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不少银川孩子“贪恋”搜题软件

“有了‘小猿搜题’,我作业里不少疑难问题都不用再等爸妈帮我苦思冥想解决了,真是方便很多。”银川市博文小学五年级的珊珊(化名)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语气中透露着得意。

正值暑期,专注课后辅导市场的搜题类软件在银川中小学生间悄然流行。有人认为这是把家长从辅导孩子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的“帮手”,也有家长担忧学生会因此产生依赖性而放弃思考。

A

暑期搜题类软件受热捧

近两年,搜题类APP迅速兴起,无论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都可以方便快捷安装。只要将不会做的题拍照上传的软件内,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获取答案甚至解题思路,受到了中小学生的强烈认可。特别在暑期,学生习惯集中处理暑假作业,搜题类软件就成了他们的大“帮手”。

“白天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遇到不会的题我会用作业帮,很多都能找到正确答案。”银川十五中的赵晶晶坦言,身边的同学几乎都在用这个软件,尤其暑假,接触手机和电脑的机会多了,使用频率也就高了许多。

B

“好帮手”还是“偷懒神器”?

在学生们和一些家长眼中,这类搜题软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解题思路,是学习的好帮手;也有家长持反对意见,拍照搜题类软件如果太频繁使用会削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二学生家长王梅一直限制孩子使用搜题类软件。“一般遇到实在难以解答的题目,才会允许他在我的监督下使用软件搜索。”王梅担心,如果不加以限制,孩子可能会养成不愿思考、依赖性强的坏习惯。

在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银川十六中闵生肃老师眼中,学生使用搜题类软件弊大于利。“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学习能力,不怕犯错,就怕他们失去了思考的动力和能力,学生频繁使用搜题软件,交上来的作业形势一片大好,可孩子的实际学习能力也许并非如此,这很容易让老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产生一种错觉,使得老师在学生学习的查漏补缺中无从下手。尤其学习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学生对这类软件的使用频率最高,又没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容易对软件形成习惯性依赖。”

C

要巧用搜题软件

搜题产品之所以火爆,很大程度上源自需求强烈。实际上,“抄作业”一直都存在,而且难以杜绝。从某种角度而言,科技手段对原有的作业模式的冲击,实际上在倒逼学校从改变作业题入手,多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保护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目前,搜题类软件正逐步从拍照答疑功能向一对一教学、班课等服务转变,寻求从用户免费到付费的变现模式。学生多数倾向于在理科方面使用搜题软件,其中数学的搜索率最高,其次就是物理和化学。

但使用搜题软件中,学生更倾向看解答,而不是听讲解。究其原因,主要是讲解多数需付费,而且学生对讲解的好坏也褒贬不一。

“教育本身是一个高度非标准化的产品,极度依赖于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的效果、效率和老师本身的素质相关。”闵生肃老师认为,搜题软件确实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但也需要家长的适当监督和引导,假期需适当控制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尤其很多主观题不能过分依赖于搜题软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7月5日
下一篇 2016年7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