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性能测试中-内存溢出和内存泄漏如何进行定位区分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在软件测试性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内存溢出或内存泄露的问题,在工作中如何去定位分析及给出解决方案。

一、内存溢出:
程序在申请内存时,没有足够的内存空间供其使用,比如Interger申请到的内存空间,却要存long才能放下的数据

简单理解就是:我给你分配的地方就这么多,你超过了就溢出了

内存溢出(Out Of Memory) :就是申请内存时,JVM没有足够的内存空间。通俗说法就是去蹲坑发现坑位满了。

内存泄露 (Memory Leak):就是申请了内存,但是没有释放,导致内存空间浪费。通俗说法就是有人占着茅坑不拉屎。

二、内存泄漏
指程序申请到内存空间后,无法释放已经申请的内存空间,积累多了,再多的内存都会被占进

内存泄漏如何判断?

  为了判断内存的泄漏,一方面可以使用Linux环境下的内存泄漏检查工具valgrind,另一方面在写代码时可以增加内存申请和释放的统计功能。看申请的和释放的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有内存泄漏的情况发生。

以发生的方式来分类,内存泄漏可以分为 4 类:

1 、 常发性内存泄漏。发生内存泄漏的代码会被多次执行到,每次被执行的时候都会导致一块内存泄漏。

2、 偶发性内存泄漏。发生内存泄漏的代码只有在某些特定环境或操作过程下才会发生。常发性和偶发性是相对的。对于特定的环境,偶发性的也许就变成了常发性的。所以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对检测内存泄漏至关重要。

3、 一次性内存泄漏。发生内存泄漏的代码只会被执行一次,或者由于算法上的缺陷,导致总会有一块仅且一块内存发生泄漏。比如,在类的构造函数中分配内存,在析构函数中却没有释放该内存,所以内存泄漏只会发生一次。

4、 隐式内存泄漏。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不停的分配内存,但是直到结束的时候才释放内存。严格的说这里并没有发生内存泄漏,因为最终程序释放了所有申请的内存。但是对于一个服务器程序,需要运行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不及时释放内存也可能导致最终耗尽系统的所有内存。所以,我们称这类内存泄漏为隐式内存泄漏。 

内存溢出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引起内存溢出的原因有很多种,列举一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内存中加载的数据量过于庞大,如一次从数据库取出过多数据;

  2、 集合类中有对对象的引用,使用完后未清空,使得 JVM 不能回收;

  3、代码中存在死循环或循环产生过多重复的对象实体;

  4、 使用的第三方软件中的 BUG ;

  5、启动参数内存值设定的过小

内存溢出的解决方案:

第一步,修改 JVM 启动参数,直接增加内存。(-Xms , -Xmx 参数一定不要忘记加)

第二步,检查错误日志,查看 “ OutOfMemory ”错误前是否有其它异常或错误。

第三步,对代码进行走查和分析,找出可能发生内存溢出的位置。

重点排查以下几点:

1、检查对数据库查询中,是否有一次获得全部数据的查询。一般来说,如果一次取十万条记录到内存,就可能引起内存溢出。这个问题比较隐蔽,在上线前,数据库中数据较少,不容易出问题,上线后,数据库中数据多了,一次查询就有可能引起内存溢出。因此对于数据库查询尽量采用分页的方式查询。

2、检查代码中是否有死循环或递归调用。

3、检查是否有大循环重复产生新对象实体。

4、检查对数据库查询中,是否有一次获得全部数据的查询。一般来说,如果一次取十万条记录到内存,就可能引起内存溢出。这个问题比较隐蔽,在上线前,数据库中数据较少,不容易出问题,上线后,数据库中数据多了,一次查询就有可能引起内存溢出。因此对于数据库查询尽量采用分页的方式查询。

5、 检查 List 、 MAP 等集合对象是否有使用完后,未清除的问题。List 、 MAP 等集合对象会始终存有对对象的引用,使得这些对象不能被 GC 回收。

第四步,使用内存查看工具动态查看 电脑内存 使用情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