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Xiaomi 12S Ultra幕后故事

搭载徕卡专业光学镜头的小米12S Ultra手机一经发布,全球的手机发烧友和摄影爱好者齐呼「过年了」!一时间,徕卡味儿十足的手机纪实摄影席卷了所有 交阵地。

你可能已经在官方发布中了解过关于小米影像的关键词,但也许你更好奇的是,研发出这台手机相机功能的团队是如何工作的?发布会上呈现的样片又是怎么来的?我们来解答!

1

确认做双画质的那一刻

就是决定性瞬间

FAY | 相机工程师

Q1:此次与徕卡的战略合作深度空前,过程中面对的挑战想必也是「史诗级」的?

从第一场与徕卡的会议开始,我就有幸以关键沟通者的角色深度参与了整个项目。在长达一年半的合作中,我们组织和参与了超过280场跨国会议,涉及内外20多个部门,期间输出的文档大概也有200多篇。

前期谈判的过程是异常艰难的。由于两边对产品和画质标准的理解存在差异,双方进行了大量的理念探讨,在无数次碰撞中谋求共识。当然,很多新想法也正是在这种磨合中产生的。从最初的推进困难,到现在甚至可以不约而同地做出相同的判断和选择,中间经历了很多故事。

要呈现什么样的影调风格,以及是否要尝试「双画质」,是双方探讨的重点。徕卡是摄影审美的制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的徕卡摄影大师们用无数个决定性瞬间积淀的徕卡底蕴。但具体什么是徕卡风格,这很难被定义,特别是很难将其与移动摄影结合呈现。在耗时数月的密集沟通和深度联调后,我们终于达成一致,并大胆决定尝试双风格,「徕卡原生双画质」由此应运而生。

产品共识之外,还有很多客观的挑战亟需我们一一攻克。比如语言,时差,疫情,流程管理方式的差异,办公协同软件的不共通,多项目并行的时间紧迫性,以及非常多个认证项带来的庞大工作量。一个有趣的事情是,我们为了劝服徕卡的德国同事们使用「小米办公」,还认真写了非常详尽的建议书和使用指南。两个月后,他们终于同意了这个提案,自此我们的合作也顺畅地进入了「蜜月期」。

Q2:影像是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你们是如何把人文融入科技的?

小米的全新影像理念「超越人眼、感知人心」最能诠释这一点。我们的用研团队也给出了答案。

在做用户调研的时候,用户分享的照片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发现生活中珍贵的影像,都是在关注人,以及关注人关注的瞬间。为了更好地通过技术去理解「人」的拍摄意图,我们启动了多个用研项目,旨为在产品定义的过程中将用户的真实想法纳入考量,为用户做出最好的选择。比如针对画质风格定义的「用户使用和画质的偏好研究」项目,就曾在双风格决策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Q3:透露一些这款手机的隐藏彩蛋功能吧~

Q4:参与这个项目,对你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人」。项目中,我结识了不同部门非常多优秀的同事,他们不同的特质、技能和闪光之处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徕卡的德国小伙伴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的交流不仅限于工作,也会交换对生活的看法。

我也收获了很多新的思考角度和做事方法,重新认识了「争执」与「碰撞」的价值。面临决策困难时,寻求客观和科学的处理方式,也是收获到的宝贵经验之一。

Q5:所以,在小米相机部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相机部的工作节奏非常紧凑,你需要在大量会议的间隙见缝插针地开展工作,并善用清晨和夜晚的时间独立思考。

不过我们的工作氛围非常有爱。我们有个饭团群,群里每个人的昵称都取自于常见的画质问题,同时也对应各自的性格特质。比如Artifact(伪像)是一位认真努力到「人工痕迹重」的潮流男子;Highlight(高光剪裁的简称)是一位很会「划重点」的画质产品;Flare(镜头眩光)是我们的军师,常赐予我们「灵感之光」;Ghost(鬼影)则是我,因为总催作业而成为常年徘徊在他们心中的「魂儿」~ 和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共事,真的非常幸福。

Q6:你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加入你们的行列?

