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现在象棋软件的水平远超人类已是不争的事实,软件能够走出特级大师想不到的怪招、飞刀,许多特级大师都用象棋软件来进行训练,锻炼自己的棋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象棋软件相当于扩充了棋谱,使棋谱更加多样化,不再单一。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象棋软件发展带来的弊端也是非常巨大的,我觉得如果再不封杀软件,象棋这个传统的项目必将走向灭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来罗列一下象棋软件的几大“罪状”。
一、象棋软件加快了象棋的发展
乍一看,加快了发展这不是好事吗,但是凡事都有它的发展规律,无外乎都是开始–发展–高潮–结束。象棋传承了几百年,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对于棋手而言,还有很多变化没有挖掘出来,我们享受的是揭开神秘面纱的过程。可能一个套路在某段时间红方占了上风,经过棋手的不断探索、思考,过了一段时间黑方又占了上风,双方在这样拼斗的过程中体验象棋的魅力。但是现在这些都被软件破坏了,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软件,象棋可能还有几千年的发展生命期,但是因为有了软件,这个生命周期可能缩短到只有短短几十年。中国象棋在外国人眼中就好像是魔术,所以他们尊称杨官璘为“象棋魔术师”,这也是魔叔称 的由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魔术被揭穿了,你还会去看吗?前些年刘谦在春晚红火的时候,常常他的魔术还没表演完, 上都出现了各种揭秘,后来媒体发声,请求 友不要再搞这些所谓的揭秘了,给大家留下一个想象和期待的空间。现在象棋软件扮演的就是揭秘者的角色。对此,柳大华老师也曾说出过他的担忧和看法:“象棋里面有很多变化,人工智能却把棋局猜透,它能把每一种布局的穷尽变化制造出公式化的东西给你,定式动辄四、五十步。2000年之前象棋人工智能没有出现以前,当时一流高手对弈,对布局的认识和变化,还有很多未知。较量过程当中,比拼的是理解,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样下棋是一个享受探索的过程。如今,下棋的方式全改变了,现在是比背书、背套路。现在高手背书的比例太大了,和棋的比例就大大增加。所以高水平的比赛,出现精彩棋局的概率就变得很低,很多是按部就班。由此带来的是象棋的观赏性和乐趣下降”。在与年轻选手的对弈中,柳大华有很深感受,“当你在深度变化时走了一招棋,如果年轻棋手功课做得细,看到你的变化,他可能已经提前用智能软件做好了预案。如果我赢了盘棋,别人把棋谱输入软件,很快就能破解,靠的不是人脑去钻研,而是电脑。棋手动不动就开软件,作战能力会下降很多,实战中的分析会产生很大偏差。”现在象棋软件的开局库庞大到几十几百G,一个套路直接给你拆解到残棋,一步棋走完之后直接就看到了结局,试想一下,这样下棋还有什么乐趣?
二、象棋软件让纯人在 上对弈失去了乐趣和动力
络带给我们生活上的便捷现在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有了 络对弈平台,我们足不出户,都可以跟全国各地的棋友一较高下。我们现实中去街头棋摊下棋,可能还受限于时间、地点或天气的条件制约,而且还可能坐到那里遇到的是水平不相称的对手,输赢都没意思。但是在 络上这些不利条件全没有了,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连上线之后对弈切磋,系统还可以自动给你匹配和你水平相当的对手,让你体验到棋逢对手的那种快感。但是现在都被象棋软件给破坏了,当你下到一定级别之后,发现遇上的对手几乎全是软件,分分钟杀的你怀疑人生。经常听到我身边不少棋友抱怨说,他们现实中比赛经常都是拿到优胜名次,可以说都是市冠省冠级别的水平,可是在 上下棋却总是一和难求,更可气的是,自己冥思苦想思索半天走一步之后,对手几乎都是秒下,还一边下一边嘲讽他是个臭棋篓子,现在他们都怀疑自己到底会不会下棋了。对此我也是感同身受,我这几年也几乎不在 上下棋了,因为软件太多了,以前和 友下棋,大家互有胜负,斗个旗鼓相当,那种乐趣再也找不到了。现在偶尔就是去到业九评测区看看,两个软件杀得不亦乐乎,围观者往往甚众,大家边看边发出赞叹声,认为此局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这可能大大满足了两个软件使用者的虚荣心。记得有一次我在 上被一个软件连杀了十几盘,对手一边下还一边讲解,围观的粉丝膜拜的就差高喊一统江湖、千秋万代了。被我戳穿他是软件后还死不认账,碰巧我们是一个城市的,就约定面战,一开始他找各种理由推脱,我就给他放宽条件,和一盘就算他赢,结果第二天面战,结局和 上一样,只是角色互换了。真是在 上是个神,线下一面战原来是个鬼。
未完待续,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加关注,明天更新,继续罗列软件的其他罪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