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说话是一种能力、一种本事、一种功夫,但更是一 门学问。但凡学问都有基本原理,说话这门学问也不例外。

大家都知道,王熙凤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本事是非比寻常的。身为荣国府的总管,王熙凤在与宁国府内外各色人等打交 道时,无论对上还是对下,她都能应对自如,分寸拿捏得非常准确,不卑不亢。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元宵夜宴》中有这样一段:

贾母说:“袭人为什么没有和宝玉一起来?”

王夫人忙起身笑着回答道:“她妈妈前几天去世了, 袭人要去守孝,出席这种场合有些不合适。”

贾母听了点点头,不太高兴地说道:“既然跟了主子,个人的自由就要受到限制,一切行为都要以主子的想法为转移,倘若她还跟着我,就可以不在这里了吗? 现在我们这里的人手充足,还有别的人可以支配,就不追究这些了,但决不能因此而坏了规矩。”

王熙凤见状忙笑着说:“即使袭人不用守园子 里缺了她也不行啊,那灯花爆竹的很是危险。这里一唱 戏,园子里的人大都会偷偷地跑过来瞧瞧。袭人心细,让她在外面照看着,咱们也放心。更何况等到这戏场一散,其他下人又不经心,待宝玉兄弟回去后,铺盖是冷的,茶水也不齐备,到处都不便宜,所以我叫她不用来了,只照看屋子,给宝玉兄弟把茶水、铺盖准备齐全就是了。如此一来,我们这里也不必担心,又可以满足她守孝的愿望,岂不一举三得吗?老祖宗如果现在叫她,我马上差人唤她来就是了。”

贾母听了这话,忙说:“凤哥儿说得很在理,比我想得要周到,快别叫她了。她妈妈是什么时候没的,我怎么不知道?”

王熙凤笑道:“前两天袭人还亲自向老太太您禀 呢!您怎么给忘了。”贾母略想了一下,笑说:“想起来 了。我的记性不比以前了。”

众人都笑说:“老太太怎么能记得这些琐事啊!

一场风波就这样被王熙凤的一张巧嘴给平息了。

贾母本有责怪的意思,显然有些不高兴。经王熙凤那么一说,则心通气顺了。

王熙凤素有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本事,她一举三得的说法,讨得贾母满心欢喜。

下面同样是红楼梦里的经典片段,记载了王熙凤与刘姥姥之间的谈话:

刘姥姥来拜见王熙凤,并给王熙凤跪地请安。

王熙凤说:“周姐姐,快把她搀起来吧,别拜了,快请坐。我年纪轻,不太认得,也不知道您的辈分,所以不敢妄加称呼。

周瑞家的忙回道:“她就是我上回提到的那个姥 姥。”王熙凤点点头。这时候,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了。

王熙凤笑道:“这亲戚们不经常走动,都显得生分 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嫌弃我们,不肯常来坐坐;可那些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位高权重,看不起那些穷亲戚了,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呢。”

刘姥姥忙说道:“我们家条件不好,走不起啊,来了这里也没能给姑奶奶带点礼物,就是管家爷们看了也不像个样子。”

王熙凤笑道:“这话说得叫人恶心。不过祖父虚名,做了个穷官儿,谁家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是个空架子罢了。俗话说得好,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更何况是你我。”

刘姥姥说:“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是过来看看姑太太,姑奶奶们,也是亲戚们的情分。”

周瑞家的道:“没什么想说的就算了,若是有,尽 管跟二奶奶说,这和跟太太说是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了个眼色给刘姥姥。

刘姥姥会意后,还没说话脸就先红了起来,欲言又止,可是,今天来,确实有事相求,只得硬着头皮说道; “论理,今天头一回见姑奶奶,本不应该说,可是我从大老远的地方赶来,也只能实话实说了。”

又说道:“今日我带着你侄儿一起来,不为别的,只因为他老子娘在家连吃的都没有了。如今天又冷了起来,越想越没个盼头儿,只好带着你侄奔了姑奶奶来了。”

