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上山 产量翻番——定西市安定区示范推广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技术助力马铃薯增产小记

引水上山 产量翻番

——安定区示范推广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技术助力马铃薯增产小记

新定西·定西日 通讯员 吴维娜

初秋时节,安定区鲁家沟镇将台村的千亩马铃薯连片成带,郁郁葱葱,一垄垄长势良好的马铃薯孕育着秋收的“薯光”。

去年,这里还是耕作条件差、土地收益低的撂荒地,而今,旱塬变良田,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鲁家沟镇位于安定区以北35公里处,古有定西“旱码头”之称,平均海拔1800米,是全区海拔最低、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少的典型干旱山区。

“十年九旱、水贵如油”,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深知水的珍贵,一直怀揣着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收的夙愿。

“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就是安定逆境增产的科技密码,解决了旱作山区‘靠天吃饭抗旱难’的困境。”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安磊表示,今年夏天持续高温少雨影响了马铃薯、玉米等秋粮作物生长发育,但“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付诸应用,让这里的马铃薯产业实现了增产。

安定区在将台村探索实施的“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技术”,创新将引洮二支渠水提升到280米高处的2000方蓄水池,通过管道自流形成“田间自来水”,应用“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智能决策+精准水肥管理+终端智能控制”智慧农业模式,实现精准滴灌,与覆膜技术种植马铃薯相比平均亩增产量达2735公斤,节肥30%、节水40%、省工50%,达到了“节水节肥不节产”的良好效果。

“通过手机APP或电脑控制终端就能方便快捷地进行自动水肥一体化管理,节水节肥又省工,随时随地都能掌握地里的情况。”合作 负责人赵权武介绍,对水肥定时定量控制,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肥、节本增效,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环境,还能够提升作物品质,“实现了马铃薯的自动化、集约化、高效化管理,达到了提质增效、绿色生产的目的”。

“该技术的推广,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首次在浅山区将引洮工程二支渠水源提升280米至高位水池进行自压滴灌;二是首次将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旱作区马铃薯生产中。”安定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张奎介绍,此项技术的应用成功解决了撂荒地不撂荒、高标准农田就要高质量的问题,破解了旱作区产量低下、水平不高问题,趟出了一条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