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即有声阅读),用耳朵代替眼睛“阅读”,正被越来越多人选择与接受。
伴随有声阅读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我国有声阅读行业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有声阅读服务供应商种类繁多,通过一件件有声读物,行业上下游的版权方、制作方、传播渠道方等紧密联系起来,逐渐形成配合默契的产品创作、分发链条。
快节奏催生“听书”
打开听书APP,戴上耳机听上一段小说。如今,这是不少80后职场人在通勤路上的常态。“到了单位就进入工作状态,一天对着手机、电脑,回家后还要照顾孩子,根本就没时间拿起书。”济南某高新企业项目负责人张小雨说,大学期间自己很爱读书,但现在时间少了,只能挤些时间阅读,听书更像是被逼得。
“实际上,有声阅读较早涉猎的是儿童教育领域。相较于对文字阅读的持久力,儿童对声音刺激更为敏感,‘听故事’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然需求,有声读物在儿童消费市场也一直比较稳定。”儿童有声故事平台“口袋故事”创始人李文华说。这种情况也可以从调查 告中看出,相比于选择听书的成年人,0-17周岁未成年人选择听书的人更多,其中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最高。同时,他也关注着成年人有声阅读情况,“从2017年的22.8%到2018年的26.0%,再到2019年的30.3%,成年人的听书率增幅明显。以此推测,2020年中国成年人有声阅读规模或将达到新高。”
正投身于有声阅读行业的马太牛对此十分赞同。2018年初,马太牛从有声阅读平台“得到”辞职来到济南,推出个人有声产品“老马商书房”,便是看中了有声阅读用户规模的飞速增长。“如果儿童教育是有声阅读市场上的稳定存量,那么成年人的学习休闲需求将为有声阅读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让很多人不得不转变传统阅读方式,选择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进行阅读。而在通勤、做家务和健身时,‘听书’显然比‘看书’更符合场景要求。”马太牛说,相比纸质书和电子书,有声读物的最大优势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想听就听”。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有声阅读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基于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核心技术,传统阅读资讯类平台实现了“读书+听书”的“双模式”阅读。目前,咪咕、QQ阅读、起点等都接入了科大讯飞的语音合成服务,是想通过技术重新布局有声阅读市场。
一个新职业兴起
2019年12月5日,喜马拉雅第四届“123狂欢节”落幕,狂欢节的内容消费总额定格在8.2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首届‘123狂欢节’内容消费总额为5088万元,仅仅四年时间,消费总额就突破8亿元,说明有声阅读消费领域仍有巨大的潜力和长远的发展。”喜马拉雅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说。
看到市场机遇的不仅是有声阅读平台,作为有声读物产业链的重要源头,内容版权方也积极行动,尤其是出版行业。为纪念著名作家三毛77周年诞辰,今年3月26日,懒人听书独家上线三毛代表作《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有声书,而“三毛作品”有声化的授权方正是著名民营出版机构——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一方面,经典作品通过音频载体突破传统读者圈层,借助有声书得到更好传播;另一方面,围绕有声书录制诞生的创新音频形态,如拆书、解读类有声节目,正成为图书推介的有效形态。”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黎遥道出授权有声书的原因。
“长期以来,有声读物的价值转化收益不高,不少出版机构将有声读物列为‘赠品’或‘可有可无的存在’,有声阅读行业分工并不清晰。而伴随有声阅读平台的崛起,有声读物的价值转化方式增多,开始有更多人愿意参与到有声内容创作,进而推动了有声读物产业链的发展与完善。”马太牛说,目前中国有声读物产业链大致分为内容版权方、内容制作方、传播渠道方,盈利模式包括版权收益、广告投放、内容付费等。而在产业链各环节,竞争最激烈的仍是传播渠道方。
“有声阅读平台间的竞争就是内容质量的竞争,要看谁能够拿到更优质的内容资源,而这对于在版权方面不具优势的平台是一个考验。”马太牛说,基于这种竞争逻辑,听书平台一方面加快与各类版权方的合作,一方面挖掘专业人才,开发属于平台的自有版权作品,并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有声读物创作的各个环节中。
对于演播人员的扶持,各大有声阅读平台也早早布局。2018年1月,喜马拉雅推出了“万人十亿新声计划”,计划在一年内投入30亿元孵化音频内容创业者,这其中包括为主播提供专业化和商业化的培训。同年11月,蜻蜓FM也公布了关于主播的生态战略,宣布将在3年内投入10亿扶持资金,打造集生态开放、资金扶持、版权支持、主播职业化的孵化体系。据统计,在喜马拉雅平台,每年有超过2万名主播参加有声书制作海选,而蜻蜓FM平台已签约专业主播35万名。
版权成有声阅读竞争焦点
在有声阅读市场成长过程中,版权问题始终是产业链上多方关注的焦点。有声读物是在文字内容基础上的二度创作,面向市场推出有声内容,既要获得著作权人的相关授权,也要获得演播人的表演权许可,这让有声读物版权问题更具复杂性。行业发展初期,未经授权内容录成音频上传 络的事情时有发生,大家对作品版权没有形成足够的认知和意识。
经过著作权人的多次维权行动,有声阅读产业链各方也在重新审视版权对于行业发展的意义。2014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创建全资子公司——北京悦库时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称悦库时光)。成立后不久,悦库时光便开始梳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所有的音频版权。“我们曾遭遇过有声作品被 络盗版的情况,为有效保护版权,公司要先清理‘家底’,再对外进行合作。”悦库时光总经理张蓉说。同时,出版机构也纷纷建立有声产品研发部门,显示出对有声版权重视程度的提升。2017年,山东教育出版 推出有声读物出版服务平台“小荷听书”,平台上大部分有声读物为出版 自主开发。同年,中信出版集团签下1000多种有声版权,因为以前没有获取有声授权的意识,一些作品甚至补签了有声版权协议。
“现在,即使一个不大的有声阅读平台,也会尽可能地争取一定量的有声读物版权,这是行业内已经形成的某种共识。毕竟哪个平台的内容更丰富、更能迎合用户内容获取需求,就更有发展空间。”马太牛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