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滑雪市场分析
1. PEST分析
2. 细分市场
从行业上下游来看,可以分为雪场建设-雪场运营-滑雪装备-滑雪培训,以及像goski、滑呗这样的垂直 区。
总体感觉国内玩家在雪场运营、销售平台、垂直 区这些“软”领域的参与度比较高,各细分行业都有不错的头部企业,比如滑雪装备销售领域的冷山。
但在雪场建设设备、滑雪装备生产等“硬”领域,国内水平和国外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的,比如雪板市场中burton、capita、nitro等品牌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nobaday之类的国产品牌,但是市场接受度还比较弱。
3. 行业现状
4. 发展趋势
作为“全球最大的初级滑雪市场”,我国滑雪人口渗透率不足1%,而美国、日本为10%,瑞士、奥地利为30%,可见滑雪在我国还是小众运动,发展潜力巨大。但整体滑雪产业从上游到下游,都面临着上述各种问题,要想达到万亿市场还任重道远。
二、滑呗产品分析
滑呗的官方介绍是“一款基于雪场GPS地理位置的 交应用”,划重点一是LBS,二是 交,下边主要是从使用场景、产品架构、核心功能以及迭代过程角度看怎么体现LBS+ 交的产品目标。
1. 目标用户&使用场景
目标用户:滑雪爱好者、教练、摄影师、俱乐部运营者
2. 产品架构
滑呗总体架构比较清晰,分成5个大模块:首页(主要是UGC内容+商城等模块入口),照片墙(雪场摄影师上传的照片),轨迹(滑雪轨迹记录),教学(一对一指导、评级以及视频教程)和我的(管理个人相关信息、数据和UGC内容)。
3. 核心功能
1)轨迹
滑雪轨迹记录是滑呗最早也是最核心的功能之一,可以类比于keep等运动软件记录跑步路线的功能。首先功能本身应该是同类产品中起步最早做的也最完善的,雪场缆车上也经常可以听到滑呗的播 ,可见用户渗透率很高。
很多新用户也是为了这个功能慕名下载的app,但是由于轨迹记录要依托硬件(感知海拔、速度变化),所以很容易会因为硬件问题有badcase,从而造成用户流失,比如应用市场评分中给差评的很多都是因为无法记录轨迹(数据来自七麦)。
【脑洞时间】:为了优化这个问题,未来有没有可能支持更丰富的第三方的硬件(像跑步软件那样),或者出自己的手环之类的硬件来解决适配的问题,硬件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变现方式。
从轨迹记录衍生出来的排行榜、约定滑、挑战赛等功能,也是在运动 交方向的尝试。
2)照片墙
照片墙也是滑呗核心的功能,由滑呗摄影师在雪场抓拍,用户可以购买相应照片。
高质量的照片极大满足了用户在 交平台分(xuan)享(yao)的心理,小红书上甚至有很多帖子讨论如何能被滑呗摄影师拍到。照片墙让我想到了之前旅游景点的到此一游照,其实用户的心理/需求一直没变,变的只是实现的形式啊~
随机打开几个摄影师的主页,看到普遍照片下载量在2000~3000的样子,每张照片售价大概15元,我们假设每个雪季下载量是1000,每个摄影师每个雪季大概能产生1.5w的收益。
平台会收取30%的费用,也就是每个摄影师平均5k,商业模式走通了,但是距离真的盈利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脑洞时间】:摄影师是滑呗非常非常重要的资源,能不能围绕摄影师服务进一步探索呢?比如跟拍、约拍、定制拍摄等等,定制化拍摄可以丰富产品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客单价,帮助平台盈利。
照片墙是按照雪场-时间段的形式组织的,但在上千张照片里边找还是挺费劲的一件事。因此产生了AI搜图的功能,可以根据雪服、头盔、雪镜的颜色来进行筛选照片。因为我自己是做AI方面的,对这个功能就很感兴趣。
【脑洞时间】:其实AI搜图本质和百度或者淘宝“以图搜图”类似,希望以后根据用户照片(历史的或者上传的)直接进行相应搜索,这样用户体验又会比现在进步一大截。
