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现实需求、提振市场信心,一系列支持政策陆续落地。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推进经济 会发展薄弱领域进行设备更新改造。业内人士分析称,央行此项政策落地后,一方面能有效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提高资金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匹配效率;另一方面,政策保证了更新改造贷款业务的可持续性。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面临进一步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央行推出此项政策工具可能产生三个效果:促投资、宽信用、兼顾内外平衡。
精准支持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
央行公告显示,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金融机构,按照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本金100%提供资金支持。
央行称,依托本次专项再贷款工具,金融机构将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 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支持。
谈及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目的,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主要为推进经济 会发展薄弱领域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有利于扩大制造业市场需求,推动消费恢复成为经济拉动主力,增强发展后劲。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认为,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将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受新冠肺炎疫情局部反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制造业等诸多领域面临包含设备老化、设备升级成本高、融资困难等在内的诸多问题。若不设立更新改造专项贷款,银行业对相关领域的支持难以做到精准滴灌。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在提升信贷规模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优化结构,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通过综合运用多项货币政策工具,央行不断激励金融机构的定向信贷支持,引导银行业贷款流向包含设备更新改造在内的诸多领域,是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尤其是作为本次政策工具的重点支持对象,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受疫情波动影响较大,属于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而这些市场主体又是吸纳城镇就业的主力军。由此,重点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信贷支持,体现了宏观政策精准发力,着力稳定就业大局的政策目标。”王青说。
另外,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指出,当前正处于宏观经济回稳向上的关键时间节点,而促投资则是四季度宏观政策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的一个主要发力点,银行加大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投放,能有效提振制造业和 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我们判断,在包括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各类政策支持下,四季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保持8%~9%左右的较快增长水平(1~8月为10%),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全球经济下滑对国内制造业投资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且该项政策工具也有助于教育、卫生等 会领域投资继续保持较高的两位数增长水平(1~8月为14.1%),进而为促投资发挥支撑作用。”冯琳认为,这也是此项政策工具强调“对于金融机构2022年9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清单内项目发放的合格贷款,央行按贷款本金等额提供资金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王青分析称,由于设备更新再贷款支持的信贷利率降至不高于3.2%,远低于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水平(6月为4.16%),这也将在短期内激发相关主体信贷需求,助力宽信用进程。他们判断,9月至年底,新增人民币贷款将持续处于同比多增状态。
王青还补充道,推出该项政策也意味着在外部金融环境大幅收紧、全球汇市剧烈波动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稳增长更加注重兼顾内外平衡,强调精准发力。
提升资金供需匹配率
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消息公布后,各地关于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落地投放的消息不断。
如在央行政策发布当日,广发银行作为全国21家有权办理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商业银行之一,就由中山分行为广东喜马拉雅集团有限公司成员单位发放中期制造业贷款1300万元;10月初,工商银行厦门分行成功牵头筹组完成某高校设备更新改造银团项目贷款,这标志着厦门地区最大金额、也是区域首笔 会服务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实现阶段性落地。
从信贷投放方向来看,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教育、卫生健康、文旅体育、实训基地、充电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等10个领域的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
谈及此前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落地的难点,冯琳认为,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的重点支持对象多为民营企业,而且行业比较分散,这些企业普遍存在抵押品不足问题,银行贷款审批环节难度较大。“这就意味着银行在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发放过程中需要创新风控模式,完善贷后管理。与此相对的是,此前银行比较熟悉的城投、地产客户往往抵押品丰富,银行的风控模式普遍比较成熟。”
杜阳将此前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落地的难点总结为四方面:在产品设计方面,各银行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凸显相关信贷产品特色,要在成本端进行实质性的减费让利,扩大抵质押物接受范围;在贷前审查方面,各银行需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是否符合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准入条件;在贷中审批方面,各银行需要对满足相关资质要求的企业开通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在贷后管理方面,各银行需要定期对相关企业的执行借款合同情况、资信情况以及贷款流向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防止信用风险的发生。
此次央行的政策落地后,杜阳认为,首先能有效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提高资金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匹配效率,发展改革委依托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会同各地方、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形成分领域备选项目清单,确保信贷投放的精准有效;其次,政策保证了更新改造贷款业务的可持续性。“从利率水平来看,专项再贷款利率仅为1.75%,相较于目前相同期限同业存单利率水平以及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的存款利率水平,具有明显优势,有效缓解了商业银行落地该项政策工具所面临的负债成本管理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四季度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利率很低,有可能引发套利行为,这就要求银行强化贷后管理,确保贷款资金实际用途符合政策要求;我们判断,金融监管部门也会加强专项再贷款实际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王青提示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