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爆红:她是主流性别审美的反叛者,抑或精神空虚时代的发泄口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的『思想界』,我们集中关注因《创造101》而火遍 络的女团练习生选手王菊以及由她引发的互联 狂欢。

王菊为什么突然火了?相信这是过去一周,令所有“菊外人” ——即不知道王菊是谁,也没看过《创造101》,但是已经被“给王菊投票”相关信息包围的人——都十分困惑的问题。互联 和各类 交软件上充斥着“菊言菊语”,和王菊相关的话语、图标、微信表情包在过去一周如病毒般疯狂扩散传播。王菊像是一个漩涡中心的黑洞,强势进入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然而很多人依然对于个中状况一片茫然。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首先需要知道王菊是谁。25岁的王菊是国内首档女团青春成长节目《创造101》的参赛选手。节目开播一个月来,王菊如坐上了人气过山车——从一开始的小透明,到因为不符合女团主流审美而被 友攻击,再到因为自信的谈吐和独特的气质圈粉无数,引发互联 的全民狂欢。王菊自身已经成为这个夏天的一个独特现象。这一现象本身既寄寓了对主流女性气质的颠覆和挑战,又包含了由王菊引发的gay icon和性少数群体的讨论,还涉及互联 粉丝文化的大型狂欢。

那么,王菊的出现以及所引发的关于女性独立以及挑战主流女性气质的种种讨论,究竟代表着 会的进步,还是从侧面反映了我们 会的原地踏步以及女性的艰难处境——为何一个谈吐正常、举止得体、宣扬女性独立的选手被一举奉为全民偶像并且击中众多女性的High点?而在2005年超女冠军李宇春引发全民狂欢并对正统长发甜美女性气质形成颠覆之后,2018年王菊的横空出世究竟是对主流审美的进一步挑战还是原地踏步?如果说李宇春周笔畅这类中性偶像的出现为性少数群体开辟了一定的生存空间,那么13年后王菊出现并被奉为gay icon的背后又反映了何种现实?此次席卷 络的王菊粉丝狂欢,究竟是一种庶民的胜利,还是当代生活的虚无产物?

从小透明到黑转红:王菊的六期逆袭之路

我们首先复盘王菊的戏剧化逆袭之路。在《创造101》节目的第二期,王菊以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空降抢位练习生身份登场,当时并未抢位成功,却又因为3unshine成员Abby退赛,以补位选手身份成为101位正式参赛选手之一。开始几期节目中她的镜头并不多,前几期的焦点大多集中在符合女团主流审美的、曾在韩国出道的美少女孟美岐、吴宣仪,以及符合直男审美、表情管理时常失控但具有迷之观众缘的杨超越身上。

在第四期节目“逆风营救”赛制中,王菊在险遭淘汰时又被选手Yamy拯救,获得旁听生资格。Yamy在节目中表示,选中王菊而非另一位选手倪秋云的原因是后者家里有钱,做什么都能成功,所以这个机会应该给王菊。Yamy的选择引发了观众的不满,王菊被视为一位强行留下的选手,观众甚至开发出一句专门黑她的口 :“地狱空荡荡,王菊在土创。”也是在第四期节目中,当其他选手都在因为去留哭成一片时,王菊没有哭,而是表达了自己想继续留在这个舞台上的愿望:“我还想留在这个舞台上,我还有梦想没有完全实现。”“我把每一次的任务都当做最后一次,我还是想为自己争取。”

在第五期节目中,王菊和马东的一番对话圈粉无数。她向马东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实力的不如好看的?”同时在王菊的陈述中,也能看出她对自己在一个女团中定位的思考。她自认为不像其他女团练习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完全没有实力的人。可是为什么我自己认为的实力,还不如光凭好看就可以被观众喜爱。”

紧接着,转折开始发生。先是王菊的黑粉扒出了她的旧照和曾经的生活经历,发现她大学毕业后先后做过小学老师、培训师、互联 猎头和模特经纪人。并且, 友惊诧地发现她以前皮肤白皙、身材苗条,和现在截然不同。节目组于是就王菊的过往采访她,问她是否愿意回到过去那个 友认为美的阶段,王菊回应,成为模特经纪人之后,她把独立放在了第一位,把做自己视为人生信条。同时她也引用了自己曾经就读的中学的校训,其中第一条便是独立,“精神独立,经济独立,我觉得太重要了。”这段话赢得了不少黑粉的赞誉, 友对王菊的黑转粉就此开始。

