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智能风控业面临洗牌 不规范小平台料遭淘汰

近期杭州、上海等地一批大数据智能风控企业遭到警方调查,一时间大数据行业风声鹤唳。部分与现金贷行业联系较强的大数据公司及助贷平台已经暂停业务,有些消费金融公司也缩减业务规模。

业内人士分析,经历此轮整治之后,大数据智能风控行业将会重新洗牌。一些规模大、技术实力强以及合规要求严的大数据风控机构将能获得较好发展,而一些靠低价夺取市场的不规范小平台将退出或转型。

风控服务商遭重创

大数据智能风控安全风暴骤起,后续影响仍在发酵。“监管部门这次下狠手要规范行业,部分与现金贷行业联系较强的大数据公司及助贷平台已经暂停业务,有些消费金融公司也缩减业务规模。”华东地区一家大数据公司负责人表示。

剑指高利贷以及超利贷平台

“没有爬虫数据做风控支持,一些现金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要么降低额度、要么停止业务。之后一定会死掉一批这类公司,毕竟自己搭建一个完整的风控系统成本都要上千万。”北京地区一家大数据公司相关负责人称。

因此,薛洪言认为,这次数据违规现象整治,对与第三方大数据风控公司有合作关系的持牌金融机构(含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 贷平台、现金贷公司等所产生的影响,要区别开来看。

“对一些提供贷款服务、年化利率在36%左右的平台影响会比较大。因为随着行业整治趋严,一些多头借款用户可能资金链断裂、逃废债。相比之下,一些贷款年化利率在24%~26%的平台安全垫比较厚,受到的影响会相对较小。”他分析称,尤其是一些持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变换大数据风控服务商等方式,获得业务转型的腾挪空间。

智能风控场景应用爆发

对于整个大数据风控行业,行业内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爬虫技术还存在不少争议,因为这个技术存在过度爬取信息、爬取到的信息用途不明等问题。当前的阶段性整治,一些规模大、技术实力强和合规性要求严格的大数据风控机构将能获得较好发展,而一些靠低价夺取市场的不规范小平台可能会慢慢退出或者转型做其他业务。”

从国内大数据智能风控公司创立时间来看,大多于2013年至2016年密集成立,随着金融科技产业近年爆发,也经历了扩张期,部分公司完成多轮融资,其中,同盾科技的最新估值已达20亿美元。

他介绍,更早之前智能风控是通过设备、指纹采集数据制成黑白名单、用于预防共债风险。但是,从2017年起至今,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风控行业之后,AI 脱敏后数据可以形成高纬度风控模型,在智慧化、精准化、反黑灰产反欺诈上更完善。

“以前很好的原料,没有很好的大厨。”吴中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原来分散的有效数据充分挖掘和应用到更多行业场景中。

IDC最新 告预测,2019年度全球市场的大数据与商业分析解决方案整体收益将达1896.6亿美元。中国大数据市场总体收益将达96亿美元,预计2019年至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3.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大数据行业发展与安全寻求动态平衡

大数据、智能风控行业发展迅猛之际,与之而来的个人信息采集、应用规范也受到监管重视。今年5月份到8月份,《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信息安全技术、移动互联 应用(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草案)》等密集出台。

针对用户隐私,监管频出重拳,不仅仅是发生在智能风控大数据领域,甚至蔓延到整个互联 行业。近期,工信部对外披露二季度检测发现问题的应用软件名单,多个在线直播平台如YY、斗鱼直播,以及美团外卖、91短贷等32款应用软件被点名,多涉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

“爬虫技术等泛滥确实应该整治,保护用户个人隐私。但目前相关监管方法草案偏多,具体到细化和落实执行方面还有难度,行业也处在观望状态。”上述消费金融公司风控业务负责人称。

“要看到的是,当前监管支持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大导向并没有变。”薛洪言表示,看好当前金融数据在合规前提下深度应用开发前景,数据的发展和安全边界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对数据规范使用的监管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在央行近期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年~2021年)中提出,在切实保障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与敏感数据的前提下,强化金融与刑罚、 保、工商、税务、海关、电力、电信等行业的数据静源融合应用,实现数据资源有机整合与深度利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8月18日
下一篇 2019年8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