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福祥:永不褪色的赤胆忠心

台海 7月2日讯 据福建日 ·新福建APP 道 “我是共产党员、是解放军,什么叫解放军,就是解放劳苦大众,什么是党员,就是要把人民服务的思想扎根在脑子里。”时隔76年,“战斗英雄”、福建省军区原司令员卢福祥依旧清楚地记得自己秘密入党时的场景。

1945年9月,在一座破旧的茅草屋内,年仅16岁的卢福祥对着墙上用纸剪成的党徽,缓缓举起右拳宣誓。如今,岁月改变容颜,但入党的初心和誓言从未改变。

成为军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战火中走来,卢福祥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立过八次战功,获得“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被纵队评为“战斗英雄”。而在和平年代,他回到群众中去,服务地方百姓摆脱贫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1932年,为了躲避日本人的屠杀和凌辱,年仅3岁的卢福祥和家人被迫从上海逃难苏北。幼小的卢福祥体会了苦涩的亡国奴滋味,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残暴、国民党政府的软弱无为,当他看到了已挺进敌后英勇抗日的新四军,他意识到:只有共产党的新四军才是真正的抗日队伍、中流砥柱。

15岁那年,卢福祥瞒着家人加入新四军,进入苏中三分区武工队,成为一名短枪队队员,由此开启戎马生涯。

抱定决心解放中国,卢福祥时刻以共产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屡立战功。1949年1月,年仅19岁的他成为全团最年轻的连长。

1949年5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不久,“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 响彻了大江南北。为了攻破国民党在上海建立的“铜墙铁壁”,解放上海,5月24日,卢福祥接到任务,带领所在的七连在月浦镇杀出血路,直捣敌军占据的宝山县城,协同友邻部队截断上海十几万敌人从黄浦江溃逃之路。

“敌军天上有飞机,海上有军舰,陆地有装甲兵部队,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且意义重大。”卢福祥说,面对敌人在上海强大的防御工事和守备力量,战士们英勇地对敌军障碍工事实施连续爆破,开辟道路后打进敌地堡群,突破敌阵地防御,浴血奋战,最终打进了宝山县城。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战役结束后,卢福祥所在连队被上级授予“淞沪战役一等功臣连”称 。

胸中怀大义,心里装人民

福建,是卢福祥的“第二故乡”。上海战役打完不久,卢福祥所在部队便接到上级指令,前往解放福建。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福建横征暴敛,使得城乡凋敝,土匪猖獗,民不聊生。而福建山高林密,气候炎热、多雨,疟疾、痢疾、鼠疫等疾病很多。“我们干部和战士听了,各个义愤填膺,希望早日进军福建,解放陷入疾病交加,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卢福祥说。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福州战役,8月16日,254团攻克福建省福清县城,风扫残云一般歼灭了龙田、海口的残敌。8月17日,福州解放,残敌渡过乌龙江向南溃逃。卢福祥接到上级指令,率队以最快速度赶至福清宏路以北的山坳口拦截这股敌人。

当晚,天降大雨,山路湿滑,为了抓到溃逃敌军,战士们只能用手扯住杂草、树枝,艰难爬到山顶。此时,拖家带口的敌人正狼狈地行走在杂草丛中的小道上。卢福祥并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带领战士们直冲上去,边冲边喊:“蒋军弟兄们,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

早已无心恋战溃逃的国军士兵见局势无法逆转,纷纷缴枪投降。不费一枪一弹,卢福祥带领连队俘敌一个师,活捉敌师长李如匡。卢福祥十分感慨,解放福建的胜利,再次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如今富强的中国。

1976年,卢福祥担任宁德军分区司令员。卢福祥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实际行动带头发挥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农村工作。他在古田、屏南、宁德三县交界的天湖山山下虎贝公 五个大队作为种粮试点,带头和百姓一起拾畜禽粪便割草沤肥,增加土壤肥力,学习采取杂交等方式种植水稻,使当年亩产由270多斤达到700斤,首次解决了百姓温饱问题,同时,民兵训练在宁德地区获得第一。此外,他还带领百姓一起,修路搭桥,逐步改变乡村面貌。在卢福祥调离宁德后,百姓把这条路命名为“福祥路”,水渠定为军民共建幸福堤。

1993年,卢福祥离休,但仍为军队和地方的建设发挥着余热。他笔耕不辍,编写爱国主义教育教材,辗转多地讲述新四军战斗历史,勉励后人积极进取。

“如今国家强盛,人民富裕,这些伟大辉煌成就是共产党的领导,是无数先烈流血牺牲,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获得的,我们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多贡献。”卢福祥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党员担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6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1日

相关推荐