在第六期的第二次公演后,王菊被现场观众(女团创始人)投票留下,成功从旁听生晋升为正式学员。王菊在拉票时说的一番话,再次引发观众热议:“有人说我这样子的不适合做女团,可是做女团的标准是什么?在我这里,标准和包袱都被我吃掉了,而你们手里握着的,是重新定义中国第一女团的标准。”5月29日早晨7点,#王菊#超级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同时,王菊荣登女团投票榜榜首,其中地铁站投票超过第二名40万票。截止5月31日,王菊的票数达到276万,领先第二名孟美岐一百多万票。

王菊为何爆火?独立女性、主流女性气质偏离者以及同志偶像

从《超级女声》到《创造101》:民意再次胜利,粉丝应援霸权受到挑战

如果跳出女性和性少数群体议题,从女团节目的流程和生产方式以及粉丝工业角度去看待王菊的走红,又会有何种全新视角呢?撰稿人戴桃疆在为“澎湃新闻·思想市场”撰写的《“黑而胖”的王菊爆红背后:庶民的胜利抑或困境中的狂欢?》一文中详细分析了国产女团节目《创造101》所代表的模式以及粉丝和民意在节目中对选手起到的重要作用。

戴桃疆认为,虽然《创造101》在赛制上是韩国模式,但本质上节目呈现出的精神面貌还是《超级女声》式的。具体来说,韩国偶像选秀节目比拼的是基本职业素养,包括扎实的唱跳功底和稳定输出的人格魅力。而在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本土选秀节目中,业务水平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因此成就选手的并非能力,而是“民意”。说到民意,则不得不提及2005年中国娱乐生态演化进程中里程碑式的《超级女生》。当年粉丝票选冠军李宇春的横空出世,一方面被西方媒体视为中国民主政治的一个缩影,另一方面则成为中国文化多元的象征,并一度实现了对“中国流行偶像”概念的重新定义。

再看王菊的粉丝,他们自称为“陶渊明”或者“沈眉庄”,前者是吟诵“采菊东篱下”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后者则是电视剧《甄嬛传》中吟过宋代诗人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后宫嫔妃,引申为“爱菊之人”。王菊本人则用“小菊豆”称呼自己的粉丝。王菊庞大的粉丝群体的构成颇为复杂,性少数群体、女权主义者,也有被花样百出的顺口溜式投票口 和层出不穷的表情包吸引的吃瓜群众。

在戴桃疆看来,正是因为王菊作为一个偶像或者符 的多层含义和丰富层次,才吸引了多元化的粉丝群体,让粉丝可以摆脱韩国既有应援体系的束缚。当下本土的偶像文化是由日本韩国定义的,本土艺人的粉丝群体也早已习得韩国应援规则,根据指导原则分工合作,高度配合——利用 交 络平台提供的规则投票,依靠举 规则处理针对自家艺人的差评恶评等等。这种高压的、集体主义的、机械的粉丝应援模式在《偶像练习生》中继续被复制,围绕不同偶像形成的粉丝群体迅速分化,粉丝内部夺权纷争也不曾间断。不同于这种依靠消灭差评而维持好评的严格管控模式,王菊的粉丝则依靠顺口溜的编撰消解 络上嘲讽和差评的攻击性和严肃性,增加了局势的娱乐感。

“菊”势喜人:是理中客的讨论,还是当下 会精神空洞的发泄口?

5月30日,《创造101》的赞助商英树为确保投票打榜的公平公正,暂时关闭了地铁投票通道。据“界面娱乐” 道,有人认为这则消息证实了王菊粉丝刷票的传言,也有人主张这是英树为了确保投票顺利进行的预防之举。

《三联生活周刊》张月寒在《一瞬间,所有人都在谈论她》一文中提出一个问题,如今一边倒对王菊赞誉有加的舆论趋势,是理智客观吗?抑或又一次暴露了当下 会的某种精神空虚?张月寒指出,如果抛开粉丝的狂热跟风以及为了追逐热点的各路新媒体的包装溢美,王菊其实只是一个25岁、自信大方、能够明确清晰表达自己欲望而且从不掩饰野心的女生。在当下中国,在一个选秀综艺节目中表达了自己的真实观点、欲望和野心的自信女孩,受到全民一边倒式的追捧评价,这种现象似乎显得太过浅薄衰弱。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5月2日
下一篇 2018年5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