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弹指一挥间”。差不多38年前,我在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 接到新任务,编办一份中小学生看的《儿童计算机世界》 ,全国发行。很快拿到024 期刊登记证,内容就绪,送厂铅排,一校二校。出版科吴兄通知我,后天一点半,到圆明园路文汇 印刷厂三校签样。我答应了,哪想吴兄加一句,“是半夜一点半噢。”
原来,排版师傅夜神仙,凌晨排好当天的文汇 ,清样送校,有两小时陪我玩。我就惨了。公交车半夜歇菜,只能打出租,公里一毛五+,奢侈得不敢张扬。白天打240000预约,倒是没被拒过;大半夜,天再冷,得先到路边等着。为啥不电话联系下,哪有哦,家装电话、袋揣手机是后来后来的事。
而铅字排版本身,另有诸多限制。我们的稿件中夹杂数学符 、计算机程序,格式要求苛刻,连空格、换行都计较,铅排实在困难。想活跃版面不易;要临时换稿,那就面临“脱期”警告了。所以,总想有一条排版新路。
编 时,我关注着世界各地各领域的电脑新应用,其中就有排版。为啥不试试。啊,想起来了,到市印三厂看校样,对面楼前挂有“激光照排实验室”铭牌。我就去一闯,那是上海印刷研究所的中文电脑排版项目,不说守株待兔么,虚席以待不假。一拍即合。换拖鞋,披白褂,试验照排,当然,同一份稿件也仍在铅排作备份。
一进机房就打个大喷嚏,因为照排系统的计算机要求相当低的恒温。中文输入有多种键盘在测试。大键盘像传统中文打字机,几千汉字按使用频率排开,用感应笔选字。西文小键盘配置印研所编制的音形分合的陈码,键盘手每分钟输入超70汉字。我们则采用“乐氏键盘”,按规则组合找汉字,简单如日和月,找到“明”。
字体是可以选择的,不过限于宋、黑、仿宋、楷体,是印研所(我国现代汉字印刷字体的大本营,上海非遗)将国宝级的手工原始字稿高精度扫描,再精修成的照排字库。按国标GB2312,字数为6763+,如不够用,得现补,那是麻烦事。排版格式,如行距栏宽、左齐右齐,是在文字流中添加指令符来设定的。这些指令由程序员编写,机器懂,输入员懂,我们旁人似懂非懂。
时间定格在1985年1月10日,首份不用铅字排版的《儿童计算机世界》面世。按规定寄新闻出版署备案,《中国 刊》等随即 了新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