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5元“邮费”买来个值5元钱的手表 朋友圈集赞领礼品成投诉热点

近来,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市民关于微信朋友圈集赞后个人信息被泄露、商家承诺的礼品无法兑现等问题的反映一直层出不穷。近日,山东省消协发布的2018年消费者投诉十大热点显示,利用微信等互联 交平台搜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成为投诉新热点。而由于消费者技术上的弱势地位,即使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或滥用,也存在取证难、维权难问题。

集赞容易领礼品难

张女士称,她在规定时间内集够了228个赞,持手机到店里领取礼品时,被告知暂时缺货,要留下手机 回去等通知。左等右等没有消息,她打电话询问,仍被告知没货。后来她再次来到店里,工作人员称,已经在上个月通过手机短信方式通知大家,礼品仅限前50人领取,现在早已被领光了。

“我根本就没收到短信”。张女士称,当初转发的信息中也没有名额限制。感觉被忽悠的她拨打了12345热线反映此事。经过相关部门协调,在连续两次到店里沟通后,张女士才领到了拉杆箱。

大量参与 友感觉“被忽悠”

相关律师表示,商家发布的点赞信息其实是一种营销广告,广告表明了只要参与者完成所要求的行为即可享受一定的 酬,符合《合同法》中要约的基本要素。只要市民完成了点赞行为并告知商家,则双方形成合同关系,如果商家不按照广告中的要求履行,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且,按照《广告法》规定,商家只要发布了营销活动,就必须兑现承诺,否则可按照虚假广告和宣传来依法处理。

“298元”黄金叶吊坠只值3.8元

除了难以领到礼品,微信朋友圈的转发、分享有机会抽奖、集赞等行为中还隐藏着诸多陷阱。

市民张先生最近通过朋友圈集赞获得一款“免费”手表,付了25元邮费之后,他发现这是一款档次很低的手表。张先生把手表拿到商店询问,被告知价值5元左右。

据调查,免费送的“品牌商品”一般都成本极低。比如,对外宣称298元的黄金叶吊坠,包括绳、盒、证书在内,成本一共只有3.8元,对外宣传258元的复古女表成本只有3元左右。

2018年7月,微信发布《关于打击欺诈违规、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的处理公告》,称有部分用户通过外部链接形式,发布集赞、免费送等欺诈信息,并借上述名义非法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侵害用户的隐私。

微信表示,将对涉嫌欺诈、非法贩卖个人信息的个人账 进行限制功能使用或限制登录等阶梯式处罚;对于涉嫌诱导分享、欺诈、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的外部链接进行阶梯式处理,违规后仍进行恶意技术对抗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用多域名、多账 来规避平台限制),一经发现,永久封禁其账 、域名、IP地址或分享接口。

微信还提醒用户,打开外部链接时要谨慎提供相关身份隐私信息,并注意核实是否存在欺诈内容。微信特别指出,部分欺诈页面会宣称集赞免费送礼品或把某些 页链接的封面图片伪造成“微信红包”的样子,诱导用户传播。

消费者维权面临取证难维权难

山东省消协发布的2018年消费者投诉十大热点显示,微信朋友圈的转发、分享有机会抽奖、集赞等行为隐藏着诸多陷阱,比如附加消费、非法套取用户个人信息等。由于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消费者财产安全存在严重隐患。消费者由于技术上的弱势地位,即使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或滥用,也存在取证难、维权难问题。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尹强民介绍,针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山东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依法进行,不得非法加工、公开、出售或者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未经消费者明确同意,不得向消费者发送商业性信息。消费者要求经营者删除个人信息的,经营者应当及时删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经营者应当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防止泄露、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经营者应当及时通知消费者,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另外,作为消费者,在遇到推销电话时应保持理性的消费理念,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来慎重选择和辨别。如遇到多次骚扰,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建议向公安机关 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2月22日
下一篇 2019年2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