3)教学
教学部分分为三个模块:
- 一对一教学:用户可以上传滑雪视频,然后邀请教练进行指导并支付一定费用;
- 晋级:用户可以上传滑雪视频并申请级别认证,通过其他用户的认可来完成晋级;
- 视频教学:滑雪机构、滑雪大V视频教程。
不管是滑呗还是goski都没有做类似教练约课的功能,个人猜想估计是和雪场利益冲突吧…但是雪场教练素质参差不齐,互联 时代没个点评历史真的让人心里没底啊(转念一想,这不就是黑镜和upload里被评分支配的人们嘛)。
晋级这个模块,一方面是为了用户能获得相应的等级来显(xuan)示(yao)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用户之间的互动。但是目测来看用户活跃度不是很高,感觉评级和被评级用户之间收益不够均衡,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造成的用户不愿意主动去给别人评级。
4)UGC
其实我觉得UGC应该不算是滑呗的核心功能,应该只能算是增加留存和使用时间的手段。
肉眼可见UGC内容偏少,活跃度也较差,1小时内容数量在10条左右,大多数内容评论和点赞互动数量为0。作为用户,的确暂时没有想到什么内容必须发在滑呗。毕竟发内容的本质还是分(xuan)享(yao),不论是发朋友圈、微博、小红书、抖音都可以获得更多的赞和曝光啊。
5)俱乐部
俱乐部是线下移植到线上的概念,是个超级聪明的做法。我自己也有加一些滑雪俱乐部(群),俱乐部主要的作用就是组织滑雪活动、信息发布(比如约人、约车、出雪票等等)还有滑雪方面的交流。
目前滑呗的俱乐部功能主要是发布活动、查看成员的动态以及里程排行榜,感觉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其 交属性,最后大家交流还是用微信,并没有把用户留在app内。
【脑洞时间】:个人感觉俱乐部 交的概念,更多是“多人 交”,更像是群聊的形式。有没有可能干脆出一个群聊的功能,把现在在微信里进行的 交挪到app里来。
4. 迭代过程
从七麦ios端数据来看,2015.11上线开始,滑呗1.0版本主要围绕照片墙和轨迹两个核心功能进行优化;2.0版本更新了俱乐部和动态;3.0更新了雪场信息、商城、教学;3.5更新了会员。
可见滑呗在一开始的定位更像是一个工具软件,2.0开始逐渐开始 交探索,后边开始逐渐丰富盈利的方式。
5. 商业模式
三、一点思考
1. 从滑雪行为出发
作为滑雪爱好者,特别希望像滑呗这样的垂直 区能够发展起来,同时也深感面对同领域、不同领域竞争对手,产品发展的困难。按我自己的思考逻辑,从滑雪这个用户行为出发,可以分为滑雪前-滑雪中-滑雪后几个阶段。
可以看到,滑呗的核心功能轨迹记录和照片墙都是针对滑雪过程中的行为,而其实很多动作都是发生在滑雪前的准备工作,大概包括攻略、预定、购买装备、学习。所以感觉除了继续优化核心功能之外,也可以继续向“滑雪前”的方向拓展。
2. LBS+ 交怎么实现
通过上一节的产品分析可以看到目前产品中不论LBS和 交的体现其实都是偏弱的,如果想沿着“基于地理信息”和“ 交”两个维度发展,再结合向滑雪之前的准备工作探索,整体来说信息组织可以是以雪场和俱乐部为核心展开的(所以猜测之后重要的更新也会围绕这两个模块展开)。
3. 淡季怎么办
滑雪行业有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就是“靠天吃饭”,由于天气原因全年有一半时间都是没法滑雪的淡季。那么在淡季如何保证产品用户的活跃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里又要开始脑洞时间了,个人认为可以从几个角度思考:
以上就是作为一个滑雪爱好者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期待滑呗继续更新,那么,下个雪季见啦!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