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比较焦心,做的项目磕磕碰碰,最终因为信任、息差、损益、沟通基础的不同而夭折。
许多事情出发点是好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噪音,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回归主题
软件定制(项目)
做过软件开发的朋友肯定有体会,一个软件系统项目的立项到验收及付款,涉及多个环节。
需求阶段:核心是挖掘客户日常工作,能不能用软件提升效率,从而替代繁琐低效操作。过程因需求分析师对客户的行业、部门、使用人的认知理解不同,可能写出的需求也不同。一般而言,定制项目有了积淀后,许多功能可以模块化,从而大大缩短开发周期、人力成本。
功能原型:有了需求后,大体会涉及功能原型,原型软件有axcure,磨刀等,这些设计工具可以帮助分析师、设计师更好的和客户确认功能。
开发、测试、上线:
若需求大体相同,许多模块可以复制粘贴。也就是我们说的,不用投入多少人力、时间,稍微换换客户公司的logo或title,就可以让项目上线测试。
测试阶段:目的无外乎是让未发现的问题及时体现出来,并加以修正。成熟的项目或模块,因为有过成千上万次的使用反馈,出现问题的概率几乎为零,但不代表没有。
主要原因有客户所处的电脑硬件、 络、操作系统、安全、使用习惯不同,可能会暴露不同的问题。
软件项目的落地,需要经历立项、需求、设计、开发、测试、上线等一系列阶段,也会因为过程中人员的专业能力、投入人力多少、项目周期长短问题,导致项目不可控性加大,最终导致验收不合格而夭折。即使一个项目成功落地,周期一般也会比较长。若市占率还不足够高的情况下,那么,企业想要赚钱,就非常困难。
标准与定制的区别
1、标准产品相对定制,它的需求基本上可以标准化,也就是说:用户的习惯可以慢慢培养,不用因为客户各种需求去设计不同的风格。
如:Windows操作系统、微信、qq、各类游戏、微软的Office等。
换句话说过,你做出来的软件,完全垄断市场,一切听你 召!
2、版本迭代周期一般较慢;
3、软件投入的人力、软件开发时间完全可以控制;
4、不需要客户验收,内部测试没有问题后直接上线运营;
5、定制化的收费相对较高,标准化产品的较低。标准化的如:万得、ifind等行情软件。一个是看项目,一个是看用户数量。
6、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
案例分享:
二级市场里面也有做系统定制建设的企业,如:恒生电子、金证股份、赢时胜等。它们有统一的特点,细分领域完全垄断,这样就可以复用不同客户的应用场景。
所以,我们在选择软件企业时,一定要弄清楚它们具体采用哪种模式,以便我们更好的投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