除了小米人必备的真诚与热爱,我身边的同事都拥有敢于冒险、敢于假设、坚持追本溯源、以及强大自驱力的特质,坚持去做没人做过的事,战胜那些已知很难和未知的问题。还有一点,好的方案和产品都是不断迭代产生的,懂得在这个过程里直面煎熬,善于计划、付诸实际,享受等待和迭代带来的快乐,也很重要。

2

当不可复制的画面出现

就是决定性瞬间

帅斌 | 样片摄影师

Q1:作为雷总口中「小米最令人羡慕的职业」,样片摄影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主要围绕影像拍摄和视觉创意,不只是平面,广告片等各类视觉素材也都在「摄」程范围内。

这的确是令很多人向往的职业。只要能产出好的作品,我们可以申请飞往地球任何角落进行拍摄。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文魅力,不仅可以激发创作灵感,还能开阔眼界,是非常宝贵的体验。

相比自由摄影师,我们拥有更多参与跨界的机会。比如与其他品牌联合共创、与明星合作拍摄、甚至参与到许多影视级的项目当中。这让我有机会体验与以往不同的工作角色,不断拓宽认知的边界。

还有一个「拍片福利」是,我们不仅有机会见到传说中的商界泰斗、国际巨头和顶流明星,还能以跟拍摄影师的身份「旁听」行业巨擘们的闭门会议。这种「偷师」的机会实属难能可贵~

Q2:除了这些令人羡慕的部分,经历过哪些艰难和挑战的时刻?

有一次为了拍摄新西兰的塔拉纳基山,徒步攀爬4小时方至山巅。怎料山顶天气非常糟糕,浓雾把山挡得严严实实,伸手都不见五指,更遑论拍摄了。

当时我一度很绝望。与我相同的徒步者来了一波又一波,看到这个情况都很快下山了。但我还是一直坚持,在湿冷的高海拔山顶挨冻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守得云开,抓住风将浓雾吹开一个缺口的时机,拍下了塔拉纳基山的决定性瞬间。那一刻,一切都值得了。

Q3:通常来说,手机样片都是怎么拍出来的?

样片拍摄和其他项目策划一样,前期需要制定巨细靡遗的可行性方案,来确定主题、风格、最佳适配场景和合理拍摄动线。拍摄过程中,也需要保持灵活性,来应对时间、天气、拍摄对象状态等不可控因素带来的挑战。

我们的创作模式也在不断优化。随着拍摄要求的提高和任务量的增多,特别是疫情后出国拍摄难度加大,我们开始组建全球拍摄团队,邀请身处世界各地的摄影师协同创作,以期用更丰富的视角,展现更多元的影像世界。这次12S系列的样片影集,就是由我统筹来自古巴、摩洛哥、英国等地的摄影师共同创作完成的。

理论上来说我们是不允许有「偏好」的,只考虑哪个题材更适合这款手机的表达,更能展现其影像能力。不过我会在完成基础拍摄任务的情况下,多进行一些「随手拍摄」,记录一些不受「题材」所限的瞬间。其实反而在自由创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精彩的「彩蛋作品」,有时也会给发布会素材带来很多惊喜。

Q5:12S Ultra的真实拍摄体验如何?传授一些用它拍照的小秘诀?

在我看来,12S Ultra 是迄今为止我们影像旗舰做的最好的一代。它的优秀之处不胜枚举,对我个人而言最突出的亮点,一是拍照体验更好了,快门响应非常迅速,极适合街头抓拍精彩瞬间;另一点是影调十分高级,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

秘诀的话,就是要更好地了解它,充分利用它的优势。比如它拥有的 5 倍长焦镜头。说到长焦镜头,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拍摄远处的东西,但其实它同样适用近距离拍摄,甚至可以拍到画质非常震撼的特写。此外,利用长焦的「空间压缩」特性,也可以拍摄出有秩序感的画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