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楼幢突然换成了智能门禁,不考虑居民的需求,凭什么?”家住浦东新区利津路1313弄证大家园五期的陆女士近日向上海市民服务热线12345反映,11月中旬,业委会向居民推荐了一款门禁系统,需要下载手机App操作开门。正当家中老年人颇感不便之时,智能门禁就悄悄开始试点安装,有居民立即冲到物业经理办公室质疑……两个星期以来,已经有4个楼幢陆续拆除了智能门禁设施。
突然安装的智能门禁引质疑
证大家园五期是建于2006年的商品房小区,有856户居民,中老年人占据80%以上。十多年来,小区采用的门禁是传统的有线对讲系统,即访客按下房间 ,屋内响铃,业主接电并操作开门。
11月23日,小区物业科瑞公司贴出公告称,由于门禁机的使用寿命将至,部分配件损坏后没有新的配件更换,对业主造成出行困难,且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在参考其他 区使用门禁效果的基础上,引进了一家公司的门禁产品。当天起,该公司将对小区所有单元门免费提供新门禁的更换和维保服务。据介绍,新的门禁系统可以实现手机APP、人脸识别、刷卡、输入密码4种开门方式,以应对不同场景。安装之后,原有实时对讲的电话系统被切断无法使用。
△物业张贴出安装智能门禁的告示。
△新智能门禁可实现人脸识别、手机呼叫开门。
对于功能多样的新门禁系统,陆女士并非无法接受,只是担忧家中老人没有能力操作。原来,启用所有功能的前提是,户主需要在智能手机上下载一款特定的软件,根据自己的开门需求设置并上传个人信息。比如,应对访客、外卖、快递,居民就要在软件上绑定自己的手机或座机。一旦有人呼叫,门禁系统会拨打用户手机,提醒业主应答并操作开门。陆女士认为,老人的记忆力差、眼睛也不好,无法在手机上操作这么多步骤,会带来不便。
由于种种顾虑,陆女士所在楼幢的20多户居民中就有10户居民反对。然而物业在未开展充分征询的情况下,就擅自与门禁公司达成安装协议,这违反了小区的自治流程,引起居民不满。不仅如此,厂家免费更换是否别有企图,居民们心生疑虑。
用还是不用,年轻人与中老年人意见不一
△小区的旧门禁系统使用了十多年。
△一位老年居民正在了解智能门禁功能。
23 楼还未安装智能门禁。年过六旬的张阿姨直言自己是“保守派”,“我不反对新技术,但我只能接受办一张门禁卡,设置一个密码。”张阿姨并非对智能设备一窍不通,反而因为在医疗系统工作,懂一点电脑操作,会用智能手机。她透露了自己的顾虑:“手机每年都在更新换代,保不准门禁公司哪天就倒闭了,所以我不想过多地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
物业:安装欠考虑,补走征询流程
“确实是我们工作的失误。”陈经理也承认了小区在智能门禁安装中未遵循规约走征询流程。据称,一个月前,门禁公司主动找到业委会商议引进门禁系统,物业考虑旧门禁系统零部件难找,维修成本高,性价比低,而厂家又提供了免费安装和5年维保的机会,因此物业同意引进。业委会与物业商议后,以为免费的事项不需要经过征询,因此就匆匆安排了门禁公司进行安装。
此外,5年合约到期后,维保费用如何收取双方并未约定。陈经理也设想过智能门禁公司经营不善中途违约的情况,但他认为“这是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换一家就好了。”至于门禁公司会如何处置居民隐私?物业称并未考虑。
智能门禁作为 区呼声较高的新型配套设施,申城已有不少小区在引进安装。这些设施往往由第三方企业提供,通过与物业签订协议的形式进驻小区。新的技术、新的措施或多或少会带来不适应,在此提醒 区管理者们要注意方式方法,打造智慧小区的进程中,要让居民真正参与进来。建议 区管理者们要在妥善考虑的基础上,通过小范围的试点让居民们理解、接受;正式决策前,应该先听听大家的声音,要选择真的省心、便利的解决方案,而不能用“半强制”的方式让大家一下子改变生活习惯,这样往往会“好心办了坏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