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转发微信就能挣钱?警惕 络平台成“知假售假”主渠道

微信朋友圈转发,就能卖货、带货,再根据销售量获得提成——这样的“好事”近年来成为一些年轻人“兼职赚钱”的新门路。但轻松赚钱的“好事”背后隐患重重。

近期,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在夏季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和“砺剑”专项行动中连续打击多起利用 络平台“知假售假”的违法行为。“涉案人员中,有负责倒货、招人的,其中参与跑腿、转发、提成的多是20来岁的年轻人。”闵行公安分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殷豪堃说。

“直播带货”售卖假货案件层出不穷

近日,一则《直播间里售假,警察闪现现场》的视频在上海市民的朋友圈流传。视频中,一名女主播正在抖音平台上直播销售一二线时尚品牌服装,不时与观看直播的 友互动。正在主播向 友展示服装细节时,一队民警闯入直播间,打断主播带货。这处位于闵行区的公寓里,存放了大量品牌服装,后经鉴定,均为假冒产品。

从去年12月至今年6月,两名主播周某某、宣某某共计销售20万余元的假冒产品。这些产品的单件售价,仅为商场正品价格的二十分之一。

同时,民警注意到当直播间开始“秒杀”后,大量兜售的货物并不上“小黄车”货架,而是在直播间的另一处链接进行售卖。经调查取证,该直播间的主播周某某并未获得相关品牌的授权,其销售的品牌服饰也无正规渠道的购买记录。

目前,两名主播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已被闵行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对其所售货源正在展开进一步追查。

“我们与相关平台保持互通互联,一旦出现售假行为,平台方也会帮忙收集证据,再采取各类惩戒手段。”殷豪堃说。

“知假售假”害了品牌方、消费者

除了在 络直播平台售卖假冒品牌服装外,还有人卖假冒品牌汽车配件、游戏手柄、保温杯、珠宝饰品等,对产品品牌方和消费者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在闵行区龙吴路某汽配公司里,一批某品牌的假冒汽车配件长期囤放在库房里。经警方多次询问,工作人员付某某称,销售假冒汽车配件并非其个人行为,而是公司行为。付某某仅按照公司负责人李某某的要求,对假冒产品进行销售。

后经查,李某某自2021年9月开始就陆续采购某品牌的假冒汽车配件,并要求工作人员对外销售。至案发,李某某非法牟利3000余元,涉案金额33934.67元。

而在另一起案件中,一家 店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这家店铺以低于市场价较多的价格,对外销售“高仿”的某知名品牌游戏手柄。店铺于2021年5月在 店销售高仿手柄,后在7月另外注册了多家 店销售高仿手柄。不到3个月时间里,犯罪嫌疑人共开了5家 店,销售高仿游戏手柄2000余件,销售金额达40万余元,现场还查获了尚未售出的高仿游戏手柄1800余件。

殷豪堃介绍,这些售假案件,看似单笔交易数额不大,但对消费者信心、企业信心打击颇大。“个人消费者看案值不大,大多也不会 案。”殷豪堃说,一件原价90元一瓶的洗发水,仿冒品价格可能只要一半或者更低,但企业因此遭受的打击却不小,“有的小店,每月几千瓶地往外卖。这样的小店一多,势必有损品牌方的销售量,还害了消费者”。

打击“知假售假”,维护营商环境

此前,上海警方就成功侦破了“乐拼”涉嫌侵犯“乐高”品牌著作权案件,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捣毁生产、包装、仓储等窝点3处,流水线10余条,缴获生产模具90余块、说明书近20万份、包装盒20万余件、成品“乐拼”玩具63万余件,涉案金额逾两亿元。

殷豪堃介绍,“知假售假”是众多品牌方的头疼事。警方除日常受理市民 案等售假行为外,也接到了不少企业的维权 案。

“近年来,企业主动查找 络售假平台、主动维权的案件越来越多。”殷豪堃说,除假冒品牌服装、汽车配件、游戏手柄等案件外,闵行警方还查处过假冒酒品、品牌保温杯等案件,其中不少案件都是品牌方主动收集线索后 案维权。

近年来,尽管有些售假嫌疑人开始采用“在多个平台开设多家店铺”“多个仓库存转移库存”等方法规避警方查处,但从 络售假多能留痕的角度来看,警方判定“知假售假”时仍能调取销售证据、出警全程录音录像。

针对一些年轻人受所谓朋友推荐,认为随手转发售假微信就能赚钱的现象,殷豪堃提醒,这也是“知假售假”的打击范围,“有的人到案后会说,我转发一下微信就能获得收益,我不知道这是假货。实际上警方有多种渠道收集证据,不是你自己说不知道,就能糊弄过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