其实,王熙凤早就知道了刘姥姥这次的来意,听她不会说话,笑着道:“姥姥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王熙凤笑道:“您老先请坐下,听我跟您老说。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其实,亲戚之间原本应该不等上门来就有所照应才对。但如今家事繁杂,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的地方也是有的。况且近来我接管一些事情,压根儿不知道还有这些亲戚们。别看外头看着轰轰烈烈、风风光光的,可殊不知大有大的难处啊!说了别人也未必信。今儿您老大老远地投奔来了,又是第一次向我开口,怎好叫您空手回去呢。也巧了,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几件衣裳和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如果您不嫌少,就先拿去吧。”

刘姥姥见给她二十两银子,浑身发痒起来,说道: “喛,我也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您老拔根汗毛也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周瑞家的见刘姥姥说的话很粗,便向她使了个眼色 让她住口。王熙凤笑而不睬,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送到刘姥姥的跟前,说:“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拿去,先给这孩子做件冬衣吧。若不收, 就是我的不是了。这天还冷着,雇辆车回去吧。赶明儿有时间只管来逛逛,大家本就是亲戚嘛。天也不早了,我就不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说着, 就站了起来。

王熙凤与刘姥姥的对话,显然与贾母的不大相同,她对贾母说话可谓是投其所好,以下对上。而她与刘姥姥说话,却是以上对下,即便如此,但也说得非常有水平。她知道自己是晚出了人词记辈,但自己的身份、地位都比较高,可她仍然谦辞有礼,还颇讲人情地大谈亲戚关系,这些言语,这样的接待,显然是请示过王夫人的,因此,她言语间,既不过分热情,又不过于冷淡,既保全了面子,又不辱没身份、过分炫耀,由此看来,王熙凤做得非常得体。不过王熙凤在与刘姥姥谈话过程中,骨子里的那种高高在上和矜持,还是不经意地流露出来了。

王熙凤对贾母说话的态度、措辞,与对刘姥姥说话时的态度、言语比较,有明显的差别。虽然她说得很委婉,但对下说话时,仍把她高高在上的气势展示出来了。这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绝佳例子。人们之所以说话,其目的是在于沟通。讲话之前要掂量听众的文化水平、身份、地位,如果说不好便会闹笑话、惹麻 须;答话之前要考虑一下问话者的人品,否则,也可能会出问 题。所以,见人要说人话,见鬼要说鬼话,见妖人要说胡话。见人说鬼话是愚蠢的,见鬼说人话是愚昧的。

见人说人话是一门艺术,讲究一点艺术就不会伤害到别人了;见鬼说鬼话则需要些技术,如果略使用一点技术,就不会 被鬼咬伤了;见妖说胡话要模棱两可,稍不注意就会被妖人“忽悠”。

会说话的人,从来不会用高调讲话,他们说话会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聪明的人,说话不直接挑明;可有的人,话说了和没说一个样,而有的人,话没说却比说了还厉害。有的人,说的话听起来是坏话,可坏话里边却能显示出他的菩萨心肠;而还有的人,说的话听起来是好话,写出来一看全是褒义词,可是,字里行间隐藏的却是叵测心机。同样的话,从会说话的人与不会说话的人说嘴里说出来,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看上去有虚伪之嫌,但实际上,却是与人交往的一种技巧,只有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才能在交际场上游刃有余。

说话分寸决定效果

同事之间说话,恰到好处的语言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矛盾之所以发生在平时关系非常亲密的同事之间,很大的原因就是有一方说话不讲分寸,使对方产生误解,从而产生了隔阂。

究竟该如何把握同事之间说话的分寸呢?

1.要注意对方的年龄

对年龄比自己大的同事,最好谦虚些、服从些。当然,尊敬是最根本的,年长的同事往往是高你一辈的,经验比你丰富得多。与他谈话,千万不要嘲笑其“老生常谈”“老掉牙了”,一定要保持尊重的态度。即使自己认为是不正确的,也要注意聆听,而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对于年长的人,最好不要随便问他们的年龄,因为有些人往往很忌讳这一点,问起他们的年龄时,常使他们感到难堪。所以,在与年长的同事谈话时,不必总是提及他的年龄,而只去称赞其所做的事情。这样,你的话就会温暖他(或她)的心,使他(或她)觉得自己还年轻,还很健康。

