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微信知识产权保护 告》(下称“ 告”)10月29日发布。
对“洗稿”投诉进行合议
“洗稿”一般指采用同义词更换、语序转换、段落变换、增删非关键词语等手法生产内容,导致与他人作品主题、观点、大纲、素材、逻辑、结构、表达、描述高度相似,违反运营规范的行为。
“洗稿”不同于“抄袭”在法律界定上相对明确,“洗稿” 既可能构成抄袭,也可能未达到侵犯著作权的标准,不一定牵涉到法律的评价。
治理盗版影视链接
影视作品存在权利人组成多元(如影片的制片方、出品方、独家授权播放平台等)、影片权益授权细分(如花絮、海 、衍生品等)、投资额度与收益巨大、重点热播档期有限等特点。
播放盗版侵权影视作品的外部第三方链接在微信内传播,是微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非常棘手的问题。
小程序侵权难题
小程序内容由开发者布置在自己架设的服务器上,微信为开发者提供远程接口调用、前端框架开发、服务连接渠道、数据加密传输等技术,开发者通过微信提供的开发框架编写代码,自行架设服务器存储数据,自行与用户交互传输信息。
基于以上技术原理,即使在小程序内个别内容侵权的情况下,微信在技术上也难以定点删除开发者服务器中的特定侵权内容,目前只能通过下架整个小程序来达到断开侵权内容链接的效果。
告介绍,微信搭建了独立的小程序内容侵权保护机制,当权利人发现小程序内容存有侵犯其权益的信息时,可通过投诉流程,对有侵权嫌疑的小程序进行投诉。
该流程搭建了“转通知”“自行核实整改”“开发者主体信息展示”等符合小程序产品特征的纠纷解决和版权保护流程,在平台无法精确定位小程序侵权内容的情况下,通过信息转送,减少争议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避免平台对小程序进行整体下架。
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微信根据权利人提供的侵权线索,处置了超3800个小程序。其中,因头像、昵称、简介、简称等帐 信息侵权而被删除帐 信息的有2600余个小程序;因仿冒而下架的有近600余个程序;因代码侵权而下架的有580余个小程序。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