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拼”事业群首度曝光 将成拼多多版“聚划算”?

称拼多多第一入口的“限时秒杀”悄然独立成事业群,5月19日“限时秒杀”推出2020年首次频道大促,秒拼事业群也由此曝光。

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拼多多APP首页的第一个icon,成立事业群强化加码该频道,与阿里聚划算的对攻意味加强,也透露通过一系列的产业带密集布局,拼多多的货品饥渴有所缓解。

强化“秒拼”

作为拼多多的第一入口,“限时秒杀”一度是拼多多的秘密武器。

在下沉市场,相当一批新用户是通过“秒杀”认识了拼多多。据拼多多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限时秒杀”多次创造单款商品百万单甚至千万单的销售数据,包括每分钟售出4500单女装,以及40万人同时“秒杀”腰带。

业内人士认为,“限时秒杀”长期在拼多多活跃用户增长方面发挥基石作用,本质上是将“双11”的需求爆发力日常化。因为流量巨大,品牌商愿意主动让利,甚至通过爆款大幅降低利润的方式,获取撬动全商品矩阵的杠杆,带动整体销售的增长。

作为拼多多第一入口,“限时秒杀”是拼多多引流的王牌频道。此前在拼多多的线上招商会上,招商方面的负责人就表示,限时秒杀可以作为商家进入拼多多的“起家频道”,申请坑位主要看“单位时间内产生的销售额”,只要产品热度足够高、足够爆就可以来申请。

不过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眼下“限时秒杀”独立,意味要承担更多的作用,不再是引流那么简单。“‘限时秒杀’的表面是‘定时定量’,实际上是希望用连续的市场‘测试’,来带动创造最有效的全量供给。”所以从招商策略看,拼多多也鼓励商家先用“秒杀”做测试,通过打爆品积累原始用户,再决定下一步销售策略。

产业带“解渴”

对于拼多多,不可回避的软肋在于商品丰富度。

从上市之后开启新品牌计划升级到频繁与产业带合作,目的都在于为平台引入更多品牌与商家,疫情后拼多多瞄准“外贸企业转内需”的企业,都是延续了这层思路。

此前据拼多多年 显示,拼多多的商家数已从360万家增长至510万家。另据拼多多数据显示,通过一系列密集的产业带合作,新增超过10万家出口转内销的企业入驻拼多多。

不过在何帆看来,打造内需导向的生态系统,对于企业和拼多多都是新事物。“一开始拼多多关心的可能只是如何打造一个爆品,但做着做着发现需要打造一个产业链。因此现在能看到平台型的企业都在力争上游,真正做到最后也不止拼多多一家。”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淘宝特价版上线,淘宝方面公布了未来3年的C2M战略目标:帮助1000个产业带工厂升级为产值过亿元的“超级工厂”,为产业带企业创造100亿元新订单,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打造10个产值过百亿元的数字化产业带集群。

何帆认为,拼多多与产业带密集合作,背后实质是地方政府和平台型企业,协同打造内需导向性的产业生态模式,这种模式很可能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新消费引擎。不过最终模式能否跑通,要看双方对这个模式有多重视,愿意花多少力气真正落到实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4月16日
下一篇 2020年4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