对于年龄相仿的同事,态度可以稍微随便些,但也应该注意分寸,不可口不择言,伤人尊严。在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异性同事说话时,尤其要注意,不要乱开玩笑,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年纪比你小的同事,也要把握一定的分寸。应该保持谨慎、沉稳的态度。年纪较小的同事,有些人可能思想太冒进,或知识经验不足,所以与他们交谈时,注意不要对其随声附和,降低自己的身份;但也不要同他们进行争论,更不要坚持己见。只需让对方知道,你希望他(或她)对你无须过度尊敬,他(或她)就会因此而保持适当的态度和礼仪。但是,千万不要夸夸其谈,卖弄经验,在自己的知识能力范围之外还信口开河,否则,一旦被他们发觉,就会大大降低他们对你的信任与尊重程度。

2.要注意对方的地位


和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谈话,常会有一种压迫感,从而木讷口钝,思维迟缓。但有人却为了改变这种情形而走了相反的极端,即对上司高声快语,显得傲慢无礼。显然,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与地位高于你的同事谈话,无论他是你的顶头上司还是其他部门的领导,都应持尊敬的态度:一则他的地位高于你,二则他的能力、知识、经验、智慧也比你高,应该向他表示敬意。需要注意的是,与地位高的人谈话,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态度和想法,不要做一个应声虫,让他误以为你唯唯诺诺,没有主见。要以他的谈话内容为主题,听话时不要插嘴,要全神贯注。对方让你讲话时,要尽量讲与话题关系密切的事情,态度应轻松自然、坦白明朗,回答问题要明确。

与地位较低的人谈话,不要趾高气扬,态度应和蔼可亲、庄重有礼,避免用高高在上的语气来同其谈话。对于他工作中的成绩应加以肯定和赞扬,但也不要显得过于亲密,以致他太过放纵;更不要以教训的口吻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使对方感到厌烦。

3.要注意对方的性别特征

交谈时还要注意,性别不同,说话方式亦大不相同。同性别的同事之间谈话的言语自然要随便些,而对于异性同 事,谈话就应特别注意。当然并不是说要处处设防、步步为营,但起码要注意“男女有别”。比如,一位女同事身材肥胖,你千万不能“胖子、胖子”地胡乱叫她,但换了男同事, 叫他几声“胖子”他丝毫不会介意。再比如,公司的聚会上, 有一位新来的女同事,即便你是关心她,也不能上去问她: “××,你看起来很显老,到底多大了?”如果这样说了,恐怕这位女同事要记恨你一辈子了。

女同事与男同事讲话,态度要庄重大方、温和端庄,切不可搔首弄姿、言语轻佻。男同事在女同事面前,往往喜欢夸夸其谈,大谈自己的冒险经历,谈自己的事业及自己的好恶,更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听者感到惊奇与钦佩。所以,男同事需要的是一个倾听者。但是,如果男同事的话语令人难以忍受,这时,女同事则可以巧妙地打断他的话,或干脆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对不起,我还有事。”

4.要注意对方的语言习惯

我国地域广阔,方言习俗各异。一个大规模的单位,不可能只由本地人组成,肯定会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这点也要注意。不同的地域,语言习惯不同,自己认为恰当的语言,来自其他地区的同事听来,可能很刺耳,甚至还会认为你是在侮辱他。

比如,小仇是西北某地区人,而小汤是北京人。一次两人在空闲时间闲聊,谈得正高兴,小仇看见小汤头发有点长了, 就对小汤说:“你头上毛长了,该理一理了”没想到小汤听后勃然大怒:“你的毛才长了呢!”结果两人不欢而散。

毫无疑问,问题就出在小仇的一个“毛”字上:小仇的家乡都管头发叫“头毛”。小仇来北京的时间不长,言语之中还 夹杂着方言,因此不知不觉就说了出来。而北京人却把“毛” (什么“杂毛”“黄毛”等)看作一种侮辱性的话,难怪小汤要发怒了。

还有许多类似的语言差异:如北方称老年男子为老先生, 但这话被上海嘉定人听起来,就觉得是侮辱他;安徽人称朋友的母亲为老太婆,是尊称,但是在浙江,管朋友的母亲叫老太婆那简直就是骂人了。

各地的风俗不同,说话上的忌讳也因此各异。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必须要留心对方忌讳的话。一不留意,脱口而出,很容易伤害同事间的感情。即使对方知道你不懂他的方言、不知他的忌讳,原谅了你,但毕竟你还是冒犯了他,会给双方的交往留下阴影,因此应该特别注意。

