关表演等等方面的著作权。”

至于用户,专家解释,如果仅限自娱自乐不构成侵权;倘若使用换脸视频传播以谋利,则同样构成侵权。

换脸技术隐患重重 企业应提高活体鉴别技术

宋宇波表示:“换脸技术一开始出现就被人们用到什么场景呢,会把明星照片移植到不雅视频上进行散播,别有用心的人很有可能会拿着你的照片,去进行视频合成,或者制作对你不利的视频,进行敲诈或者影响你的声誉。”

尽管现在无法判断软件运营方收集人脸数据和授权是否出于恶意,但 友的担心却是可以理解的。随着AI技术进步,刷脸支付频繁使用在生活中,通过换脸技术,不法分子录制视频再把人脸换掉,很可能以假乱真进行犯罪行为。对此,安全专家认为,企业应当提高活体鉴别技术。

宋宇波说:“要采用多因子验证方式,也就是说采用多种认证方式提高身份确认可信度;在人脸识别时,不仅要采用活体的验证。现在随着技术发展,人脸识别可以做到,判断出拍摄的是真人还是照片或视频,也建议厂商在实现相应技术的时候,提高自身防范机制。”

人工智能技术与立法要齐头并进

在大数据和算法之下,个人隐私常常无处逃遁,普通人对于利用AI作恶也无力抵抗。对此,法律专家认为,发展人工智能,治理也需跟上。企业需自发承担伦理责任,保持敬畏之心;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与立法也要齐头并进。

邱鹭风说:“建议我们国家,要赶快制定相关的科技方面应用,还有监督方面的法律规定,至少可以用行政法规的方式先行补上漏洞,比如可以有一个相关的,对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法规,禁止所有企业用霸王条款的方式强制用户授权。”

今天,ZAO软件修改了用户协议,此前”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权的权利”的内容删除,并增加了”特别提示”。

更多精彩内容,请收看今晚18:30在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360》栏目,或者下载我苏、荔枝新闻APP。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8月1日
下一篇 2019年8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