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没钱就不会被骗?各种借钱APP在帮骗子的忙

近日引发关注的《侮辱性极强!编发无数电信诈骗新闻后,小编我竟被骗5万……》里的受害小编就在被骗完3万元后,又“负债”了2万余元,背后“帮凶”竟是借贷APP。

受害小编的微信朋友圈截图。

没钱不是“免诈金牌”,有APP就行

据上述受害小编介绍,在骗子的话术控制之下,自己把近3万元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骗子冒充的“检察官”又以部分借贷平台涉嫌与案件有关为由,诱骗自己进行贷款和转账。

“我这次就被骗子引导,在一个叫‘好分期’的平台贷了约2万元。对方仍不肯收手,以多个借贷平台与案件有关为由要求查看我的额度。”受害小编称。

这并不是个例。此前,多地就已曝出骗子冒充“公检法”,诱导受害者在平台上借贷的新闻。

为何线上借贷平台成了骗子眼中的“香饽饽”?主要因为各种APP都是放贷界的“速度狂魔”。

现在打开手机里的软件,只要提供了借款功能,在介绍里基本都会有“极速放款”、“到账快”等描述。

以大家熟悉的微粒贷为例,“5秒出额度,1分钟借钱,3分钟到账。”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动动手指钱就到手”。

如果看过各家的借贷页面,你会发现微粒贷并不是最快的。

唯品花借钱页面宣传的是“60秒极速到账”;芒果TV的芒哩·好贷称,“最快1分钟放款”;度小满的有钱花·满易贷是“30秒审批”;携程的借去花·信用贷“最快3秒到卡”,最牛的还是美团生活费·借钱,“最快2秒到卡”,眼睛一闭一睁的功夫,钱就到手了。

截图自美团借钱页面。

同时,在不少APP的借钱页面,还会滚动显示,“XXX用户X分钟前成功借款XXXXX元”,营造出一种“钱很好借”的感觉。

“钱那么快就出借了,真能保证借款安全?不怕出现坏账?”不少金融行业研究人士疑问。

如果你是首次借款,在领取额度这一步,需要先实名认证,提供姓名、身份证、支付密码等信息。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APP平时已掌握你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可能只输入支付密码就能完成认证;还有的APP在通过手机 验证后,上传身份证正反面,就可获取信用额度。

截图自苏宁易购任性贷页面。

微粒贷、借呗或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用户大多已经实名认证,掌握用户信息较为全面,在打开借款页面时,已直接给出借款额度。

体验发现,在各种借贷APP上,如果你信用较好,在成功获取额度后,后续填写借款金额、收款卡 等信息发起借款,然后等待借款到账即可。

在电信诈骗类案件中,肖飒认为,若 络小额贷款公司在前述环节未做到贷前、贷中的应尽职责,将因此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但原则上对借款人并不承担法律责任。不过,如果诈骗行为人与 络小额贷款公司在事前形成合意,二者将构成诈骗罪的共犯。

风控不足,借贷资金流向楼市甚至骗子手里

4月16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 告(2021)》提到,当前消费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部分消费金融机构成立时间较短,技术和人力资源不足,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对无抵押、无担保消费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资料图:郑东新区一处新建小区。阚力 摄

事实上,在消费贷领域,早在2017年,多地就开启了严监管模式。近年来,国家层面也就互联 贷款管理、 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等出台相关法规,或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贷款资金用途亦作出明确要求。

但资金套现、违规挪用乱象仍时有曝出。如,2020年,兴业消费金融就因未尽贷款“三查”职责,违规发放不符合消费用途贷款,被处以50万元罚款。

所以,面对电信诈骗,不要以为“我没钱,不可能上当”。因为,骗子不会因被骗者没钱就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毕竟还有线上借贷平台这个渠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