5.要考虑对方与自己的亲疏关系

倘若对方不是与你交情很深的同事,你也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对方的反应会怎样呢?你说的话是关于你自己的,对方未必愿意听你讲自己的事。彼此关系尚浅交情不深,你却与之深谈,则显得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是关于对方的,你不是他的诤友,不配与其深谈,即使是忠言逆耳,也显得你冒昧无知;你说的话是关于国家政治方面的,对方主张如何,你并不清楚,却要高谈阔论,容易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在一个公司内,要与身边的同事搞好关系,谈话则必须注意对象的亲疏关系。对关系不亲近的同事,大可聊聊闲天,海阔天空吹一吹,而对于自己的隐私还是不谈为妙。但这并不等于对任何同事都要遮遮掩掩,见面绝不超过三句话,并只说些不痛不痒的大面上的话。换做是交情较深的同事,可以就其面临的生活方面的困难替其出谋划策,这样还可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与友谊,更有利于工作。

6.要注意对方的层次与性格特征

你与同事交谈,首先要清楚他的个性:对方喜欢委婉的话,你说话应该含蓄些;对方喜欢直来直去,你大可不必与之绕圈子,摆迷魂阵;对方喜欢钻研学问,你就应该说比较有文化层次的话;对方文化层次不高,你就应该与之谈些家长里短的小事;对方如果喜欢推心置腹,你就应该多说些诚恳朴实的话语。当然,这并非是“六月天,孩儿脸”,一天三变,而确实是搞好同事关系的好办法。

甲生性耿直,说话直来直去,毫无隐瞒,偏偏碰上了说话爱绕弯的乙。一天清早,乙从厕所出来,正 好碰上甲。甲就大声问道:“从哪儿来?”乙见有他人在场,还有两位女同事,便随手一指: 甲不明白:“那儿是哪儿?”乙只好含混地说: “W.C。” “w.C”是英文“厕所”一词的简写,甲偏偏不知,又不甘心,继续大声问:“W.C是什么东西?”乙见其他人都在看他俩,便偷偷扯甲,小声道:“1 。”甲环顾 周围,正好1 房间是女同事小王的寝室,于是大为惊讶:“大清早你在小王屋里做什么?”乙顿时面红耳赤, 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上面这个故事虽为一个笑话,但也可以充分说明,对不同的人讲不同的话着实很重要。如果甲讲究一点说话方式,不再寻根究底地追问下去;或者乙讲话直接一点,告诉甲自己从厕所来,也不会弄得谈话模糊不清、两人都尴尬了。

7.要注意对方的心境

与同事谈话,应该注意什么时候是相宜的时候。比如对方正在紧张忙碌地工作,你就不要去打搅他;对方正在焦急时, 你也不要去同他闲哪;对方如果正处于悲痛之中,你更要选择恰当的话题。假如你在这些情况下不合时宜地去打断扰乱他,一定会碰一鼻子灰。

对方心境不同,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话题。遇到同事得意时,应该同他谈高兴的事;遇到同事正在失意,应该适时宽慰,跟他说些你自己的失意事。如果同失意的人大谈得意之事,不但会显得你很不知趣,而且容易让对方觉得你是在挖苦他,他与你的感情不仅不能变好,反而会变坏。同得意之人谈你的失意,他说不定会怪你扫他的兴,即使表面上对你表示同情,心里也许会怀疑你想请他帮忙。你刚开口,他就设了防,使你无法与之深谈。对方心情不同,你也应进行不同的交谈,这样肯定能让同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友好。

一开口就让人喜欢你

  1. 尊重仰慕式

我曾拜读过您的多部作品, 从中受益匪浅,今天能在这里见到您,真是荣幸之至呀!

对第一次见面的人表示尊重、仰慕,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2. 互相攀比

原来您是桂林人?我是南宁的,离桂林不远,真巧,没想到在这里也能碰到老乡!

初次见面互相攀亲的谈互相攀亲式话方式,很容易搭建起陌生人之间谈话的桥梁,使对方产生一见如故的感觉。

3. 类比赞美式

你们公司的软件太好用了,方便高效。上次试用后,我把别的同类软件全卸载了。

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赞美,使初次见面的寒暄更具体,更能使对方产生好感。

第一章完结……

第二章待更新……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多多转发谢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8月20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