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类App迎来“最严监管”,多款学习类App涉黄被查

芥末堆 田园 1月8日 道

昨日,中国扫黄打非 发布《2018年“扫黄打非”工作述评》,其中关于教育行业提到,“扫黄打非”部门在2018年对学习类移动应用开展专项整治,监测核查了“互动作业”“小猿搜题”“纳米盒”等20余个学习类APP。

芥末堆发现,2018年国家对教育类APP的监管主要停留在涉黄内容上,但随着2019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对教育类APP的监管已然升级,从内容到准入门槛,再到收费以及学生数据隐私保护。

2019年,也许是教育类APP(在线教育公司)最难熬的一年。

《2018年“扫黄打非”工作述评》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道

20多个学习类APP被检查,“互动作业”被责令停业

说起教育类APP涉黄,最早的舆论事件当属2017年的同行之争。

2017年8月,“学习类App内含黄段子”成为各大媒体曝光的重点,而同行之间关于“蓄意抹黑”互怼的景象,也成为业内热议的一大话题。

根据多家媒体 道,“学霸君”“作业帮”“我要当学霸”“小猿搜题”等多款学习类App里掺杂涉及色情或性暗示的图文内容。除“荤段子”外,还包括“每日一爆照交友”“每日一表白”“每日一情话”等含有性暗示的栏目。

2018年4月,全国发起多项净 行动,其中“扫黄打非”部门发起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护苗2018”行动,将在线教育涉及的 络游戏、 络直播、短视频、教育类App等列入整治范围。整治时间持续8个月。

芥末堆注意到,除了中国扫黄打非 查出的几家APP,2018年12月14日,据南方都市 道,天天练乐乐课堂、学习宝2款App仍然存在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内容。

图片

芥末堆注意到,与2016、2017年对比,2018年净 行动首次将教育类App作为清查重点,并定性为“存在问题较多”。而我国对教育类App的监管也至此爆发。

教育部发布“最严学习类APP监管令”

2018年年末,各地陆续对进校学习类APP进行排查管控。比如北京市教委展开学习类APP调查;宁夏发通知要求学习类APP备案;河北开展学习类APP等移动应用程序专项整治工作;福建拟禁止小学布置电子作业等。但教育部层面的规范却迟迟没有出台。

直到2019年1月2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被业内称为“最严学习类APP监管令”。

《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立即对正在使用的学习类APP开展全面排查,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探索学习类APP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

在APP的使用上,《通知》要求,学校需要严格审查APP的内容及链接、应用功能等,并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意。今后凡未经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使用,也不得在课外统一组织或要求、推荐学生使用未经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同时,未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教师不得随意向学生推荐使用任何APP

《通知》还要求,学校和教师不得利用APP发布学生成绩、排名等信息;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不得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要保障学生信息和数据安全,防止泄露学生隐私。

该通知对学习类APP的内容、准入门槛提出了更明确且严厉的要求,虽然政策执行下来会有一段时间,但教育类APP想做B端业务,恐怕再无从前那么容易。

2018年,教育部将政策瞄准校外培训机构,主要针对线下培训机构。2019年,教育类APP(在线教育公司)也将难逃政策的监管。

除了内容要过关、进校门槛变高,按照教育部规定,在线教育公司还需做到“备案”和“公示”两点,一是将所办学科类培训班的名称、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度安排、上课时间等必须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二是必须将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班次及教师资格证 在其 站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月5日
下一篇 2019年1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