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递爪”试水匿名语音 交,果壳能否冬去春来?

不断变化试错的果壳,开始试水语音 交领域。

新推出的这款App被取名为“递爪”,主打4-6人的匿名语音 交,可让用户在一个设置好开场时间、话题的聊天局中讨论感兴趣的内容。

这些聊天局的话题由后台拟定,涉及职场、科普、留学、心理咨询等各个方面,延续了果壳知识传播的一贯风格。用户可以加入递爪的微信群,从而向运营人员提出对话题、栏目的相关建议。

果壳 创始人姬十三认为,递爪会是目前陌生人 交领域中的一股清流,他把这款软件定义为“非荷尔蒙驱动的 交”。

“我可以通过言谈来了解对方适不适合跟我做朋友,而不是外表。”递爪用户江小念每天都会点开这个App,他认为递爪看重用户的体验和需求。

目前递爪设置的官方微信群多达十余个,每个群都设置有3-4名递爪一线的运营人员,而每个递爪用户都可以申请加入微信群。用户可以在群聊中对软件功能、话题设置提出自己的意见,而递爪队长(运营人员)也会实时进行沟通。

“有一次我在微信群里提议能不能加一个闲聊局,结果App上真的就加了。”江小念认为用户的意见可以得到运营人员的及时反馈,这也增加了他对递爪的好感。

除此之外,用户分享意愿低、话题数量不够、监控语音广告难度大等问题也影响到了一部分用户的体验。江小念直言不会把递爪介绍自己微信里的好友。

除了果壳的背书之外,递爪也已经在知乎、豆瓣等国内内容 区进行推广。基于知识型 区中强调专业和态度的用户属性,递爪形成了较为封闭的 群和鲜明的 区氛围,但同时也影响了用户规模的增长速度。

据小薇介绍,递爪上线四个月以来积累了近20万的用户,App日下载量排在200-300名之间。这一数据显然并不乐观,但就果壳近期的种种动作来看,递爪的表现还不算差。

今年3月,果壳上线短视频产品“吱扭”,页面设计与抖音相似,内容聚焦在知识科普的领域。但随着头部短视频App对于知识内容的扶持,例如抖音、快手相继推出“DOU知计划”、“快知计划”,使得果壳在短视频领域的尝试受挫,发展空间被挤压——目前果壳吱扭的月活用户仅为5万名左右。为此,果壳选择转换主阵地,于今年10月入驻快手,并开设了17个官方背书的账 。

主站用户逐渐稀释,也迫使果壳创始人姬十三去寻求改变。2015年,果壳商店成立。同年,姬十三推出“在行”App,提供专家一对一的知识付费服务,通过线上付费线下交流的方式运行。随后,“分答”和“饭团”两款App先后上线,前者主打60秒语音问答,后者聚焦在UGC的知识经验技能分享。

郭洁认为,果壳创始人姬十三是国内第一批尝试知识付费业务的企业家,但随着近年得到、知乎、喜马拉雅等平台的兴起,果壳在知识付费领域“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现在几乎已经无单可接了。”据自媒体刺猬公 此前的消息,多位在行、分答(后改名为“在行一点”)的用户都表示,目前在这两家平台上的运营处境十分困难。“现在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势头。”姬十三此前接受采访时也承认,包括在行、分答在内的多个知识付费项目,在内部已经被认为是“失败”的产品。

尽管在知识付费领域遭受挫折,但果壳仍然在不断尝试新的变化。

2019年,果壳开始与招商银行合作,将科普内容精准投放在具有一定消费水平的用户上。同时果壳开始尝试to B业务,展开与全国范围内科学馆、博物馆以及一线书店的合作。今年6月,百度入股果壳,持股比例达到9.38%,并承诺将与果壳展开深度合作。要知道,此前果壳已有5年没有融资。

但涉足语音 交领域能否帮助果壳重新获得活力尚不得而知,或许正如姬十三在 交媒体上说的那样,“是夹缝还是趋势,果壳会边走边试。”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姓名均为化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1月18日
下一篇 2019年11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